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明 《环境》2010,(Z1)
为了研究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近年的变化趋势,本文采用遥感监测为主、地面监侧为辅的立体监侧技术手段,通过对2004年和2008年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五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发现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略有下降,但仍属于无明显变化;并通过分析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与各评价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全省各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的变化值与水网密度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这两个评价因子的变化值的相关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环保部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制定的评价方法,采用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5个指标,对冀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冀南地区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为一般水平,生态系统不够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处于一般水平。论文还针对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所揭示的冀南地区水资源匮乏及人口压力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鞍山市生态环境调查统计结果,以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为指标,计算出鞍山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58.21,得出鞍山市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较好,生物多样性较好,符合人居生态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营口市生态环境调查统计结果,以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为指标,计算出营口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91.17,表明营口市的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适宜人居住。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技术的淋溪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卫星数据监测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是一种快速、有效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方法。文章运用遥感技术对淋溪河流域2005年的卫片进行遥感解译,依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有关要求,计算出该流域生态环境各项指数: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均为最大值,土地退化指数28.27,生态环境状况指数85.65,表明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优,生物丰度高,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萍乡市是中国最早的工矿城市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以萍乡市及其所属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10年-2014年萍乡市生态环境调查统计数据,采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五个指标,根据区域内生物、植被、水资源、土地以及环境污染等情况,综合评价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通过秩相关系数法研究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提出了合理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为萍乡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利用河北省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计算河北省2010年省级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指数归一化系数,并对各县市的归一化系数进行分析和研究,绘制2010年河北省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指数等级图,清晰反映出全省的区域分布特征,为河北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根据盘锦市生态环境遥感调查统计结果,以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为指标,计算出盘锦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为61.9,得出盘锦市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物多棒巨较好,符合人居生态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琪 《环境科技》2007,20(4):61-63
以苏州市戚浦塘疏浚工程生态调查为例,分别解译分辨率30 m和2.5 m的遥感图像,对比分析解译结果,量化研究了不同分辨率的解译数据对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各市(地)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各市(地)为研究单元,通过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初步判定出各市(地)的生态环境等级: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牡丹江市和黑河市生态环境状况为优,哈尔滨市、鹤岗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佳木斯市和绥化市生态环境状况为良,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状况为一般。经初步分析,各市(地)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程度不同是其生态环境状况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生物丰度和植被覆盖程度相差不大的市(地),其生态环境状况的差异主要是由水的丰贫程度和土地退化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选取以金昌—武威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调查高速公路周围影响区域植被种类与盖度,计算高速公路修建后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以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分析了该段高速公路建设对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对缓解公路建设影响、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应该采取的措施做出了较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0年-2015年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解译,并结合地面调查统计资料,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系统,对扬州市"十二五"期间的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在2010年-2015年期间,扬州市各区县市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良",保持不变;"十二五"末与"十一五"末相比,扬州市所辖市区和高邮市生态环境状况略有变差,其它3个区县市则无明显变化;扬州市级生态环境状况略有变差,生态环境状况指数降低1.11;在扬州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主要与植被覆盖程度和水的丰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克拉玛依土壤、动植物、微生物、自然保护区等的现状分析,参照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计算出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对克拉玛依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得出克拉玛依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为32.48,属于"较差"级,与5年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一 《地球与环境》2005,33(1):55-58
对贵州省各县(市)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对贵州省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全省平均生态环境质量处在良类,优类占5.39%,良类占70.03%,一般类占24.58%。并且通过2000年、2003年各类评价指标的对比,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2003年较2000年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安全2个方面对张家港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和研究,计算了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等5个指标,计权确定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48.7,评价等级为一般;同时选择了资源安全评价、环境安全评价、生物安全评价和灾害安全评价等4个要素,确定该市生态系统安全指数为0.44。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四期的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对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赤峰市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退化期(1990~2000年),恢复期(2000~2010年)和平稳期(2010~2015年).4a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分别为70.58、61.21、67.63和68.35,生态环境状况整体为良.赤峰市1990~2015年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度(△EI)为-2.23,略微变差.从退化时期到恢复时期,△EI由负变正,表明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在2000~2010年期间有所改善;从恢复时期到平稳时期,|△EI|变小,表明2010~2015年间生态环境状况变好趋势减缓.城市化进程和水资源短缺是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转好趋势减缓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生态保护工程,并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正3月14日辽宁省环保部门表示,2013年,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完成了全省14个地级市辖区和44个县(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工作。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5个方面,对全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县(市)为研究单元,基于2004年和2010年的遥感监测数据和调查数据,运用生态综合指数法,从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覆被、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环境质量6方面分析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并探究驱动力。结果显示:(1)三江平原各县(市)生态环境指数变化量为-0.50~2.48,属于无明显变化和略有变化两个级别,其中友谊县生态环境略微变好,其余县(市)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2)三江平原林地、草地、沼泽地面积仍在减少,旱地改水田现象增加,水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的差异使得各县(市)生态环境走向存在差异。(3)水资源量增加是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状况趋好的主要原因。(4)COD年排放量的变化决定三江平原各县(市)环境污染负荷的增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技术的县级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种完全基于遥感数据的县级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HJ-1星CCD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同时建立了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水资源密度指数、土壤侵蚀指数和人类活动指数5种评价指标,对这些指数加权求和得到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定量化评价实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状况为良的区域占总面积的64.105%,主要集中在钦南区的林地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为一般的区域占31.206%,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区域,而生态环境状况为差的区域则占3.668%,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区.  相似文献   

20.
李艳翠  袁金国  刘博涵  郭豪 《环境科学》2024,45(5):2757-2766
滹沱河流域横跨山西和河北两省,自2000年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城市扩建,滹沱河一度断流,但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滹沱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提升.基于GEE平台选取MODIS数据、Landsat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等,利用生态环境指数(EI)中的生物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以及遥感生态指数(RSEI)中的湿度指数相结合生成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赋权并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对2000~2020年滹沱河流域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分级,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其驱动因子进行解释.结果表明:①时间尺度上,2000~2015年滹沱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处于“衰退期”,2015~2020年滹沱河处于“恢复期”.从格网尺度上看,流域内中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逐年提高的状态;流域内西部和东部地区,“衰退期”生态环境质量逐年降低,“恢复期”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②热点分析表明,滹沱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中间高两侧低”的空间分布状态.冷点区域集中分布于东部和南部的城市乡镇地区,零星分布于西侧河谷地区.③地理探测分析表明,单因子探测驱动因子主要为人口密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植被覆盖度(FVC)和地貌类型.交互探测的主导因子为“地貌类型+FVC”.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和《滹沱河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结合流域内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特征等因子,滹沱河流域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可为因地制宜地改善生态环境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