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沈阳市城区土壤和灰尘中铅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沈阳市城市土壤和灰尘中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区土壤中全铅含量为26~2910.60mg/kg,平均为199.72mg/kg,是对照(33.30mg/kg)的6倍,是沈阳市土壤背景值(22.15mg/kg)的9倍;沈阳市区灰尘中铅浓度范围为19.58~2809.90mg/kg,平均为220.06mg/kg,是对照(37.97mg/kg)的5.8倍;沈阳市土壤和灰尘中铅分布空间差异大,局部污染比较严重,灰尘中铅与土壤中铅的分布规律趋于一致,铁西区铅浓度最高,其次是和平区、皇姑区和于洪区的交界处以及大东工业区;土壤和灰尘中铅含量与距污染源的距离成反比,与距地表的距离也成反比.  相似文献   

2.
上海宝山区城市土壤铅污染来源的同位素判别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上海市宝山区月浦公园和蕴川公路菜田采集的土壤柱样,进行了土壤粒度、铅(Pb)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垂向变化分析,以探讨土壤的铅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菜田和公园土壤柱样中铅含量分别为17.2~34.8 mg.kg-1和17.5~36.5 mg.kg-1,菜田土壤207Pb/206Pb和208Pb/206Pb分别为0.827~0.849和2.082~2.101,公园土壤则为0.839~0.848和2.089~2.099.2个土壤柱样中铅含量及其富集因子(EF)、207Pb/206Pb和208Pb/206Pb比值都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菜田和公园表层土壤(表层10 cm)Pb的富集因子基本都大于1.5,指示了菜田和公园土壤表层较高含量的铅系人为活动外源输入所致.对比前人关于上海不同污染源铅稳定同位素比值的研究结果,菜田和公园表层土壤铅同位素特征介于长江河口潮间带沉积物和工业燃煤粉尘之间,且EF>1.5,样品更接近燃煤产物,说明宝山区表层土壤铅污染主要来自工矿企业燃煤所产生的粉尘.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主要公园土壤中铅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北京市区12个典型公园的土壤取样调查,测定了表层土壤中铅的含量,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大部分公园存在铅污染问题。其表土的铅含量平均值为30.95mg/kg,变幅为16.20 ̄121.00mg/kg,污染指数为0.65~2.35。分析表明,一些历史悠久、客流量大、位于市中心的公园土壤的铅含量及污染指数均大大高于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某铅蓄电池厂土壤中铅的含量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西南地区某搬迁铅蓄电池厂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车间分层采集了48个(共18个土壤样点,其中3个样点只采集表层,15个样点分0~20、20~40、40~60 cm三层采集)土壤样本,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检测了土壤中铅的含量,研究了铅在该蓄电池厂不同车间表层土壤中的累积状况和土壤剖面中铅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该搬迁铅蓄电池厂不同车间表层土壤(0~20 cm)中铅的含量介于18.18~52 332.50 mg.kg-1之间,其最大含量严重超过国家相应标准(HJ 350-2007);土壤中铅的累积排序为:4车间>2车间>废铅存放坑>污水处理站>3车间>5车间>1车间>原4车间>包装车间>办公区.②在该厂区内,铅的剖面分布表明土层深度对铅的累计无显著影响;与一般的自然土壤或城市土壤中铅在表层的累积情况不同,铅在土壤的不同深度均能实现较高的累积.③Hakanson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该厂区内土壤中的铅普遍存在生态风险,在大量富集的车间存在"很强的生态风险",该铅蓄电池厂局部富集的场地如果要开发利用,必须经过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5.
某锌厂周围表层土壤及典型剖面镉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某锌厂周围表层土壤和典型剖面中的镉含量(w(Cd)),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了表层土壤中镉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距锌厂较近或在主导风向上的采样点w(Cd)较高,最大值为248.72 mg/kg,最小值出现在距锌厂10 km处的非主导风向上,为0.52 mg/kg.距锌厂1 km处的剖面最上层(0~2 cm)w(Cd)为593.23 mg/kg,下层(60~110 cm)仍达到55.16 mg/kg,距锌厂10 km处的剖面上层w(Cd)为0.3~3.14 mg/kg,下层接近背景值或未检出.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评价,除一个采样点为中度污染外,其余都达到重度污染水平.据分析,污染主要来源于锌厂烟囱的排放、废气废液的不规则排放和未被覆盖的原料堆.表层土壤镉含量分布规律显示,镉的污染程度与距锌厂的距离和当地的风向有关;镉在土壤中能到达的深度与镉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有关,表层土壤含量越大,向下迁移越容易.   相似文献   

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140-148
该文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在外源铅(1 500 mg/kg)污染土壤下,4种可降解螯合剂(NTA、STPP、GLDA和PASP)与EDTA以不同的复配比例(1∶1,2∶1)联合施用对铺地竹(Sasa argenteostriata E.G.Camus)铅富集及土壤环境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复合螯合剂2∶1处理与1∶1处理相比能显著降低土壤水溶性铅含量(为1∶1处理的63.76%~87.36%),从而降低铅的淋滤风险,但在诱导铺地竹各器官吸收铅的效果方面仅为1∶1处理的17.06%~101.31%。(2)使用螯合剂显著增加土壤中弱酸提取态铅的占比,SE1是土壤弱酸提取态铅含量占比最高的复合螯合剂处理(为EDTA处理的72.59%),该处理下铺地竹根、鞭、秆的铅含量分别达到EDTA处理下的85.44%(575.11 mg/kg)、106.51%(160.32 mg/kg)、171.79%(359.53 mg/kg),显著高于其他复合螯合剂处理;铺地竹叶片铅含量最高的复合螯合剂处理是NE1(65.58 mg/kg,为EDTA处理的74.15%)。(3)NE处理下土壤水溶性铅含量在20~25 d显著下降,第25天土壤水溶铅含量只有EDTA处理的45.96%~55.41%,同时NE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高于其他复合螯合剂处理,其中脲酶活性与EDTA处理的无显著差异,脱氢酶活性为EDTA处理的455.26%~681.35%。(4)可降解螯合剂NTA与EDTA以1∶1联合施用,与其他复合螯合剂处理相比,既能最大化地降低施加螯合剂造成的土壤环境风险,又能有效促进土壤铅向铺地竹地上部分的转移,在诱导铺地竹修复铅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岳希  孙体昌  黄锦楼 《环境科学》2013,34(9):3679-3683
以西南地区某铅蓄电池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5个表层土壤(0~20 cm)7个粒径(极粗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沙粒、极细砂粒、粉粒和黏粒)中铅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研究了其与有机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个土壤样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铅污染,各粒径铅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两种变化趋势,污水处理车间排污口、生产车间A及生产车间B这3个样品铅含量随粒径的减小先降低后升高;包装车间及原生产车间A样品铅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铅含量随各粒径组分中有机质的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其相关系数为0.823 2.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场地中,土壤有机质随着粒径的减小对铅富集的能力有所降低.土壤质地是影响铅含量分布、有机质含量以及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福建九龙江下游潮间带沉积物铅污染及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九龙江下游潮间带23个表层沉积物及周边地区典型端元组分的铅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7Pb和208Pb/206Pb),以评估铅的空间分布,并采用铅同位素二元和三元混合模型探讨铅来源及各源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九龙江下游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铅含量范围为38.50~128.50mg/kg(平均80.60mg/kg),地质累积指数法、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的铅为轻度~中等污染与轻度潜在生态危害.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中206Pb/207Pb和208Pb/206Pb的范围分别为1.1651~1.1924和1.9640~2.1071,大多数采样点处沉积物中的铅主要来源于九龙江上游铅锌矿和土壤母质,受汽车尾气的影响很小;九龙江河口上端沉积物Pb主要来源为铅锌矿、土壤母质和燃煤,相对贡献率范围分别为26.74%~56.61%、18.85%~19.91%和24.20%~58.53%;九龙江河口外端沉积物Pb主要来源有铅锌矿、土壤母质、燃煤和船舶油漆,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0.06%、13.75%、7.52%和58.67%;其余采样点处Pb主要来源为铅锌矿和土壤母质,相对贡献率范围分别为20.00%~95.62%和4.38%~80.00%.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2):33-39
为探讨自然条件下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表层土壤中的Pb含量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该研究选取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的陈旗小流域为研究区,分别对流域内5个演替阶段植物群落表层土壤中的Pb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中的Pb含量主要分布在59.75~163.00 mg/kg之间,平均值为123.74 mg/kg,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表层土壤中的Pb含量均远高于贵州省A层土壤Pb含量的背景值。(2)随着喀斯特森林群落演替的正向进行,表层土壤中的Pb含量呈现出递减趋势且群落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空间变异主要是由植被状况等自然因素的结构性变异引起的。(3)研究区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表层土壤中的Pb含量单因子污染指数的评价结果均为较严重,地积累污染指数的评价结果均为中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的评价结果均为重度污染,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评价结果均为无风险。  相似文献   

10.
包头白云鄂博矿区进行铁矿、稀土矿开采已近60a,稀土矿中伴生的232Th未利用而暴露于环境中,可能引起一定的环境风险,因此对该矿区周边表层土壤中w(232Th)及其分布特征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w(232Th)为3.43~59.09mg/kg,平均值为12.79mg/kg,高于世界平均值(7.50mg/kg)和我国全国平均值(9.88mg/kg),说明包头白云鄂博矿区周边土壤中232Th的分布受到了矿物开采活动的影响;其主要来源是矿区东、西两侧的2个尾矿堆,矿区周边表层土壤中232Th的分布主要受风力作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剖面0~20cm区间w(232Th)平均值与五分法土壤表层中的w(232Th)接近,矿区南部(16号采样点)和北部(12号采样点)土壤中232Th的分布未受白云鄂博矿区的影响,其剖面上w(232Th)变化不明显,接近全国平均值;矿区东南部(17号采样点)底层土壤w(232Th)较低,表层土壤w(232Th)较高,并且在10.5~17.5cm区间出现w(232Th)剧增的趋势,w(232Th)由14.70mg/kg升至19.54mg/kg,表明土壤中232Th的分布明显受白云鄂博矿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福建省内9个市县的茶园土壤和茶叶的铅含量及铅同位素组成,评价铅污染情况并解析铅来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和茶叶的铅含量分别为23.00±0.099~55.43±0.032 mg/kg和0.53±0.126~1.47±0.058 mg/kg,地质累积指数法表明茶园土壤基本为无污染,单项因子指数法表明茶叶均为安全等级。茶园土壤和茶叶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区域性,茶叶铅同位素组成相对于茶园土壤具有较低的206Pb/207Pb和206Pb/208Pb。结合铅含量相关性分析和铅同位素示踪分析,福建省茶叶铅主要来源于茶园土壤和大气。福建省茶叶铅同位素组成的同地相似性和异地差异性特征可为茶叶产地溯源和鉴别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陕西省安康市富硒核心区—岚皋县高硒土壤的空间分布及主要农作物硒含量特征和主要来源,本文在岚皋县采集了767个表层土壤样品,其中在高硒区(佐龙镇和民主镇)按行政村地块为单元,共加密采集了409个土样以及18个土豆、35个玉米和14个基岩样品,测试了其总硒含量.结果表明:(1)岚皋县北部典型高硒区—佐龙镇和民主镇的土壤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8 mg/kg (范围为0.02~37.39 mg/kg)和3.11 mg/kg (范围为0.05~16.96 mg/kg),均远高于中国(0.29 mg/kg)和全球(0.40mg/kg)表层土壤硒含量的背景值.(2)佐龙镇和民主镇表层土壤硒含量大于0.40 mg/kg的面积分别占各自乡镇面积的99.18%和75.79%.(3)佐龙镇中部地区的硒含量较高,民主镇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硒含量较高.高硒区的土豆(硒含量范围为0.04~1.78 mg/kg,平均值为0.49 mg/kg)和玉米(硒含量范围为0.01~2.82 mg/kg,平均值为0.69 mg/kg)的富硒率均超过68%.(4)高硒区土壤富硒的最主要原因是晚前寒武纪—寒武纪的富硒地层大面...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铅锑冶炼区重金属在土壤中分布及迁移特征,在广西河池铅锑矿冶炼区周围根据不同土壤利用类型分别选取菜地土壤、荒地土壤、林地土壤这3个典型剖面,对区域内土壤剖面及孔隙水中重金属的迁移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剖面中重金属元素Sb、Pb、As、Cu明显在表层富集,最高值都出现在0~2 cm的表层土壤中;Sb、Pb和As在剖面60 cm以下有增加的趋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元素淋溶难易的总体顺序为:Sb>As>Cu>Al,Pb.土壤的耕作对重金属在剖面中的下渗迁移具有一定的影响.表层土壤孔隙水中高含量的重金属可能对作物造成毒害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危害居民的健康.Sb、As相对于Pb容易从土壤进入孔隙水,在剖面中迁移.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省赫章县土法炼锌区土壤中Pb分布特征和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各炼锌点表层土壤中全铅含量71.8~37247.4 mg.kg-1,远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29.3 mg.kg-1)。其分布特征表现为:土壤中Pb含量总趋势随着炼锌时间增加而增加,随着距废渣堆的距离增加而降低。剖面中全铅含量分析表明Pb主要累积在土壤表层,但随着冶炼时间增加深层土壤中Pb累积程度也逐渐加大。以CaCl2和DTPA作为提取剂的简化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Pb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CaCl2和DTPA提取态Pb占全量的比例很低,平均值分别为0.3%和5%,但是其绝对含量高达6.4~1037 mg.kg-1;并随着Pb在土壤中累积时间的加长,CaCl2和DTPA提取态Pb所占比例呈显著降低的趋势,但其绝对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某铅冶炼厂对周边土壤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了解铅冶炼厂对周边土壤的污染程度和人体健康危害状况,对河南省某铅冶炼厂周边的土壤、村民血液和头发中的铅含量进行调查,探讨了铅冶炼厂卫生防护距离估算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铅冶炼厂周边M村和Y村的儿童血铅含量全部超过国际铅中毒诊断标准,最高血铅含量为491μg.L-1,其轻度、中度和重度铅中毒率分别为52.5%、42.5%和5.0%;Y村的儿童发铅超标率达100%,最高值为156 mg.kg-1,儿童的发铅平均含量是成年人的2.9倍.同时,铅冶炼厂周边66.7%的农田表层土壤(0~20 cm)Pb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350 mg.kg-1,pH>7.5),最高值达1 687mg.kg-1,导致铅冶炼厂周边儿童的健康受到损害.因此,铅冶炼厂的卫生防护距离的科学估算及其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水土中铅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研究区采集地表水样品5组、土壤样品32组、地下水样品16组进行分析,探讨珠江三角洲平原区水土中铅的来源及含量. 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已受到周围含铅工业废水的污染,地表水体的绝大部分铅被吸附在悬浮颗粒上,水溶性ρ(Pb)很低. 表层土壤(0~10 cm) w(Pb全量)为95.6~241.4 mg/kg,受污染的程度与表层土壤受污水灌溉强度密切相关,各形态铅质量分数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残渣态>氧化物结合态>弱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 底层土壤(30~40 cm) w(Pb全量)为77.0~119.8 mg/kg,受污染的程度与土壤的松散或密实程度密切相关,各形态铅质量分数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残渣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弱有机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 包气带中w(Pb)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 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已受到铅污染,而地下水环境中的铅主要被吸附在含水介质和胶体等吸附物上,水溶性ρ(Pb)极低. 研究区地下水中ρ(Pb)与地下水中ρ(Fe),ρ(Al)以及ρ(CODCr)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西大环江上游尾砂库溃坝对下游农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采集了104个蔬菜样品,74个蔬菜样品对应的土壤样品和13个背景土壤样品,分析其砷、铅、镉的含量特征,评估通过食用蔬菜途径摄入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被淹土壤中的砷、铅、镉含量均值分别为46.72,442.6,1.760 mg/kg,未淹土壤分别为24.06,56.89,0.490 mg/kg,被淹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未淹土壤。现场采集蔬菜与市场采购蔬菜中铅、镉含量差异显著;被淹土壤与未淹土壤种植的蔬菜铅含量差异显著。溃坝影响区居民中成人食用蔬菜而摄入砷、铅和镉的目标危险系数值(THQ)分别为0.029、0.190、0.120,儿童分别为0.044、0.290、0.183,危害系数均低于安全阈值。若考虑到当地生产的大米等其他食品的贡献,通过全膳食途径摄入的铅对溃坝居民存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东莞市农业土壤和蔬菜铅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金属元素铅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解东莞市农业土壤和蔬菜铅污染的状况,选取了该市118个农业土壤样品和43个蔬菜样品进行铅含量分析。研究发现,东莞市农业土壤铅含量普遍较高,92.4%的样点铅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79.7%的样点铅含量高于东莞市背景值,且变异程度较大,土壤铅含量最大值(140.58mg/kg)为最小值(20.36mg/kg)的7倍。各区域农业土壤铅污染程度各异,依据土壤铅含量高低可作如下排序:西部平原区中部过渡区东南丘陵区环境保护区。根据分析,东莞市土壤铅的污染源主要为工业企业"三废"的排放、含铅农药和肥料的大量使用、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大气沉降等。东莞市蔬菜铅含量超标比较严重,特别是油麦菜和生菜,超标率分别达到42.86%和37.5%。不同品种蔬菜对土壤铅的富集能力不同,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生菜菠菜芥菜、油麦菜、白菜菜心、芹菜。  相似文献   

19.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高碘或低碘均能引起人类或动物的各种疾病。对天津东部地区水土环境中碘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碘含量变化范围是0.89~17.09 mg/kg,平均为5.11 mg/kg,是天津市背景值的1.92倍,是全国背景值的1.36倍。深层土壤碘含量在0.64~34.55 mg/kg之间,平均为10.73 mg/kg,是天津市深层土壤基准值的3.93倍,是研究区表层土壤的2.1倍,研究区表层和深层土壤碘均处于富集状态。表层土壤碘高背景区分布面积较大,主要集中分布在东丽区、宁河区南部、滨海新区北部。浅层地下水碘含量范围在0.03~4.00 mg/L之间,平均为0.56mg/L,高碘地下水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东丽区、津南区、宁河区南部、滨海新区(除去西南部)。研究区历史上海陆交互作用强烈,海水提供的大量碘物质在此残留富集,可能是造成水土环境中碘元素整体偏高的自然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西固区土壤中PAH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石油工业区土壤中PAHs(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及潜在危害,选择兰州市西固区为研究区域,系统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及部分剖面样品,采用GC-MS检测方法,分析了土壤中PAHs的污染水平与分布、来源及潜在致癌风险. 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20 cm)土壤中w(∑PAHs)(22种PAHs的总质量分数)在535~32 300 μg/kg之间;PAHs在土壤剖面的纵向分布上主要集中在5~10 cm,在0~25 cm范围内变化不明显;表层土壤中PAHs主要以2~3环为主. 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w(∑PAHs)与w(TOC)无显著的相关性,表明TOC并非影响土壤中PAHs持留的重要因素. 研究区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生物质和煤炭的燃烧,∑TEQBaP (22种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以苯并芘等效浓度计)平均值为190 μg/kg,表明土壤中PAHs的潜在致癌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