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臭氧作为消毒剂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经臭氧消毒后,水(特别是海水)中的残留臭氧及臭氧化物具有毒性。活性炭对臭氧及臭氧化物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通过实验,确定要使水中的臭氧化物质量浓度低于0.13mg/L所需的最低活性炭吸附层厚度,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臭氧生物活性炭有机物吸附与生物降解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臭氧-生物陶粒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的对比研究,分析比较了两种生物过滤系统的生物活性及有机物去除特性,建立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的量化计算方法,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有机物降解过程及去除机理.研究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是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其中生物降解占主导作用,约占有机物总去除量的65%,生物降解作用去除的有机物几乎全部是易于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物;而吸附作用去除的有机物约占有机物总去除量的35%,去除的有机物中难降解和易于降解的有机物的量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污水再生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为了使水资源能持续利用,就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技术单元如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膜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处理单元的组合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浦江饮用水为原水,对深度处理饮用水的活性炭进行吸附效果研究,通过动态吸附实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对5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创新性地对活性炭进行了内在结构性能研究,得到了适合于黄浦江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活性炭。采用液氮静态吸附法测定其吸附等温线,根据B.E.T方程计算出比表面积,根据Barratt等人提出的BJH法计算出孔径分布,从理论上分析了活性炭结构性能的优劣。对于促进现代净水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浸渍-焙烧的方法制得铁改性活性炭,并将之应用于废水中甲醛的吸附.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溶液质量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对改性活性炭吸附甲醛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铁改性活性炭对甲醛水溶液的等温吸附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在25℃、活性炭投加量为10 g/L、吸附时间为360 min时,铁改性活性炭对甲醛的去除率为91.8%;用准一级、准二级及内扩散动力学模型拟合吸附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符合该吸附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等温吸附过程,该吸附过程服从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量为3.396 7mg/g.  相似文献   

6.
深度处理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日益恶化的饮用水水源水质,论述了活性炭吸附法、生物活性炭、臭氧处理、膜分离技术、生物预处理法、加强混凝、深度氧化技术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及特点,介绍了深度处理技术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颗粒活性炭吸附染料过程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Langmuir分形吸附等温线方程模拟了颗粒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并且以染料分子作为码尺计算出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分形维数Ds为2.590 2.染料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具有类分形特征,吸附反应的逐时速率系数k与反应时间t呈指数关系.但通过本文计算出的指数h值无法计算出分形子谱维数ds.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不同产地、不同煤质、不同工艺生产的煤质气相吸附用活性炭,进行了丁烷吸附脱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丁烷工作容量(脱附容量)是评价活性炭气相吸附脱附应用的重要参数;丁烷活性与四氯化碳吸附率具有线性对应关系;文章指出我国应建立丁烷工作容量试验方法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颗粒活性炭吸附染料时的表面分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2吸附-脱附实验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吸附染料前后表面特征的变化,运用表面分形维数表征了表面屏蔽效应和表面粗糙性等性质.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的孔结构是倾斜板交错重叠而形成四面开放的缝隙,桃红、绿色、天蓝、耐晒黑可以撑开颗粒活性炭的孔隙,增大平均孔径;耐晒翠蓝具有降低孔径的能力;大红却有些微孔阻塞作用.FHH理论计算出的相应的7个颗粒活性炭样品吸附6种染料前后的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s很接近,为2.97左右,证明颗粒活性炭上吸附的染料并没有发生表面屏蔽效应,也没有使颗粒活性炭表面的粗糙性降低.分形吸附等温线法与基于N2吸附-脱附的FHH理论法计算出的Ds相差较大,这与两种算法的理论基础和码尺大小有关.而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Ds远大于3,与Sahouli等的研究不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动态条件下活性炭对锰的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活性炭能有效吸附水中的锰.动态条件下,原水浓度、水样流速、炭层高度、活性炭粒度对锰的吸附都有一定的影响,原水浓度越小,流速越慢,炭层高度越大,活性颗粒越小,吸附穿透时间越长,但是相比前3个影响条件,活性炭的粒度对动态吸附的影响较小.由正交实验可确定影响动态实验吸附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是:炭层高度,吸附柱溶液流速,活性炭粒度.动态实验较佳条件是:吸附柱中的炭层高度5cm,活性炭粒度20~60目,控制吸附柱中流速为15 m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