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液体推进剂突发性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与污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防和航天领域使用的液体推进剂主要是肼类燃料和硝基氧化剂,它们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易燃、易爆、易挥发性及毒性大等特点。一旦发生泄漏,如果处置或控制不当,将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作者深入分析了液体推进剂发生泄漏事故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液体推进剂泄漏等级判定的依据以及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论述了各种不同的泄漏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详细说明了污染现场、装备和人员的洗消方法,对液体推进剂突发性泄漏的应急处置与污染控制以及防止着火、爆炸、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子阳  李恒凯 《环境污染与防治》2021,43(9):1201-1204,1208
大量的污染场地给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害,为提高健康水平以及生存环境质量,需科学地对污染场地进行污染风险分析及评价,进而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从人为角度对当前场地污染来源进行了梳理,并针对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更为丰富的数据采集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了在污染大数据支持下的...  相似文献   

3.
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s)是土壤及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原位热处理技术是目前修复受DNAPLs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常用原位热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相关现场应用实例,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氯代烃类在地下水中的污染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以天津某典型农药原料提纯场地为对象,通过地质勘察、监测采样与测试分析,对氯代烃类的水平和垂向分布特征及不同监测时间内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氯代烃类在研究区内水平分布不均,污染浓度较高的1,2-二氯乙烷和1,1-二氯乙烷主要集中在东侧办公室附近区域并随水流向四周扩散,点位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60.00%,点位超标率分别为40.00%和33.33%。污染物在垂向上不断向下运移,主要积聚在粉质黏土(4)2、粉土(6)3含水层中。在近一年的监测周期中,监测井Z17-2和Z9-2中氯代烃总浓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Z7-1中氯代烃总浓度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结合环境因子变化情况,表明该段时间内氯代烃浓度变化主要受到污染源和自然衰减两个因素影响,污染物浓度越高,自然衰减速率越慢。  相似文献   

5.
高原地区铬渣污染场地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高原地区某铬渣污染场地进行钻孔取样,分析场地工程地质特性,对场地铬的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场地地质结构较单一,地下水丰富,土质的渗透性强,渗透系数在1.78×10-3~0.243 cm/s之间;场地铬污染严重,总铬与六价铬的浓度最大值分别为22 485.6 mg/kg和7 495.2 mg/kg,地下水中六价铬的浓度最大值为107.2 mg/L;通过剖面铬浓度分析:铬在纵向上浓度分布受土壤质地的影响,均呈现表层4 m浓度较高,4 m以下浓度较低且变化较小的规律。由Kriging插值法绘的铬浓度分布等值线图可清晰看出场地表层土表现出向沟谷位置迁移趋势,地下水中残留的铬向地下水流场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6.
水中氰化物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现场快速测定水中的氰化物。运用比色分析的朗伯-比尔定律和真空工艺设计,将复杂繁琐的实验室测试方法和操作程序有机地融合在测试管中。该测试管具有快速、简便和价格低廉等特点,测定范围为0.005-0.20mg/L。  相似文献   

7.
铬渣污染场地污染状况研究与修复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泉  王兴润 《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493-1497
选取某一化工厂铬渣堆放场地作为典型铬渣污染场地,对其钻孔并采集不同深度土壤和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铬渣污染场地存在很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污染物地表扩散较小,剖面扩散很严重,污染深度达6 m,不同特性土壤对六价铬的截留作用不同。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外常用铬渣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具体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选取应该根据勘探情况选择合适的某些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8.
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以消除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工程修复,第2阶段是以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修复/恢复.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和强化自然修复/恢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廉、修复作用持续等优点,在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其在消除生态影响和规避修复工程风险方面的作用是工程修复无法取代的.介绍了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的4种主要途径及其在欧美国家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的方法步骤,以及这项技术在中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中国在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上的科学研究和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碱活化过硫酸盐适用于降解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氯代烃。以典型氯代烃类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碱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地下水中氯代烃的小试实验研究及中试规模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污染物去除率与污染物初始浓度、氧化剂投加比相关;污染物初始浓度越高,去除率越低;氧化剂投加量越大,去除率越高,用于该场地地下水修复的最佳氧化剂投加比为1%~3%。中试药剂原位注入采用高压旋喷注射工艺,按最佳氧化剂投加比将药剂注入至污染含水层,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经注药修复8个月后,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大部分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已达到修复目标,局部初始浓度偏高区域的污染物浓度接近修复目标。同时,对氧化剂产物残留$ {rm{S}}{{rm{O}}^{2 - }_4}$浓度进行监测发现:$ {rm{S}}{{rm{O}}^{2 - }_4}$浓度随修复后时间延长逐渐降低,通过趋势分析预测的残留$ {rm{S}}{{rm{O}}^{2 - }_4}$浓度将逐步下降直至恢复正常水平或满足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制度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措施,被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广泛用于场地治理。近几年我国污染场地治理也在尝试采用这种手段,但我国制度控制目前存在理论研究不足、落地困难、应用不精细以及流程不完整等问题。为完善我国污染场地制度控制,剖析了我国制度控制应用现状和问题,研究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污染场地制度控制的理论体系与应用特征。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践,尝试提出了包含各关键节点的制度控制框架流程,包括制度控制必要性识别、制度控制方案编制、方案审批、实施、评估和调整终止等。提出了我国污染场地制度控制的完善建议:多元化制度控制实施路径;细化不同类型场地的制度控制限制性要求;开展制度控制日常维护与监督,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制度控制策略的精细化发展与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已为当务之急。在介绍国内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2.
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污染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剧的趋势,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保障农产品安全,提出了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污染化学研究领域.结合多年的研究工作,从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根际化学行为、土壤重金属的植物吸收与解毒机制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等方面简要阐述了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分布、存在形态、迁移转化、累积及生物学效应和控制规律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的植物污染化学理论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态混凝土控制城市坡面暴雨径流污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混凝土作为护坡材料,研究暴雨条件下生态混凝土控制山坡降雨径流污染的机理,以期对生态混凝土在城市护坡和护岸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改变了雨水在坡面上的水文过程,阻延径流作用十分明显,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的负荷输出.生态混凝土试验小区(T2)与裸地(CK)和改良土壤小区(T1)相比,径流量分别减少了48%和24%,TN年度污染负荷(UPLRs)分别减少了53%和45%,溶解态氮(DN)减少了26%和28%,TP减少了57%和30%,溶解态磷(DP)降低了80%和33%,COD降低了62%和40%,TSS降低了56%和43%,产流时间和流量峰均明显滞后.另外,同植被覆盖良好的小区(T3)相比,生态混凝土对各种污染指标的控制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其抗冲刷能力较强,更能适应城市护坡和护岸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水样浓度、pH、反应时间、药剂投加量以及两者联用时的投加顺序等方面研究了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以及两者联合使用时对苯胺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污染发生时,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技术是可行的;先投加粉末活性炭再加高锰酸钾处理比先投加高锰酸钾再投加活性炭的去除效果好;当水样pH在中性条件下,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联用处理技术的去除效果好;应急处理的反应时间是30 min.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立法经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多发、危害严重的现状,总结了美国、日本等国家关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立法的成功经验和国内相关立法工作中存在的宪法和环境保护综合法界定不清、应急法律不成体系等问题,同时针对国内相关立法工作的不足提出了加强中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former Rum Jungle uranium-copper project, Australia, is an internationally important case study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rom and rehabilitation of mining. The Rum Jungle mining project is briefly reviewed, followed by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monitoring data and pollution loads prior to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 leading to the conclusion that rehabilitation has clearly failed the test of time after just two decades. The most critical findings are the need to understand pollution cycles holistically, and designing monitoring regimes to match, explicit inclusion of radiological criteria (lacking in original planning), and finally the need to set target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criteria. Two examples include polluted groundwater which was excluded from rehabilitation and the poor design, construction and/or performance of engineered soil covers - both leading to increasing acid drainage impacts on the Finniss River. The critical review therefore presents a valuable case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uranium mine site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17.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是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概述了国内外对于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阐述了人工湿地、氧化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3种生态处理方式,详细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人工湿地与氧化塘技术的应用受土地类型与土地面积的限制,且处理效果受季节更替影响大,而应用土地渗滤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堵塞以及系统脱氮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8.
Eight terrestrial and four marin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industrial section of the city of Kavala in northern Greece to determine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 molecular markers of different emission sources.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non-target screening analyses. The analytical procedure included a sequential extraction of the samples, GC-FID, GC/MS analyses, and additional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selected pollutants. The results show a wide variety of compounds including halogenated compounds, technical additives and metabolites, phosphates, phthalates, benzothiazoles, etc.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y of the contaminants and their emission sources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ir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information on techn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A multi-stage sampling strategy, based on sequential Gaussian simulation, was presented to optimize the step-wise selection of a small numbers of additional samples to delineate soil pollution. This strategy was applied to a Belgian brownfield of 5.2 ha polluted with lead (Pb). Starting from an initial number of 240 samples in stage 1, additional samples were added, 25 per stage,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uncertainty in the Pb delineation was monitored. Twenty stages were used. Already in stage 6 a local optimum was found based on the median conditional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 independent validation confirmed that this index was to be preferred over the median conditional variance. So for the brownfield considered our procedure indicated that 365 selected samples would have been sufficient, representing a gain of 70.7% in sampling effort compared to current practice which resulted in a sampling effort of 1245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