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法净化低浓度苯乙烯有机废气填料的选择及运行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培养驯化的污泥菌种,对1#陶粒、2#陶粒、塑料小球和沸石4种填料进行生物挂膜,通过对比筛选,选择性能优越的1#陶粒作为滴滤塔填料净化苯乙烯废气,结果表明,在进气量Q=0.6 m3/h,循环喷液量L=90 L/min,进气负荷小于180 g/(m3·h),去除负荷可达到163 g/(m3·h),苯乙烯净化效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
生物滴滤塔净化苯乙烯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物滴滤(BTF)系统对含苯乙烯的有机废气进行了生物净化实验并研究该系统VOCs生物降解性能。实验表明,苯乙烯进气浓度低于20 mg/m3时BTF去除效率可达92%以上,出口苯乙烯浓度低于1.6 mg/m3,达到GB14554-1993中规定的排放标准;该BTF装置对苯乙烯的去除负荷在2.0 g/(m3.h)左右;系统稳定运行时循环液COD、浊度和pH等都保持稳定,无脱落生物膜积累现象;生物滴滤塔系统适宜的气液比为300;系统总压降约100 Pa,鲍尔环填料和聚氨酯发泡填料混合装填方式可以降低系统压降并有利于微生物挂膜。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不同生物填料用于城市污水提升泵站除臭的性能,建立4组不同填料的生物滴滤塔(BTF)中试装置,并考察其对污水提升泵站中以H2S为主的市政臭气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气风量为180 m3·h-1,H2S进气浓度控制在7 500~8 500 μg·m-3条件下,竹炭在吸附阶段和挂膜阶段对H2S去除效果均最佳;竹炭生物滴滤塔挂膜速度最快,只需1~2周就可以完成挂膜,H2S主要集中在塔底填料层500 mm位置以下被降解,塔顶出气浓度稳定在(30±2)μg·m-3,压降稳定在(78.7±0.5)Pa,滤出液中SO42-浓度最高达到117.04 mg·L-1,塔内pH为2.0~3.0,降解H2S的微生物为嗜酸性菌。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物滴滤工艺对某树脂制造厂污水站产生的VOCs废气进行现场处理。将活性污泥和1,2-二氯乙烷降解菌Starkeya sp.T2接种至中试规模的生物滴滤塔中,以处理该厂污水站产生的含甲缩醛(DMM)和1,2-二氯乙烷(1,2-DCA)混合废气。在生物滴滤塔运行40 d后,系统仍能稳定运行,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7%和82%以上。随着进气负荷不断增加,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的去除负荷最大分别可达9.0和6.8 g·(m3·h)−1,表明工艺对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去除效果较好。通过对反应器内氯离子浓度的监测发现,循环液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侧面说明了工艺对1,2-二氯乙烷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试验前期和末期的压力损失p1p2与气体流速v均存在线性关系,且试验末期的压力损失均大于前期。由高通量测序结果得出,在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去除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分枝杆菌属和生丝微菌属。  相似文献   

5.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法处理被污染的空气这一技术已经被德国和荷兰成功地运用了20年之久,但是在国内还属于一种较新的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本文主要概述了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3种主要形式:生物滤池、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器的原理、流程和几种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因素,并比较了以上3种反应器及其不同支撑材料的优缺点。目前,气态生物反应器主要以通用的指导方针、试验性的研究和来自类似应用的经验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6.
在以焦炭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对挥发性脂肪酸臭气的处理研究中考察了空床停留时间、臭气浓度、体积负荷以及进气温度等参数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床停留时间较长时对臭气降解有利。在停留时间超过97 s时,能实现完全降解;此外,净化率随臭气浓度和体积负荷的不断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臭气浓度为24.29 mg/m3即臭气的体积负荷为3 g/(m3·h)时,去除率约为96%;当臭气浓度增至1 345.74 mg/m3即体积负荷增至18 g/(m3·h),去除率达100%;然而,当臭气浓度增至4 934.38 mg/m3即体积负荷增至66 g/(m3·h)时,去除率降至73.1%。另外,进气温度对净化率也有一定程度影响。当进气温度较低时,净化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面空心球与活性炭纤维组合填料构建生物滴滤塔(BTF),接种活性污泥净化苯乙烯废气。采用外加葡萄糖共代谢基质,气液相联合挂膜法启动生物滴滤塔,考察BTF启动及稳定阶段的工艺性能。结果表明,BTF的挂膜时间仅为20 d,实现了BTF的快速启动;适宜的苯乙烯进气浓度为195.2~1478.2 mg/m3,停留时间(EBRT)为57 s,气液比为300:1,系统最大去除负荷可达136.4 g/(m3·h); BTF对喷淋液pH的大幅变化及间歇运行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生物焦炭滴滤塔降解苯乙烯废气的中试启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乙烯废气既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又属于我国恶臭气体控制的范围之内。其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具有运行费用低和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焦炭填料滴滤塔对苯乙烯废气的处理进行了中试启动研究。启动过程中,进气浓度范围是50~114 mg/m3,去除率为30%~45%左右,最高可达90%左右。所采用的焦炭填料可以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填料,废弃后可作为燃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物滴滤塔能够有效去除含苯乙烯恶臭气体,塔内微生物中含有大量的球菌和杆状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处理苯乙烯恶臭气体的生物滴滤塔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结果表明,去除苯乙烯生物滴滤塔中有5种菌为降解苯乙烯的优势菌种;通过16S rDNA基因扩增测序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嗜甲基杆菌属(methylophilus)丰度为50.5%,2种变形菌属(alpha proteobacterium、delta proteobacterium)相对丰度分别为16.9%和11.6%。  相似文献   

10.
11.
对净化废气中SO2的生物膜填料塔内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做鉴定,得到一株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IEL001)和一株分类地位非常接近链二孢属(Bispora sp.)的极端嗜酸真菌IEL002,生物膜填料塔内的极端酸性环境和有机营养的缺乏导致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种类较为单一,多样性程度不高。本研究还发现IEL002自身并不能氧化单质硫,但它能促进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IEL001对单质硫的氧化。  相似文献   

12.
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苯乙烯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进口气体中苯乙烯浓度、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等3个因素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苯乙烯废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口气体中苯乙烯浓度为1000mg/m^3以下、气体流量为200L/h、循环液流量为10L/h的操作条件下,废气中苯乙烯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工厂有机溶剂废气处理方案和设计及实际运行效果,具有简单经济、净化彻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生物滤池对含硫化氢、氨和微生物气溶胶的气体进行处理,并对海绵、陶粒、堆肥和空心塑料小球4种物质作为反应器填料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填料生物滤池对硫化氢、氨和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效率明显不同,去除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海绵、陶粒、堆肥和空心塑料小球生物滤池。海绵和陶粒生物滤池出气异养细菌和真菌主要以小粒径粒子为主。在同样的进气和运行条件下,堆肥填料层的压力降最大,其次是陶粒和空心塑料小球填料层,海绵填料层的压力降最小。对4种填料的性能进行综合比较,海绵和陶粒较适宜作为处理硫化氢、氨和微生物气溶胶的生物滤池填料。  相似文献   

15.
16.
生物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主要有生物吸收法、生物滤池和生物滴滤池等几种形式。与传统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相比,生物技术具有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安全性好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德国、荷兰、日本及北美等国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餐厨垃圾处理厂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目前国内成功运营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为采样点,该厂以利用餐厨垃圾生产生物蛋白饲料和厌氧发酵为主要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较高的工段,如破碎室、湿热反应器、好氧发酵仓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共检测出65种物质,包括醇、醛、酮、酯、芳香烃、硫化物、卤代物、烯烃和烷烃9类.湿热反应器排放VOCs浓度最高且包含物质种类最多,其中酮、酯、芳香烃、硫化物、卤代物、烯烃及烷烃类物质浓度均高于其他检测点,需对该工段进行重点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炼油废水处理生物填料的选择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医疗废物中有机质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空气气氛下,对医疗废物中几种有代表性的有机质进行非等温热解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热解失重曲线与N2气氛下不同,出现多个DTG峰。利用Freeman—CarroⅡ法求出了各有机质的表观动力学参数,并建立了能较好反映各物料失重过程的表观多步反应动力学模型。针对混合物料无法直接求出表观动力学参数,建立了多组分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4辆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车辆内部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研究,共定性检出了48种有机物,其中C6~C9之间的组分较多;并对VOCs的总浓度进行了定量,1#~4#车分别为1846、2289、1104和3146 μg/m^3;其中BTEX占VOCs总量的20%~30%;车内VOCs浓度与温度及车辆使用年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