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发布实施以来,为促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部门协作越来越密切,社会管理越来越规范,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社会参与越来越广泛,科技支撑越来越有力。防震减灾工作在经济社会中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地震减灾系统工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马宗晋 《灾害学》2005,20(2):1-5
组织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综合减灾系统,有利于一个社会单元综合对待多种紧急的灾情事务,有利于政府处理紧急事务的专业化、资源的集中运用和行政管理与指挥的专职高效.地震减灾系统工程,原则上包括四个工作领域和十个工作方面,即:监测、预测(报)、评估(专业系统);防灾、抗灾、救灾(社会公共安全系统);安置-恢复、保险-援助、立法-教育(社会保障安全系统);规划-指挥(社会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3.
4.
《防灾博览》2009,(6):52-53
初冬的北京,空气中有一丝的凉意。而这里,北京中国传媒大学的演播大厅.却人潮如流,热火朝天。2009年11月7日,来自北京、宁夏、陕西、山西、江苏及黑龙江的代表队.云集这里,参加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总决赛。  相似文献   

5.
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做细做实。近年来,我们强调减灾宣传要"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各地各级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创造了多种形式,来努力做好减灾宣教工作。这些形式都围绕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让职工、学生、居民等公众了解地震灾害是怎么一回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知道如何应对。我们一般笼统地讲"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在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宣传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建设地震安全服务保障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3年发生2次7级地震,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8级以上大地震.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坚持把造福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代代地震人勇于探索、百折不挠、开拓创新,始终坚守在防震减灾一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发表系列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7级强震备震过程的科普宣传及其减灾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公众对高质量生活充满渴望,对防震减灾和社会安全产生了强烈需求.联系到国家科技战略层次高度重视科普宣传的最新动态,提出了7级强震备震科普宣传工作的概念,从备震科普宣传的一般问题、7级强震备震科普宣传的重点问题及意义等方面展开了初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十二个国际减灾日活动的通知》精神,中国地震局下达了《关于开展国际减灾目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国地震系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设立“国际减灾日”主题活动开放日,邀请社区群众参观防震减灾基础设施设备,请专人讲解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群众对地震的科学认识。同时许多单位还通过布置展板、现场咨询、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向社会群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9.
张红梅  魏电信 《灾害学》2009,24(4):130-133
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对新《防震减灾法》进行了解读,新《防震减灾法》在旧法的基础上,主要完善了防震减灾规划制度、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增加了对学校医院等重要建筑和农村民居、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要求的规定,强化了防震减灾群测群防制度以加强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制度;加强了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同时文中也指出了新《防震减灾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非政府组织是中国减灾领域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最早将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介绍到中国,并促成了政府行为的实施.非政府组织的工作是政府工作的补充,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非政府组织的主要工作与中国的经济建设紧密相关,配合国家和社会需要开展工作.非政府组织在学术研讨和对大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方面作用尤为显著.该文主要介绍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构成、主要特点、开展工作的主要领域及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云南省灾害防御协会2000年以来的主要工作,阐述了社团在综合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减灾社团的工作方向.着重阐明减灾社团应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桥梁和纽带,走科技减灾之路,依靠政府的力量,谋求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非工程防灾减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减灾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研究和实践通常都偏重于前者。从工程措施作用的有限性、新型生命线系统灾害的特点及灾害损失类型的变化论证了加强非工程措施的必要性,进而说明了如何从管理体制、技术立法、灾害保险及灾害教育等方面构建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非工程防灾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近几年来江西省开展的综合减灾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减灾事业的发展和综合减灾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史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几千年,减灾活动以赈灾为主,帝王“祭天求恕”,“防灾吏制”,安抚于民。清末民初1800至1949年间计发生巨灾25起,死亡4993万余人,总灾亡则近亿,年均灾亡60万人以上,这段惨痛的灾况记下了十分难得的灾情史,泣血于残野。新中国成立后,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为减轻灾害损失,逐步建立了气象、水利、农林、地震、海洋、地质等专业的灾害科技与减灾工程,政府并组织社会兼事抗灾、救灾、应急减灾,国家减灾实力快速增长,已取得突出减灾实效,这个阶段比第一阶段灾亡人数下降了90%以上,但年均灾亡人口仍有1.2万人左右。该阶段的工作特点是以单灾种纵向体系为主,不同灾类的监测、预报水平尚高低不一,这与成灾机理的难易程度和工作条件的强弱有关。21世纪初,随全球增温之势锐升,多类极端灾变遍及各洲,促使许多国家发动全社会人众共同探求“综合减灾”之路;我国政府已迅即开展全社会应急减灾行动,开启了“综合减灾”之先声,这是减灾事业步入第三阶段的先导。综合减灾应该是全社会相关部门和民众的统一行动。目前尚有3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一是多种自然灾害之间成灾机理相关性的研究,其对象是灾害群与灾害链;二是全社会减灾要素综合运作预案的优选;三是如何核算减灾投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正、负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农村地震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共同决定了灾情的大小.中国农村乡镇发生地震的概率远远高于大中城市,西藏、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甘肃等西部农村乡镇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地震灾害对农村乡镇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农村居民住房的破坏,约占总损失的80%以上;其它的20%损失中,又以农村水利工程的破坏损失为主.目前我国农村乡镇居民的住房仍以抗震性能较差的土木、砖木结构为主,开展农村住房地震保险、农村低息住房贷款并加强农村建房的监督管理,是降低农村地震风险、减轻农村地震灾害损失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The role of religious factors in the disaster experience has been under‐investigated. This is despite evidence of their influence throughout the disaster cycle, including: the way in which the event is interpreted; how the community recovers; and the strategies implemented to reduce future risk. This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of faith in the disaster experience of four faith communities in the Hawaiian Islands of the United States. Twenty‐six individuals from the Bahá'í, Buddhist,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LDS), and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communities participated, including 10 faith leaders and 16 laypers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ligious narratives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interpretation of, preparedness for, and responses to disasters. Preparedness varied widely across faith communities, with the LDS community reporting greater levels of preparedness than other communities.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ve efforts between disaster managers and faith leaders to increase preparedness within faith communities, which may facilitate community‐wide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自然灾害链实例分析及综合减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2年江西省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实例分析,提出了大部分自然灾害是以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为始发源头,并以灾害链形式演变发展的成灾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自然灾害的成灾机制,并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防震减灾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都吉夔  李远志 《灾害学》2001,16(4):49-52
城市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交通、通讯的重要枢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财产、建筑物更加密集,一旦遭受强烈地震袭击或波及,灾害损失将十分严重,加之,许多城市都处在地震的易发多发地带,地震对许多城市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