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污水处理单元(火用)平衡分析的灰箱模型,提出了进行处理单元过程(火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热力学意义上,污水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内部的(火用)耗散来消耗污水污染物能量的过程,推动该过程加速进行需要耗费外部的(火用).因此,节能的主要目的是节(火用),即应防止推动力过剩造成反应器单元的外部(火用)损失.这一方法体系将为合理科学评判处理过程能耗机制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污水处理单元Yong平衡分析的灰箱模型,提出了进行处理单元过程Yong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热力学意义上,污水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内部的Yong耗散来消耗污水污染物能量的过程,推动该过程加速进行需要耗费外部的Yong.因此,节能的主要目的是节Yong,即应防止推动力过剩造成反应器单元的外部Yong损失.这一方法体系将为合理科学评判处理过程能耗机制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按照平衡分析模型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结合效率指标考察了其能量质的变化和损耗.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从根本上明确损耗发生的位置和途径.文章认为,应致力于降低不必要的、过大的推动力或改变运行方式以减少外部损失.该研究的结论可用于指导污水处理厂进行系统的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沁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入河水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管理的需求,在水生态功能区和水环境控制单元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入河水质核算方法.具体步骤包括:①根据地貌类型、降水蒸发量、植被和土壤类型等指标,进行水生态功能区划分;②在水生态功能分区基础上,结合水文单元和行政区边界,划定水环境控制单元;③对控制单元内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并调查核算各类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入河量,然后基于水环境容量和污染物入河量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结果表明,沁河流域可划分为2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区和7个二级水生态功能区,并划分为15个水环境控制单元.以控制单元内沁河上游水质改善区为例,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COD排放限值为134.05 mg·L~(-1),且此标准下河流不满足接纳农村污水进行NH_3-N消减的条件.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分区分级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污水水质的分析,对精制水单元工艺流程进行了改造,实现了该单元冲洗水及分析水的回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污水处理系统中使用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会加入大量化学药品并且需要建立占地广阔的净化池,净化过程使用化学药品会存在一定的残留,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出基于薄膜生物反应技术的环境污水的处理方法.设计的方法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膜分离单元一部分是生物处理单元.膜分离单元完成有毒物质以及漂浮物的隔离,通过MBR反应对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以及可溶性微生物进行反应消化,最终通过沉淀池的把多余的活性污泥进行沉淀完成污水的处理.为保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按照设计方法模拟使用过程与传统污水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得出结论:(1)设计的基于薄膜生物反应技术的环境污水处理方法不需要对水中进行化学药品添加;(2)没有占用过多的净化空间;(3)在净水效果上明显比传统处理方法有效;(4)污水处理量大;(5)性价比较高节约污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选用渗漏和溶质运移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酚进行了预测,以此阐明兰州市拟建的污水处理厂对水源地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工程的正常渗漏不会导致水源地酚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8.
污水性质是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的重要因子,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运用两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研究两组系统下行流、上行流池的基质酶活性及硝化反硝化强度,并通过脂肪酸甲酯图谱分析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解析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两种污水的响应差异. 结果表明:处理生活污水的IVCW下行流池中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及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单元,四者平均值分别为其他单元的2.8~4.6、7.9~10.3、19.3~41.7和4.5~10.8倍. 处理生活污水IVCW基质的硝化强度是尾水处理系统对应单元的1.4~5.3倍(下行流)和1.3~3.9倍(上行流),而两组IVCW对应单元基质的反硝化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 IVCW下行流池中特征脂肪酸比值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污水类型的影响较小,均以厌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为优势菌;上行流池微生物群落结构则受到污水类型的一定影响,真菌的相对丰度较高. 两种污水对IVCW基质酶活性和硝化强度的影响高于对反硝化强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农村污水治理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和政府组织实施等诸多难题.县域是具备财政统筹和政策制定能力的最基本行政区划,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组织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此,需要厘清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组织实施责任,注重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管理、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资金管理以及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长效运行管理.这种“过程管理”,能够解决农村污水治理的组织实施难题,改善农村地区水环境和卫生状况,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TOT项目为例,介绍了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TOT实施流程,对关键实施过程逐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TOT项目时,对项目进行尽职调查、技术分析、财务分析和风险分析是实施的关键过程,为相关工程项目具体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油气田环境保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设计总院一1999,9(3)一17一18环图X一37 中原油田污水对环境污染严重,结合污水的特点,探索出氧化沟曝气与土壤植物系统结合的处理方案。过程由三级处理单元组成。一级单元除去大部分泥沙、悬浮物、漂浮物等固体物质;二级单元有机物借助好氧微生物和污水底部厌氧微生物作用而分解;三级单元利用土地以及其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分解、吸收能力来处理废水。上述过程的处理效率达so%以上。表1参2X741 .032伽灰沁1707废钻井液脱稳与有电位关系的研究/张同国(中原油田技术安全监督处)…//油气…  相似文献   

12.
以化粪池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ADM1模型的反应过程,建立了社区化粪池污水能量转化核算模型(WeMax-STK模型),对污水能量在化粪池中的赋存、转化以及去向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污水能量的回收潜力.结果表明,WeMax-STK模型整体可靠,模拟值与监测值的平均误差不超过24%,不确定性低于18%,模型准确率在70%以上.化粪池进水有机物转化为热能和内部微生物能量的比例约占进水总化学能量的17%,污水化学能的主要去向是转化为慢速降解基质的能量,化粪池内有机物转化为气态甲烷的能量仅占进水化学能总量的4%左右.污水热能的回收强度约4.6kWh/m3,热能回收潜力约为24%~25%,大约是污水化学能回收潜力的3~6倍.  相似文献   

13.
原设计污水处理工艺除油效果不理想,将曝气浮选法改为溶气气浮浮选法,通过对污水静置沉降、斜板隔油、溶气气浮、果壳过滤、CSF过滤等各单元处理,及污水中的油分分析,特别是对斜板隔油、溶气气浮单元加入药剂前后的除油效果进行对比,从结果可知,处理后的污水中油分含量低于10mg/L,实现了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并且能破坏臭氧层,因而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污水生物脱氮过程是N2O的一个重要人为源.为此,对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与控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和减量化策略进行了论述.N2O通常被认为是不完全硝化作用或不完全反硝化...  相似文献   

15.
以厌氧沉淀塘、垂直潜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和生态景观塘为单元构建了4种不同工艺组合的人工湿地系统并应用于生活污水除氮实验研究,连续一年的实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工艺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除氮效果差别明显,以潜流湿地为单元构建的CW4系统对污水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52. 23%~82. 46%和38. 72%~88. 46%;而CW3和CW1系统对污水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最差。此外,不同人工湿地系统在不同季节对生活污水除氮效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以5种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包括氯贝酸、酮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和布洛芬为目标物,初步研究了它们在上海某生活污水处理厂不同污水处理单元中的赋存特征和去除特性,探讨了污水处理厂受纳河流中5种PPCPs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在受纳水体中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5种PPCPs在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均被检出,表明生活污水是污水处理厂中PPCPs的来源之一.5种PPCPs在整个污水处理工艺中不能全部去除,微生物转化/降解是主要降解机制.受纳污水河流中5种PPCPs的分布特征与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相似,且排污口下游水体中目标物浓度普遍高于上游,反映出污水处理厂排放可能是其受纳水体中PPCPs的主要来源之一.初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受纳水体中双氯芬酸存在高生态风险,而酮洛芬、萘普生、氯贝酸和布洛芬的生态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某典型污水处理厂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杜兵  张彭义  张祖麟  余刚 《环境科学》2004,25(1):114-116
用固相萃取-气相/质谱方法检测分析了某典型污水处理厂各水处理单元中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的存在情况,在污水、污泥中共计检出30种内分泌干扰嫌疑物质.结果表明,各种EDCs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率为70%~99%,其中污泥吸附对EDCs的去除起着重要作用.污泥中酚类物质浓度为17~35mg/kg,酞酸酯类物质浓度为25~77mg/kg,多环芳烃类物质为1.33~1.74mg/kg.同国外报道的结果相比,该污水处理厂水处理流程中酚类、酞酸酯类以及多环芳烃类的含量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西琴  高伟  张远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9):2835-2842
基于系统动力学(SD)模拟模型和Powell优化模型,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削减量与治理费用的SD-Powell模拟优化耦合模型,该模型可模拟预测污染物排放量,建立污染物削减量与治理费用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污水治理费用最小为目标,以污水处理量为约束条件,对区域污染物削减量进行空间优化,得到最小治理费用下的最大污染物削减量.以常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模拟结果显示,2020年常州市农村生活污水COD和NH3-N排放量将达到16583t和2551t,分别比2008年增长4.60%和4.59%.采用聚类方法将常州市51个乡镇划分为4类控制单元,得到4类地区COD、NH3-N治理费用函数.各单位治理资金削减量存在明显差异,COD削减率的排序依次为:I类控制单元413kg/万元、IV类控制单元 380kg/万元、II类控制单元352kg/万元、III类控制单元348kg/万元,NH3-N削减率的排序依次为:III类控制单元65kg/万元、I类控制单元64kg/万元、IV类控制单元58kg/万元、II类控制单元54kg/万元,全区域削减率达到100%需要的治理费用约为16870万元.污染物削减空间优化结果显示,基于控制单元空间优化的削减效率高于平均分配的结果,治理费用在1000 -16870万元/a范围,COD、NH3-N的削减率分别提高6.4%和7.4%,4类地区的优先排序顺序依次为I类,IV类,II类和III类.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对Cr(Ⅵ)的生物吸附及热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以玉米秸秆粉为吸附剂,通过批实验讨论了玉米秸秆粉对Cr(Ⅵ)的去除率、体系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和温度等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Cr的化学形态变化和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向50mL浓度为50mg·L-1的Cr(Ⅵ)溶液中加入0.5 g玉米秸秆粉,于25℃、200r·min-1、pH 1.0的条件下恒温震荡3h,玉米秸秆粉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率达97.77%,吸附过程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玉米秸秆粉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k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在298K时最大吸附量为14.46mg·g-1.对吸附热力学参数△G0、△G0和△S0的计算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过程.最后结合FTIR和SEM谱图,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玉米秸秆粉对Cr(Ⅵ)同时存在吸附和还原能力,玉米秸秆粉是具有吸附污水中铬能力和潜在利用价值的生物质吸附剂.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排放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来源于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接及处理设施以及污泥处理设备在废水的贮输及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恶臭气体,对大气环境及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通过对污水处理厂产生臭气的构筑物单元及从环评角度对污水处理厂产生恶臭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大气防护距离的确定综合评价分析,规定污染防治措施,减少恶臭影响,保护和改善周围的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