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高层建筑利用电梯协同楼梯疏散以提高疏散效率的可行性,基于现有的电梯协同楼梯疏散研究成果,运用Pathfinder构建某高层住宅建筑实例模型,研究楼层总数及电梯数量对电梯最佳停靠层的影响,提出2个电梯协同楼梯的疏散策略,并对策略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电梯最佳停靠层随楼层总数的增加,呈现“平台阶变”的特征和线性增加的趋势,但随楼层总数的增加,最佳疏散层在“平台阶变”后会更加远离顶层;策略1(顶层优先策略)下因存在最佳分离楼层使得该策略下的总疏散时间最短,策略2(分段顶层优先策略)可有效提高电梯利用率,通过对策略2下的人员使用电梯比例进行控制,可进一步提高疏散效率,该优化策略可将总疏散时间从仅楼梯无电梯疏散的804 s缩短到580 s,使疏散效率提升27.9%。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灾害中如何有效疏散人员的问题,依托重庆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通过pathfinder软件对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人员疏散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电梯楼梯协同疏散在人员密集地下空间建筑疏散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电梯楼梯协同疏散相对于传统楼梯疏散具有更大的优势,疏散时间相比传统疏散方式减少了约一半。 相似文献
3.
人员疏散是高层建筑火灾应急管理中重要问题之一。仅依靠楼梯无法在火灾初期安全快速地大批量疏散人群,必须引入其他疏散途径,才能达到安全疏散的要求,而引入电梯,实现楼梯电梯耦合疏散,成为未来高层建筑火灾垂直疏散的新趋势之一。运用Building EXODUS从不同建筑高度、不同人群密度、不同人员类型3个方面,运用楼梯模式、A型Shuttle Floor模式、B型Shuttle Floor模式、Sky Lobby模式4种模式进行模拟,提出每种情况的最优疏散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层数的高层建筑都存在1个或数个最佳分离楼层使楼梯电梯耦合疏散的效率最高;在运用楼梯以及耦合方案2时,疏散时间与建筑高度呈线性关系,且随着楼层的增高耦合方案2所用疏散时间越来越接近楼梯疏散时间的二分之一;不同人群密度与最佳分离楼层无关;当人员平均疏散能力较高时,最佳分离楼层会上移反之则会下降。 相似文献
4.
马剑;宋丹丹;陈娟;李若愚;何姗姗;王巧 《安全与环境学报》2025,(3):1057-1066
突发事件下高层建筑人员疏散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人员安全性。使用电梯辅助疏散可提高疏散效率。构建高层建筑电梯辅助疏散模型,开展楼层总数、每层人数和电梯参数变化场景下的模拟计算,分析确定电梯最佳停靠层,揭示相关因素对电梯停靠策略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任一乘梯概率均存在一个使得协同疏散时间最短的电梯最佳停靠层,最佳的电梯疏散人数占比应在12%~14%;楼层总数为15层和25层时,楼层人数增加至100人/层后最佳停靠层发生变化,楼层总数为20层和30层时,最佳停靠层发生变化的临界人数为70人/层;楼层数量≥6层时,采用电梯最佳停靠层能提高人员疏散效率,增大电梯速度和提高载客量可降低最佳停靠层的位置。研究可以为高层建筑疏散组织和应急预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层建筑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也越来越多。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特点,火灾时人员疏散相对困难。按传统的规范,高层建筑的电梯不能作为疏散使用,但是随着高层建筑疏散困难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层建筑电梯不能作为疏散使用的定律已经引起了相当的争议,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和电梯疏散的可行性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概述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复杂性,指明了高层建筑传统的疏散方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火灾发展的规律、火灾初期电梯疏散的原理,建立了高层建筑在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模型.针对火灾时使用电梯的主要危害,提出从电梯及电梯井本身的安全、送风、电梯分区及供电保障4方面的改进措施,并对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安全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高层建筑危急情况下的电梯疏散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美国的\"9·11\"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高层建筑发生危急情况时人员安全疏散问题的关注.笔者首先介绍了在危急情况下,高层建筑中利用楼梯逃生的弊端和使用电梯疏散的优越性;然后阐述了高层建筑电梯疏散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最后从原始的电梯紧急疏散系统(EEES)、人的行为心理与环境因素、风险评估、疏散模型 4个方面介绍了其具体的组成.分析和研讨结果表明,电梯疏散系统以其高效、应用面广等特点,势必会在危急情况下,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安全疏散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危急情况下的电梯疏散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说明了在危急情况下的高层建筑中利用楼梯逃生的弊端和使用电梯疏散的优越性,然后阐述了高层建筑电梯疏散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最后从原始的EEES(Emergency Elevate Evacuation Systems)、人的行为心理与环境因素、风险评估、疏散模型四个方面介绍了其具体的组成。电梯疏散系统以其高效、应用面广等特点,势必会在将来高层建筑的人员安全疏散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层建筑楼梯疏散过程中的汇流行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楼梯间入口设置方式下的人员疏散过程。结果表明:高层建筑的各楼层人员进入楼梯间的疏散时间与楼层符合线性关系;楼梯间入口临近平台上段楼梯比临近下段楼梯更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楼梯间入口位于楼梯对面比位于楼梯两侧更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楼梯间入口位于平台上段楼梯对面最有效地促进了人员在平台的汇流行为,减少建筑中人员的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人员密集情况下楼梯处行人行为对应急疏散的影响,通过现场观测获得某9层建筑楼梯处行人的个体和群体移动特征和基本运动参数,采用社会力模型和Anylogic 8.3软件构建楼梯疏散模型,模拟研究建筑疏散用时和楼梯处拥堵情况。研究表明:楼梯处行人行进速度与人流密度呈反比,上楼速度受人流密度影响较大,下楼时男女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男性行进速度离散型大于女性;楼梯中间平台是疏散过程中主要的拥堵地点;9层建筑的第四层为最大拥堵点,人员到达第四层向下疏散的用时明显加长,疏散压力较大。建议高层建筑疏散过程中在中间楼层设置疏散引导人员,做好对人群的引导和安抚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人员伤亡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建筑火灾全风网网络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紧急疏散模型,模拟火灾时期疏散时间和建筑物内人员滞留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模拟可能出现的伤亡情况,有助于高层建筑的疏散系统设计,为火灾的再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也为高层建筑火灾的风险评价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校教学楼出口人员疏散问题,基于现场观测数据,运用Pathfinder2015软件平台设置建筑物和人员运动参数,对某高校教学楼进行人员疏散模拟仿真。通过设计调整教室排课疏散场景,仿真不同场景下各楼梯出口的疏散时间、累计疏散人数和平均人流量变化情况,利用Origin9.1数据图形可视化对比分析教室排课调整使用前后教学楼的人员疏散情况。结果表明:充分利用低楼层教室排课,适当将人数较多班级分散安排至靠近楼梯出口教室,疏散时间从609.3 s缩短至591.6 s;5楼可疏散人数由410人减至187人,且部分楼层楼梯出口人群分布均匀;4、5楼楼梯出口平均人流量降低且小于1人/s。因此高校应该对各班级合理安排课程,适当控制学生人数,调整教学楼的人群分布,提高低楼层教室使用率,且充分利用各楼梯出口,缩短较高楼层人员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火灾时人员的认知水平对疏散心理和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建筑物火灾中,个体行为因人员的个体特征、认知水平、社会特质、面临不同危险局面等因素的不同会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建筑物火灾中,人员应急疏散策略和方案在充分考虑紧急情况下外界环境因素的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处于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心理和行为特征。本研究是在大量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基于一定的数学模型,利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讨论体现人员认知水平的文化程度、消防知识与经验二个因素对疏散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特点。研究结果将充实我国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反应数据库,为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和人员消防培训提供基础数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建筑体内人员疏散的出口选择行为,提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人员疏散模型。以学校常见的双出口教室为例进行研究,建立双出口疏散吸引区域模型,得出人员密度较低和较高时疏散吸引区域边界的函数表达式,指出人员密度较高时,边界函数基本满足边界到出口距离的平方之比等于出口的宽度之比;通过对出口宽度、人员数量和出口位置等参量进行仿真分析,充分验证了提出的双出口疏散吸引区域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合理分配疏散人员,充分发挥建筑疏散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大型商业建筑人员密度高,疏散环境复杂,火灾条件下人员疏散困难,疏散过程中易发生楼梯口拥堵,而造成疏散效率降低。本文针对大型商业建筑人员逃生疏散过程中大部分时间被耗用在聚集楼梯口等待这一实际问题,应用Building EXDOUS安全疏散软件对某购物广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比整体疏散和层次疏散两种疏散方式,发现层次疏散较之整体疏散时间大为缩短,人员在楼梯口等待时间显著降低,疏散效率明显提高,进而完善了大型商业性建筑内疏散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安全疏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火灾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叙述了影响人员安全撤离的因素.提出了火场逃生应注意的事项,对人员的高效、安全逃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建筑物人员疏散行动时间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针对目前疏散模型忽略房间中障碍物对人员行动的影响,笔者提出一种\"L型\"行动路线,并对空间节点进行了细化,根据网络控制型原理,建立了更为完善合理的疏散行动时间预测数学模型.在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高层建筑人员疏散行动时间预测软件,该软件具有计算速度快、动态模拟性强的特点.通过实例计算对比国外公式,证明了节点细化的正确性和开发软件的适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