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2017年2月9日上午,由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组织联合发起,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作为重要参与支持单位的春节"幸福中国行·零点行动"航空应急救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6月20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和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赵和平副局长在成立大会上强调,专业委员会的发展要与国家总体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发展规划相适应,从体制机制上与各级政府开展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实现对接。着力构建地震应急救援行业职业道德准则统一、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1月4-5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甘肃省地震局与武警甘肃省总队联合承办的首届全国社会组织救援技能竞赛在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举行。来自全国5省市的6支社会力量代表队参加了竞赛,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30余家民间志愿者机构、公益中心和救援队伍到场观摩。本次赛事活动精彩纷呈,参赛队伍热情高涨,展现了较高的救援技术水平。甘肃省地震局在赛前进行了大量充分的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23,(4):32-33
<正>2023年7月14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专精特新应急科技装备发展论坛暨京津冀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举行。此次论坛旨在搭建应急科技装备领域交流平台,汇聚行业智慧助力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和嘉宾围绕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安全应急装备集群化发展等内容进行热烈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2020,(2)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灾害区域分异特征明显,然而应急救援基地布局与建设仍存在着救援力量部署缺乏针对性、基地运行机制不完善、跨区域协同救援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区划,建设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对救援力量进行针对性部署,是优化我国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合救援体系的有效途径。在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进行区域划分,提出遵循依托现有的原则,在各区域内设立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同时对救援网络构建、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进行思考:将我国划分为九大区域,依托国家陆地搜寻救护基地,由政府牵头、大中型企业投资入驻,建设九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立以消防为主,其他救援力量为辅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等观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现状出发,剖析了我国应急救援存在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志愿者普遍缺乏系统培训及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等主要问题。具体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专业优势,提出了建立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参与地震应急救援长效机制,以填补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性志愿救援队伍的空白,完善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社会参与体系,推动中国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6月13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第四届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第四次理事会议在北京召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马培华,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牛之俊出席会议。马培华指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作为一个以减轻灾害为己任的全国性综合社会团体,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减灾形势的需要,广泛团结全国从事防灾减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从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框架,认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是提高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规范灾害应急管理,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关键措施;灾害信息快速准确的获取和评估是灾害应急管理的有效保障;建立实际可用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及获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应急救援实践表明,破坏性地震,尤其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大地震发生后,快速、全面获取地震灾区包括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损毁、道路桥梁破坏、次生灾害分布、尚存医疗设施、可调配救援力量等在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对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快速部署救援力量,提高生命救援效率,高效应对大震巨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进行初步归纳,并对开展大震巨灾信息获取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9,(4)
为了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灾害突发期间应急救援效率,通过对地下商业空间灾害应急救援内涵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仿真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了地下商业空间灾害应急救援仿真模型。以某地下商场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真实性和适用性检验和救援人员投入策略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模拟地下1~3层商业空间和自救逃生人员发生踩踏或不发生踩踏的救援情况;且对时间紧迫的救援任务,在考虑人力资本与救援效果时,能找出使救援效率提高更明显的救援人员数量范围。此仿真模型能模拟地下商业空间灾害突发期间的真实应急救援情况。  相似文献   

11.
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调到各种突发的灾害时,以杜区为单位的社会防灾救灾功能作用日显重要。在政府专业救援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自救互救,是赢得生命、赢得时间.最有救地减轻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选径之一。但是目前组织社区灾害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工作还相对滞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唐尧  王立娟  马松  尹恒  王志军 《灾害学》2021,(2):124-129
以甘肃文县2020年"8.17"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泥石流-堰塞湖灾害灾后应急救援决策研究,探索性将该类灾害前期阶段应急救援决策总结为:灾情盲估预判-先期应急备灾-成因剖析-灾情宏观初判-应急救援决策等。研究结果表明:预判影响人口约10.8万人,预估需求帐篷约2.3万顶、饮用水约240 t/d,文县消防救援大队距离最近,附近有文县第一人民医院等8家医疗防疫力量,石鸡坝初级中学等10所学校可作为临时安置避难场所备选;受影响矿山企业5家,重要水库1座;泥石流淤积物堆积区约7.91×10~4 m~2,堰塞湖面积约1.06 km~2,淹没区约37.4×10~4 m~2,因灾受损民居51处、桥梁3处、电站1处、加油站1处及耕地10处,优选3条灾后救援生命线。  相似文献   

13.
编辑寄语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也日趋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和人类社会的破坏也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对于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代数这一数学工具,该文创新建立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描述理论架构,包括面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灾种建立的救援灾害轴,面向村、社区、街道(镇)、区(县、市)、市、省等区域建立的救援区域轴,面向准备、响应、处置、保障、善后等时间建立的救援时间轴,由此构成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描述三维坐标系;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应急救援能力途径通用表达式模型。研究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包括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的通用表达式,以及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的通用表格;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就可根据实际的救援灾害轴、救援区域轴、救援时间轴等实际情况,得出具体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5月12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举行第二届防震减灾公益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同时举办"亲临地震现场,感受地震救援"5·12公众开放日活动,现场感受地震应急救援人、事、物。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等出席仪式的领导嘉宾共同按动启动球。本次大赛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相似文献   

16.
正为提高地震系统各单位地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履行9月份全国地震现场应急轮值任务,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于2016年8月22—25日在广州举行了地震现场应急轮值合训及演练,广东省地震局承办本次培训。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钟贻军、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赵美松出席开班式。来自广东省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地球物理探测中心等单位3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与演练。  相似文献   

17.
《防灾博览》2013,(4):13
2013年6月28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灾害应急救援系列装备研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凤凰岭基地举行。该项目由中国地震局组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牵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等16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参加。该项目针对防灾减灾、生产安全等领域对应急救援与生存保障装备的需求,计划在3年内完成灾害应急响  相似文献   

18.
《灾害学》2020,(2)
为提高中国救援队在国内外各类灾害事件中药品供应保障的效率,建立应急救援药品保障通用模块。检索近15年内灾害及突发事件疾病谱或灾害医学救援相关文献约150余篇,将疾病谱与应急药品真实情况采用Q型聚类分析,确定药品通用模块的品种与数量,通过网络信息处理与储存支持服务,将救援药品目录制作成能够随时查阅的二维码,方便查找追踪。初步确定近年来各类灾害的疾病谱与所占比例,搭建出药品的通用模块以便应用于各类灾害救援,并将此系统应用于2019年中国救援队赴莫桑比克救援任务中,且于10月23日通过联合国国际救援队伍分级测评(INSARAG External Classification, IEC)。基于INSARAG构建的应急保障药品体系,可提高救援药品响应与筹备效率,为灾害救援提供快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3日早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发生6.4级地震。按照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预案的要求,后勤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在第一时间内赶赴地震现场,并围绕现场应急救援、余震观测、灾害评估、科学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2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的要求,中国地震局办公室、震灾应急救援司、震害防御司,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