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味精废水培养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高浓度味精废水主要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在自来水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盐模拟味精废水,并与高浓度味精废水培养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对比实验,确定了味精废水中影响苏云金芽孢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废水中存在高浓度的氨氮和硫酸根,其中氨氮的影响大于硫酸根。在此结论基础上,研究了味精废水预处理材料,温度,时间等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培养的影响,并最终测定了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含油废水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研究通过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法固定除油菌(Y1’菌),用于处理含油废水,并以水体中乳化油去除率为指标考察了影响乳化油降解的各种因素。选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复配作为包埋固定化载体材料,制备成固定化微生物小球(IMB),通过实验优化了IMB制备的工艺条件。连续批次除油实验结果表明,在25-40℃,固液比1:10,HRT为6h的条件下,进水油含量在20—50mg/L,乳化油去除率可达85%-90%,出水油含量低于5mg/L。  相似文献   

3.
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两公司大豆蛋白废水的水质水量和性质特征,分析工程的工艺设计和调试运行状况。对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的处理,采用混和处理的总体工艺,理论研究和运行实践表明,混和处理利于均衡生物处理营养,优化厌氧处理工艺型式及参数。污泥培养时,尽快从间歇运行变为连续运行,利于基质和污泥的混和接触,促进油脂和脂肪酸的降解,防止油和脂肪酸的积累及其抑制作用,防止油脂包覆污泥,造成污泥漂浮流失。  相似文献   

4.
利用色谱质谱联机对三种炼油含硫废水的有机物作了全分析,证明在焦化和催化裂化废水中有机物以酚类为主,而在加氢废水中很少含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油的研究,比较了在不同萃取条件下得到的有机物量及其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值。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纤维是一种很好的吸油材料,以它作为吸油罐内的滤料吸附含油废水中的油,使水达标排放,再用蒸汽吹扫滤料上的油进行收集,使油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聚结除油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几种聚结填料除油性能的对比试验,探讨分析了聚结除油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填料的空间构成形式对聚结除油效率有重要影响,当润湿聚结机理和碰撞聚结机理同时存在时,聚结效率可得到大幅度提高。当油珠颗粒尺寸超过10μm时,布朗运动聚结速率急剧减慢,而湍流的聚结速率急剧加快。聚结除油反应器内水力条件的紊动程度达到C≥500—700s^-1时,油珠颗粒的聚结速率和效率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含量时,按要求[1]应从待测废水中萃取油品,经脱水过滤、65℃赶尽溶剂供作标准油。然而不少工厂所排废水中石油类含量较低,尤其是经治理后的出水,即使化很大的工作量进行萃取,亦往往难以获得。某些地区采取统一下发某号机油(或原油)用作标准油,这一办法亦存在不少问题,曾出现过不同时期下发的标准油的比吸光值差异悬殊,造成监测数据无可比性等;作者曾对工厂常用的油品进行比吸光值测定,其比吸光值也有很大差异,结果见表1。当以统一的标准油用作各企业的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测试标准时…  相似文献   

8.
下水道式“隔油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一般工厂在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的含油废水可不必在工厂总排水口集中处理,而是可在有关车间小范围内一开始就加以控制,使总排水口不受污染或少受污染.工厂使用的油品大都是汽油、柴油和机油,它们的比重都比水小.油品进入水体后,大致可分为浮油、分散油和乳化油三种状态.浮油的油珠粒径一般在100μm以上,分散油的油珠粒径为10~100μm,乳化油的油珠粒径一般小于10μm.实际上,大多数零星分散的“跑”、“冒”、“滴”、“漏”油品如果不受化学乳化和强机械乳化作用,进入水中的状态是以浮油和少量分散油存在的.据此,我们将本厂一段下水道作为试点,建成一套隔油吸油系统——下水道式“隔油池”.使用两年多来,废水一直达标排放,这表明该系统是一项防治浮油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pH条件下酵母菌处理高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使用混合酵母菌菌株处理高浓度含油废水中,研究了序批式反应器(SBR)内酵母菌在不同起始pH条件下对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与pH中性或碱性条件比较发现,pH4~5的条件在酵母菌的发泡抑制、菌体生长以及COD/油去除等方面均显示出更好的效果,pH5是系统运行的最佳条件。长达100d的SBR连续运行试验表明,系统可以在pH=5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用密封法与回流法对焦化厂废水CODCr的测定实验比较表明,密封法与回流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密封法应用于焦化废水的CODCr测定中,具有可进行批量分析、试剂和水电消耗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造纸废水灌溉对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浆造纸废水灌溉芦苇湿地,通过污灌后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研究了造纸废水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影响,为资源化利用造纸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使用F2000型红外光度测油仪,以四氯化碳作为参比溶液,测定水体中石油类,由于以未经过与水样相同的步骤萃取的四氯化碳作为参比溶液,以及F2000型红外光度测油仪是直接显示水样中石油类的浓度,因此,所得的水样浓度并未扣除水样萃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笔者认为,采用经活性炭吸附处理过的超纯水,通过与水样相同的操作步骤所得的萃取液,来作为测定水样时的参比溶液,测定的结果会更加贴近实际,能够更好的反映水体受石油类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高酚焦化废水萃取脱酚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高酚焦化废水中挥发酚的浓度,实验研究了磷酸三丁酯煤油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对高酚焦化废水进行萃取脱酚预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萃取时间为8min,磷酸三丁酯煤油浓度为30%,温度低于40%,pH低于8.0,萃取比(油/水)R=1:2时,经过萃取后分水挥发酚浓度由4165mg降低到127.62mg/L,去除率高达96.94%,为后续生化处理奠定了基础。而萃取剂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再生后,萃取剂的回收利用率可达94.2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洗车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洗车废水中含有泥砂、油乳化液、有机物及洗涤剂类污染物质。在分析中,对洗车废水的水质进行了分类,并针对不同的水质,对国内的大型洗车场的处理工艺和小型洗车行的洗车废水回用工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国外采用膜工艺处理洗车废水的相关研究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提出了洗车废水的污泥处理问题。从社会、经济效益来看,洗车废水回用是必然趋势。现行的洗车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回用率低、处理效果不理想,采用高效、简单、实用、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满足社会对洗车水回用的需求是未来洗车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索氏提取-减量法、减量法和自行开发的高效抽提法,对一系列已知组成的含油污泥进行了油、水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抽提法在油、水含量的测定精度方面优于其他2种方法,对于不同组成的含油污泥,由其测定的油含量与含油污泥样品实际油含量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由其测定的水含量与含油污泥样品实际水含量的相对偏差均小于7%。在测定效率方面,高效抽提法也优于其他2种方法,40 min即可完成10 g油-水-固质量比为3:2:5含油污泥中油、水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利用索氏提取一减量法、减量法和自行开发的高效抽提法,对一系列已知组成的含油污泥进行了油、水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抽提法在油、水含量的测定精度方面优于其他2种方法,对于不同组成的含油污泥,由其测定的油含量与含油污泥样品实际油含量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由其测定的水含量与含油污泥样品实际水含量的相对偏差均小于7%。在测定效率方面,高效抽提法也优于其他2种方法,40min即可完成10g油一水一固质量比为3:2:5含油污泥中油、水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石墨电极-低压脉冲电解含油废水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墨电极-低压脉冲电解方法,对含油废水去油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浓度为95 mg/L的含油废水中油的去除率超过75%。油去除率随电解时间、电压增加而增大,达到一定值后受油分子扩散浓度影响而增加缓慢;适宜占空比、脉冲频率即可发挥脉冲作用,消除钝化效果,又可增强电解效果;体系pH值对电解影响较大,酸性和中性电解效果好于碱性条件;适当调整电极直径、电极间距可改善电解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纤维是一种很好的吸油材料 ,以它作为吸油罐内的滤料吸附含油废水中的油 ,使水达标排放 ,再用蒸汽吹扫滤料上的油进行收集 ,使油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9.
炼油高浓度有机废碱水是石化行业中很难降解的废水。本实验用光化学氧化技术对其进行了降解研究,比较了紫外光/空气、紫外光/O3、紫外光/空气/H2O2系统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光化学氧化技术降解此废水是可行的,紫外光可使废水中COD、油、酚的降解率明显提高。当废水中O3的投加量每小时为22mg/L,或H2O2投加量为1%/L时,UV/O3法与UV/空气/H2O2法的降解效果相近。同时,通过控制O,浓度或H2O2的投加量等条件,可使废水中COD、油、酚和硫化物降解到地方污染物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法处理模拟有机磷农药废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验通过臭氧氧化法来降解模拟废水中的有机磷农药,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并试验研究了在废水中加入2种自制的催化剂对降解结果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磷农药的量。结果表明,只用臭氧处理的情况下1周后有机磷的去除率为78.03%;在催化剂A存在下,去除率可达93.85%;在催化剂B存在下,去除率可达为88.35%。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法对此类污水: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尤其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处理效果更好,在室温和中性介质中均属于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