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依据AgNO3滴定水中Cl^-的实验原理,指出了经典空白实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指标剂的用量和滴定液浓度对滴定终点的影响,进而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校正滴定终点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依据Al(Ⅲ)盐强制水解聚合过程的电位滴定实验结果,利用铝盐水解聚合电位滴定曲线上的3个临界特征点,同时利用Origin软件自备的Boltzmann方程对滴定曲线拟合,给出了通过电位滴定实验计算聚合铝含量的定量公式。此公式能方便地计算出铝盐强制水解聚合溶液中的聚合铝含量。模式计算结果与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的测试结果线性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做准高锰酸盐指数考核样,关键是要配准KMnO4标准使用液,控制好实验用水、水浴加热时间、滴定温度、滴定速度等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4.
水的总硬度测定采用EDTA进行络合滴定。实验中用自动电位滴定仪代替人工进行样品分析,由颜色突变判断滴定终点改为电位突变,具有高硬度样品预判断、滴定干扰小、准确度高、节省人力、便于数据记录统计比较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定pH值下垃圾焚烧飞灰酸中和容量与元素浸出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王伟  万晓 《环境科学》2008,29(2):529-534
采用定pH值滴定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垃圾焚烧飞灰的酸中和容量和元素的浸出行为.实验中将浸取液的pH值分别控制在4、5、6、7,持续滴定150 h,在不同时刻测定溶液中主要元素和重金属等多种组分的浓度.研究表明,在每个pH值条件下,在滴定最初阶段,累积的消耗酸量迅速增加,随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酸的消耗速度逐渐下降,在20 h左右,飞灰的中和反应趋于稳定.随着滴定的pH值由7下降到4,飞灰表现出的中和能力也相应加强.由于形成机理和在飞灰中的存在形式不同,滴定过程中,各种组分表现出不同的浸出行为,K、Na、Ca和Cl的浸出不受中和反应的控制,Si和SO24-的浓度在滴定初期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Cd和Zn的浸出速度与酸的消耗速度基本相同,Cu、Pb和Cr的浸出慢于酸的消耗.利用定pH值滴定实验能更好地研究飞灰浸出的过程和重金属的潜在浸出性,为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准确预测和评价重金属的浸出行为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医疗废水中总余氯的监测方法进行优化,在标定实验滴定终点难以观察的情况下,引入化学需氧量测定中相同物质的标定实验进行互相验证,有效提高了滴定液浓度标定的准确性.通过对标准样品的分析测定,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测定结果在标准样品浓度范围内,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质控要求.此外就医疗机构废水含氯消毒剂投放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应...  相似文献   

7.
环境水样中氯化物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目的:分析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的变化特征,总结其规律,以便分析者做为参考。方法:以环境监测标准中推荐的硝酸银滴定法GB11896-89进行实验测定。结果:当看到溶液为明显的砖红色时,早已过了等当点和滴定终点了,当溶液为比较明显的灰黄色时,虽然已经过了等当点了,但却是滴定终点,用其点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结论:在水样滴定的全过程中,不要找溶液成什么明显的砖红色时即为终点,而要找溶液成为较明显的灰黄色时,即为水样滴定终点,用这个点进行计算往往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高锰酸盐指数项目测定的准确性,通过实验分析,从高锰酸钾的校正系数、蒸馏水空白值、水浴的温度、加热的时间、样品酸度、滴定的过程、滴定终点的判断等因素加以分析,找出其影响测定结果的原因。实验操作中,应注重上述因素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化学反应中,很多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易挥发的有机物也不包含在测定值之内,因此高锰酸盐指数是一个条件性的相对指标.作者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分析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标样实验得出:高锰酸钾浓度、溶液酸度、加热时间、加热温度、滴定温度、滴定时间、实验用水等因素均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尝试对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0.
线性滴定法测定天然水氯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滴定过程中的化学平衡出发,推导出线性滴定法天然水氯化物所需的函数关系式f(v),并应用于实验中,获得了优于电位滴定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滴定法应用于测定造纸厂废水中的无机氯离子的实验。在实验中做了空白回收集,废水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并与传统的氯离子测量方法-儿酸钾指示剂滴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电极法远宛优于铬酸钾法。  相似文献   

12.
依据碱滴定实验结果和磷酸根对Al(Ⅲ)水解-沉淀过程作用机理,建立了磷酸根存在下Al(Ⅲ)水解-沉淀过程的简单理想热力学模型。按此模型计算出的pH-B曲线与滴定pH-B曲线能较好地吻合,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Al(Ⅲ)-磷酸盐溶液体系中Al(Ⅲ)水解-沉淀的特性,并为研究聚磷氯化铝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依据碱滴定实验结果和磷酸根对Al(Ⅲ)水解-沉淀过程作用机理,建立了磷酸根存在下Al(Ⅲ)水解-沉淀过程的简单理想热力学模型。按此模型计算出的pH-B曲线与滴定pH-B曲线能较好地吻合,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Al(Ⅲ)-磷酸盐溶液体系中Al(Ⅲ)水解-沉淀的特性,并为研究聚磷氯化铝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吸附铅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潘建华  刘瑞霞 《环境科学》2004,25(2):166-169
通过吸附实验和微量滴定法探讨了Pb2+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该菌体对Pb2+的吸附量随着pH升高而升高,最适pH值为6;菌体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对Pb2+的吸附;整个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试验的条件下,对Pb2+的饱和吸附容量为36.7mg/g干菌体.通过电位滴定实验,使用实时格氏图确定了滴定体系中的等当点(Ve)以及估算了表面活性位的总浓度(HS).  相似文献   

15.
软硬酸碱原则是Pearson在六十年代中期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来的规则。由于这一原则可以解释大量配位化学的实验事实,所以它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岩矿分析中的许多问题也可用软硬酸碱原则解释。本文讨论了这一原则在掩蔽和解蔽、配合滴定、沉淀和共沉淀以及溶剂萃取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决定多元弱酸滴定曲线突跃的因素出发,并依据视觉误差和终点误差的要求.从新推出多元弱酸分步准确滴定的条件,并讨论了分布准确滴定条件的几何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敏酸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土壤有机质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土壤胡敏酸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详细论述了滴定分析方法在土壤胡敏酸官能团测定、土壤胡敏酸带电性质测定以及胡敏酸与金属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并使用滴定分析法测定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石灰土胡敏酸中酸性官能团及其与Ca2+形成络合物的稳定系数。通过总结对比滴定分析法在研究胡敏酸方面的应用,本文认为现代滴定分析法在表征土壤胡敏酸物化特性和研究土壤胡敏酸演化规律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电位滴定实验求定了氨基膦酸型螯合纤维的表面质子电荷密度σs、零电点pH(PZC)的表面总吸附位Ns。并尝试了运用表面络合恒定容量模式求解此螯合纤维的表面固有酸度常数pKa1和pKa2。  相似文献   

19.
酸缓冲容量对污泥屏障重金属再溶出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元  鞠圆圆  范志明  王宝 《环境科学》2010,31(12):2956-2964
借助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活动,污泥屏障可用来固定尾矿堆场的重金属.针对尾矿风化淋滤形成的酸性采矿废水(acidmine drainage,AMD)与污泥屏障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已固定重金属再次溶出问题,通过酸滴定实验,研究了不同厌氧培养时间的污泥悬液的酸缓冲容量及其对重金属再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悬液酸缓冲容量与悬液固液比成正比,并随着厌氧还原程度的加深而增加.碳酸盐缓冲体系和有机质缓冲体系对污泥悬液酸缓冲有重要意义.酸滴定实验发现,随着pH降至6.2以下,重金属Zn、Pb和Cu开始快速溶解释放,且释放量符合ZnCuPb.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污泥屏障在AMD渗透条件下酸缓冲容量消耗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厚度2.0 m的污泥屏障,即使在10.0 m水头的AMD渗透酸化条件下,有效酸缓冲容量经历666 a之后才能被耗尽,在此时间内污泥屏障具备对重金属的生物化学固定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的是水中溶解氧从采样到滴定分析过程中的保存条件。实验证明远距离输送样品时 ,应对溶解氧的采样瓶口进行水封处理后 ,再用胶带固定采样塞和瓶口 ,这样才能较真实的反映出所采集的原水样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