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能耗是重要的社会能源消耗主体。采用宏观能源统计方法,利用综合能源平衡表估算上海市1999-2009年住宅能耗和公共建筑运行能耗的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民用建筑总能耗由1999年的687.82万tce增加到2009年的1 774.91万tce,平均年增长率为4.68%;住宅建筑能耗呈上升趋势,而单位面积能耗逐年下降,单位面积住宅建筑能耗均值比公共建筑低35.30 kgce/(m2.a);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变化呈略增态势,2009年单位建筑能耗比1999年高9.64 kgce/(m2.a)。研究结果可为建筑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率和持续的城市化,使得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建筑业繁荣。中国住宅建筑部门能耗在国家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30%左右。因此建筑节能已开始成为我国节能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周伟  米红  余潇枫  封宁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904-1910
从人口的家庭结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城镇建筑能耗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测算,2010~2030年,中国20~39岁的人口从4.46亿下降到3.28亿,减少约1.18亿;2030年全国的平均家庭规模从3.10人下降到2.48人,全国家庭数量将突破5.5亿户;按照现有模式发展,2030年城市化率达到64.2%.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下,2020年的城镇建筑需求总面积为3.14′1010m2,人均住宅面积为37m2,建筑能耗达到1.72′109tce;2030年的建筑需求总面积为3.84′1010m2,人均住宅面积为42m2,能耗为2.13′109tce. 从需求角度看,未来建筑规模的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未来会出现较大规模的住宅空置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碳目标,在中国的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然而低碳住宅在中国刚刚起步,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建设技术方法也未成熟,低碳住宅的普及率很低。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的绿色住宅评价体系的分析,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初步提出一套大众能够接受的低碳住宅的建设方案,为今后低碳住宅的建设评估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为例研究地铁建筑节能潜力。深圳地铁环控系统的能耗约占到地铁系统总能耗的40%,屏电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占总能耗的40%以上。分析深圳地铁的建筑能耗特点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的节能技术,提出有效与经济合理的节能改造方案,并对节能潜力具体进行分析。通过大系统组合式空调箱、风机的变频节能改造,照明系统的LED节能改造,可实现整个地铁车站5.6%总电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建筑能耗在北京市能耗总量中是关键的一部分,推广节能建筑对于北京市的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北京市建筑节能工作中,采暖能耗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公共建筑能耗增加需要控制。在北京市低碳建筑推进工作中遇到了评测标准、检验方法的不完善,企业与个人的动力不足以及相关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的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从加强宣传与干预、建立低碳建筑标准规范和技术体系角度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选择低碳建筑,完善检测标准,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低碳建筑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我国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按照目前的进展状况,如果2010年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5.2%,则可以完成"十一五"20%的节能目标,那么,"十一五"期间累计节约能源约6亿多t标准煤,减少CO2排放15亿t以上.  相似文献   

8.
董文茂 《环境》2006,(9):42-44
一个被公认的说法是,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和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猛虎”。其中,建筑能耗甚至是“猛于虎”,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会长、首席专家涂逢祥指出,建筑能耗已经挟持了中国46.7%左右的能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为例研究地铁建筑节能潜力。深圳地铁环控系统的能耗约占到地铁系统总能耗的40%,屏电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占总能耗的40%以上。分析深圳地铁的建筑能耗特点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的节能技术,提出有效与经济合理的节能改造方案,并对节能潜力具体进行分析。通过大系统组合式空调箱、风机的变频节能改造,照明系统的LED节能改造,可实现整个地铁车站5.6%总电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建筑能耗已成为社会主要能耗,其中尤以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较高,天津市目前公共建筑现状存量较大,且其中大型公建筑占比较高。我市一直做为国家和相关部委各种节能推广类活动的试点城市,如果能够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节能管理将起到一定节能降耗减排的作用,本文就如何进行这一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