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催化燃浇用稀士催化剂CM系列的研究及应用卜燃挠催化剂性能研究····,·······4·············一‘··……‘二’二“’‘’“”’‘”’.‘.‘”’‘’.‘’“一1(1)1.燃烧催化剂的应用·······,··········4,···········-一吴善良张志刚黄国章汪仁1(8)有机硅等离子体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及氧氮选择透过性能,·············、······················…… 一少...一···二,·················,·········,····,····…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17日加拿大环境部已将4种物质从其《非国内物质清单》移入其《国内物质清单》。这4种物质是:1)草酸锰(CAS登记号:640-67-5);2)二乙撑三胺四(亚甲基膦酸)钠(CAS登记号:68399-68-8);3)2,5-呋喃二酮与苯乙烯和(1-甲基乙基)苯丙酯的调聚物的铵盐(CAS登记号:174391-76-5);4)乙烯基苯与苯乙烯和氨甲基化乙烯基乙苯N-(2-吡啶基甲基)衍生物的聚合物的硫酸盐(CAS登记号:1062586-89-3)。  相似文献   

3.
在好氧活性污泥系统生物处理乙烯基聚合物,采用COD30法,并结合TOC、生化呼吸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粒径分布研究了乙烯基聚合物的好氧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经过30 d的微生物作用,初始COD浓度为100、300、500 mg·L-1的乙烯基聚合物的生物降解去除率分别为37.1%、33.4%、31.1%,乙烯基聚合物的生物降解去除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降解动力学基本符合一级速率方程,速率常数受初始浓度影响较小.TOC、生化呼吸曲线、SEM-EDS、FT-IR及粒径变化结果进一步表明,乙烯基聚合物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FT-IR结果表明乙烯基聚合物的主体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主链上碳元素被矿化的较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修饰的TiO_2纳米线为载体,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腈-甲苯(3∶1,V/V)为溶剂,采用沉淀聚合的方式制备DMP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和分子模拟表明MAA与DMP通过氢键以2∶1结合.采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粒度分析仪表征了材料的特性,采用聚合物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特异性表征了材料的吸附性能.该材料制备成固相萃取柱后能应用于环境土壤中DMP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籍静  王娇娜  李秀艳  张俊  李从举 《环境化学》2019,38(5):1098-1105
本文采用一种改进的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TPU/PAN纳米纤维复合膜,研究了不同复合方式、不同层数结构对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微观形貌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纤维膜的面密度对空气过滤测试中过滤效率和过滤压降的影响.为了得到高效低阻的空气过滤用纳米纤维膜,实验探索了TPU(粗纤维)和PAN(细纤维)之间的复合方式以及复合层数对空气过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PU和PAN间的最佳复合方式是Mixed/PAN,最佳层数是Mixed/PAN/Mixed/PAN这种4层结构,当纤维膜的面密度是1.31 g·m~(-2)时,空气过滤效果最好,过滤效率可达到97.34%,过滤压降仅为98.13 Pa,品质因数为0.038 Pa~(-1).这说明了粗细交织结构与层间结构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过滤效率并且降低压降.对过滤性能较好的膜进行泡压法滤膜孔径测试,测得此纤维膜的平均孔径为2.26μm.  相似文献   

6.
OLAND生物脱氮系统运行及其硝化菌群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两阶段限氧自养硝化 -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 (oxygen limitedautotrophicnitrificationanddenitrificationsystem ,以下简称OLAND)处理高氨氮、低COD的废水 .应用内浸式多聚醚砜中空膜 ,实现了污泥的完全截留 ,阻止了生物量的大量洗脱 ,并通过控制溶氧在 0 .1~ 0 .3mgL-1之间 ,实现了硝化阶段出水中氨氮与亚硝态氮浓度的比例达到最适值〔1 (1.2± 0 .2 )〕 ,从而为第二阶段的厌氧氨氧化提供理想的进水 ,进而获得较高的脱氮率 .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硝化阶段不同时期硝化菌群的变化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揭示了随溶氧浓度的降低 ,氨氧化菌的数量基本保持恒定、亚硝酸氧化菌的数量略有减少的变化规律 ,并且发现 ,在两阶段限氧自养硝化 -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中氨氮的氧化主要是由Nitrosomonassp .完成 ,亚硝酸的氧化主要由Nitrobactersp .完成 .图 4表 2参 2 2  相似文献   

7.
以对苯二胺和乙二醛反应生成的一种希夫碱碳氮聚合物为基材,添加Ag NO3,使Ag+与该聚合物中N原子配位形成一种复合材料,此材料高温碳化形成了一种新的含银掺氮碳材料.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了该复合材料中单质纳米银的存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有纳米银线的存在;傅立叶红外波谱(FTIR)证实此碳材料中—NH2、C—C、CC及CN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银在800℃以上时被原位还原为银单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材料中存在氮和银,银和氮有一定相互作用.该碳材料应用于饮用水,研究其对大肠杆菌(E.coil)的抑菌性能.发现希夫碱与A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8,材料的炭化温度为800℃时,此材料可具有1.54-log以上的对数去除率.实际水样的应用抑菌测试也显示出令人满意的抑菌效果,而且抗银流失性能满足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硅橡胶膜对不同苯胺类物质的萃取效果,并结合有机物的结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苯胺类物质在硅橡胶膜中的萃取过程与其取代基的类型密切相关,—CH3和—NO2等疏水性基团的存在可以提高苯胺类物质在硅橡胶膜中的萃取率,但取代基的种类以及位置不同,会使苯胺类物质在硅橡胶膜中的萃取效果趋于复杂化;从结构参数的角度分析,苯胺类物质的萃取率主要取决于辛醇/水分配系数(lg P)以及溶解度(S)两个参数;萃取实验的结果显示,苯胺类物质在硅橡胶膜中的萃取率与辛醇/水分配系数呈现显著正相关(R2为0.940),与溶解度呈现显著负相关(R2为0.817),这表明有机物疏水性越强,越容易在硅橡胶膜内分配;但透过实验的结果显示,透过率随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lg P在1附近时,透过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除草剂丁草胺的环境行为综述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丁草胺[2-氯—N—(2,6—二乙基苯基)—N—(丁氧甲基)乙酰胺]是目前我国应用广泛的化学除草剂之一。文章综述了丁草胺的物理化学性质;总结了它在土壤和水中的迁移、吸附和微生物降解转化的特点,以及对动植物的毒性和作用机制;同时概括了它在分析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有机磷农药甲基1605和毒死蜱对~1O_2探针性物质二乙基二硫酸(DES)、萜品烯(α-terp)及ROO和RO探针性物质2.6-二叔醒基-4-甲基苯酚(BHT)和1,2,3,4-四氢萘(tetra)光降解的敏化作用.结果表明基态氧直接参与了DES和α-terp的光解;在甲基1605的作用下,1/K_(exptl)与[α-terp]的关系表明,α-terp的降解不为~1O_2历程;同时BHT和tetra的敏化降解说明ROO的量子产率为~1O_2量子产率的5倍;对氯氰菊酯的光敏降解产物的检测表明,在甲基1605存在下,产物仍然以~3O_2氧化产物为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3种单相聚合物制作用于多环芳烃被动采样的装置,这3种聚合物分别为聚甲醛(POM)、硅橡胶(SR)和聚乙烯(PE),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它们的分配系数和POM的扩散系数以及验证了动态积累模型。此外,在野外现场对每种装置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基于已开发模型的支持,讨论了使用不同材料和聚合物厚度的装置性能。结果表明,采样器性能,比如浓度平均周期的长短和多环芳烃的采集容量,都广受所选材料的影响。采样器的厚度也会对装置的性能造成影响,但程度很小。选择合适的聚合物和/或厚度可以使采样器更有适用于快速平衡或动态积累,以及促进膜或水边界层对动态积累的控制。此外,利用膜技术控制或平衡的化合物能够更精确的被量化,因为它们不需要利用参比法(PRC)来校正。然而,当富集浓度达到平衡后,采样器中的平均浓度就不能准备测量化合物浓度,而由膜控制的采样装置通过动态累积的方式能够提供不需要PRC校正的平均浓度;随着膜传质阻力的提高,采样器的检测限也得到提高。
精选自Angel Belles, Claire Alary, Yannick Mamindy-Pajany.Thickness and material selection of polymeric passive samplers for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water: which more strongly affects sampler propertie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5, Issue 7, pages 1708–1717, July 2016. DOI: 10.1002/etc.3326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3326/full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二元共聚物(PAN)超滤膜的成膜过程及膜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PAN-双溶剂-酯类铸膜液制成的超滤膜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R)为97.62%,通量(f)为84.96ml/cm~2.h.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膜底、表层以及膜断面的结构,对膜的形成机理与膜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证明PAN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膜材料,用PAN二元共聚物超滤膜对α-粉酶进行超滤浓缩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初期的作用,本研究分别在污泥培养的第1—7天(R1)和第8—14天(R2)投加PAC,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初期胞外聚合物(EPS)各组分的含量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AC投加时间推迟后,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且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多,松散附着的EPS(LB-EPS)中蛋白含量变化趋势明显,多糖含量保持在较小范围内波动,与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EPS)和紧密黏附的胞外聚合物(TB-EPS)相比较,LB-EPS和污泥颗粒化有密切关系;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R2中荧光类蛋白物质(峰A和峰B)强度均大于R1,而腐殖酸类物质(峰C)强度小于R1,说明A和B这两种荧光类蛋白物质在微生物聚集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红外光谱表明,1636 cm-1、1654 cm-1分别属于蛋白质二级结构中C=O伸长振动引起的,分别存在于S-EPS和LB-EPS、TB-EPS中,且在投加PAC的时间推迟后1654 cm-1处的吸收峰吸收较弱,和三维荧光分析共同表明LB-EPS中的蛋白类物质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初期加入PAC进行强化造粒的核心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好氧反硝化菌筛选方法的建立及新菌株的发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间歇曝气富集,氰化钾(KCN)选择培养基筛选好氧反硝化的细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rDNA同源性比较对筛得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好氧反硝化相关基因napA进行扩增并测序比较.筛选到一株可以柠檬酸钠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进行好氧反硝化的细菌.在溶解氧(DO)为(9.0±0.5)mg/L的培养基中,该菌株5 d内将硝态氮由282.0 mg L-1降解至149.2 mg L-1,其硝态氮去除率为46.47 ng mg-1min-1,同时亚硝态氮仅有少量的积累.经鉴定,初步判定它为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sp.Y2-1-1.从其基因组中扩增出与好氧反硝化相关的周质硝酸盐还原酶(NAR)的亚基napA基因,并与已报道的napA基因进行Blast比较,发现具有较大差别.利用间歇曝气富集,氰化钾(KCN)选择培养基筛选好氧反硝化的细菌是非常有效的.初步认为Pseudomonas sp.Y2-1-1是一株新的好氧反硝化菌.图6表3参12  相似文献   

15.
某些极性非质子溶剂对SO_2的高效吸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导了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碳酸丙烯酯(PC)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等极性非质子溶剂,在常压及20—60℃范围内,对SO_2的溶解度和解吸性能。实验表明,上述溶剂对SO_2具有良好的吸收和解吸收性能,特别是DMSO和DMF。本文还对上述溶剂吸收SO_2能力与它们的某些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子自组装法,制备了改性钠基蒙脱石基负载不同层序TiO_2-Fe OOH纳米复合膜,以甲砜霉素溶液为目标污染物,研究自然光下复合膜的光催化活性.采用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实验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锐钛矿和针铁矿纳米晶构成的复合膜将材料光谱响应范围扩展至可见光区.铁在外层时,复合膜具有更高的光降解效率.在光降解甲砜霉素过程中,以菲啰嗪作为分子探针,测定溶液中Fe~(2+)的相对含量;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固体表面铁和其他元素的化学态及其相应含量的变化.研究铁的反应动力学发现,与其他光催化剂不同,含铁催化剂在光催化过程中于固液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催化铁循环"作用.即单层膜和复合膜,在固液界面上都存在由光催化引发的,铁的多重氧化还原反应协同作用循环驱动的动态过程,且铁循环反应加速了目标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分析光催化反应前后Ti 2p、O 1s XPS谱图,发现反应后复合膜的表面未产生低价态钛离子,仅含高活性Ti~(4+),表明"光催化铁循环"作用有利于维持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这为今后设计高效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典型抗生素类药物磺胺甲噁唑(SMZ)为目标物,模拟太阳光下研究其在磷钨酸/二氧化钛(H3PW12O40/TiO2)复合膜上的光催化降解行为,并对其可能的降解机理进行探讨.通过一系列的条件实验确定H3PW12O40/TiO2复合膜光催化降解SMZ的最佳实验条件为:H3PW12O40掺杂量为7.7%、污染物初始浓度为50 mg·L-1、溶液pH值为5.5.此时,H3PW12O40/TiO2复合膜表现出最强的光催化活性,其动力学常数为0.453 h-1,为纯TiO2膜的3.0倍;模拟太阳光照射12 h后,复合膜对SMZ的矿化度可达66.6%,是纯TiO2膜的1.25倍.  相似文献   

18.
以绢云母为载体,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出了绢云母负载纳米TiO2粉体(TiO2/M),以尿素为氮源,采用后掺杂法制得具有可见光响应的N掺杂TiO2/M.采用XRD,XPS,SEM,DUV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性能表征;并以日光色镝灯为光源,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检测其光催化活性.研究了N的掺杂对粉体中TiO2晶相结构,粒度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绢云母与TiO2通过桥氧相连形成包覆层,N的掺杂抑制了TiO2晶粒的长大,减缓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同时N的掺杂形成Ti—O—N键,形成新的能级结构,使样品对光的吸收边红移至440—550 nm,具有明显的可见光响应,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率与没有掺N的样品相比,最高可达1.6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氯磺隆(CS)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乙二胺乙酯(DEME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合成了类特异性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并利用HPIJC、SEM等手段对微球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对印迹分子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农业废弃物玉米芯悬浮生长生物膜的载体,构建了活性污泥-悬浮生物膜混合系统,以SBR工艺运行方式对低浓度低C/N污水的深度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挂膜启动阶段系统脱氮效果;在工艺稳定运行后,考察了温度、HRT、DO、进水C/N、进水pH等参数对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经过24 d挂膜后,结合污染物去除情况及镜检显示生物膜挂膜成功.运行结果表明,以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作为模拟原水,控制反应温度为26—30℃,HRT=8 h,COD/TN为(4.0±0.1),DO=(2.2±0.1) mg·L-1,进水pH=(8.0±0.1)的条件下,系统达到最佳运行条件,COD、NH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2%、94.8%和80.8%,平均出水COD、NH4+-N、TN浓度分别为14.89 mg·L-1、0.57 mg·L-1和2.40 mg·L-1.好氧阶段DO浓度对TN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当好氧阶段DO浓度为(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