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韩毓海 《绿叶》2008,(7):56-62
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是文化认同的基础。随着五四以来西方时空观的进入,先进、落后的时间概念,内陆、海洋的空间概念,使得中国原本多样性的文化生态被单一性压倒。传统的、乡村的、西部的、民族的、百姓的文化被看成是愚昧的、低俗的、落后的,现代的、城市的、西方的、美国的文化被看成是高级的、优雅的、先进的。一个国家的文化认同能力,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团结程度。根植基层、民间、百姓,重建自主的、中国式的时空观念,重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多元文化,是中华复兴、国人安康的重头。  相似文献   

2.
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通过掠夺包括中国在内的南方国家的资源来保护本国的环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不足的矛盾必将日益成为南北矛盾的焦点。全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未来的世界如果不降低资源消耗,就必然会战争不断。  相似文献   

3.
爱这土地     
于婕 《环境教育》2011,(11):76-76
我生长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城镇里,我打心眼里热爱这片土地,我爱她的文化悠久、爱她的号色优美、爱她满山的绿荫、爱她干净的马路……在我的印象里,我的周围都是干净的、清新的。马路上尽是身着橘色的清洁天使,她们的笠帽下遮不住的是那被烈日常年照射下的“健康色”,在黝黑的健康色下遮不住的是因为满足而绽放的笑容,烈日的余辉遮不住那一抹抹橘色身影,他们是道路的清洁者,是城市的美容师,他们用爱着土地的心感染着周围的人们,所以,他们扫过的地方人们便不再忍心丢下手中的杂物,他们有个美丽的名字——环卫清洁工。  相似文献   

4.
陈应松 《绿叶》2014,(6):82-89
正天池天山天池。西王母的瑶池。鹰在天上。树像雕刻的。水是天堂的玉。深蓝。深深的蓝。深刻的蓝。深爱的蓝。干净过一万年的风和奔腾的雪水。博格达雪峰,一个戴着头巾的羞涩的哈萨克女人。我很渴。假装很滋润。浑身贮满了高雅的水,吃饱喝足的样子。眼珠子荡漾着春情。其实,我忍受着荒漠的炙烤。糜烂的水,我唯一的源泉。你存在吗?冷冷的,在远方的高处,像一个幻觉。以专一的、不竭的守贞,保持着那个隐隐的美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传统法的“人类中心主义”理念的批判与对反对“自然的权利”确认的观点的分析,探讨了环境问题的突出使“生态利益中心主义”成为法律的现代理念,在此基础上自然的权利的确认也就顺理成章,并揭示了自然的权利的确认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大自然每天都是新的。春天,有和煦的春风、吐绿的杨柳、苏醒的小草、飞来的燕子、出洞的蚂蚁;夏天,有碧绿的湖水、盛开的鲜花、啾啾的鸟鸣、欢唱的青蛙、纷飞的蝴蝶;秋天,有瓜果飘香的果园、金色的田野、丰收的庄稼;冬天,有凛冽的寒风、皑皑的白雪、美丽的冰雕、漂亮的雾凇。在北欧国家,孩子出生后,家长们会迫不及待地带孩子走出房间,走进大自然。他们甚至会背着嗷嗷待  相似文献   

7.
雨中     
雨。满目飞舞的雨。裹着团团暑气狠狠捧在地上。闪电。雷声。迸开几道裂口的天空。下迭的巨大的水体。解渴的干裂的土地。水淋淋的心。想大喊几声的冲动。白茫茫的远空。远空下的想象。雨从上而下奔倾的声音。水漫的地面。向四面八方流泻的感觉。每一点感觉都溶入自然界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英语教学中要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摒弃过时的教学方法,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育战略的思想.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一种和平的、民主的、创造性的情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和互相协作,培养学生自己提出质疑,发展更广泛的思想,发挥更丰富的想象力.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银蓝色风光     
正将自然的风,清洁的风,绿色的风;自然的能源,清洁的能源,绿色的能源;旋转成自然的力,清洁的力,绿色的力。然后呢,自然的电,清洁的电,绿色的电,就诞生了。向北,向北,走在晋北旷阔的土地上,我久久地仰望着这个世界。我看着刺破天空的铁塔银线,也欣然看见了远去归来的两片蓝天。一片是我头顶高悬着的山西北高原的自然的  相似文献   

10.
说到田野的诱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无边的草甸,缤纷的花朵;是起伏的麦浪,沉甸甸的谷穗;是感官的享受,心胸的开阔。不过我这里讲的田野却不是这些。我要说的是一种职业,田野工作,以及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田野工作者。他们是一些非常有学问,却长年待在野外,从事科学考察和研究的科学家。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和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相融会,而魅力无穷的大自然也会向他们撩起自己的面纱,揭示自己的神秘。他们是一群令人羡慕的人,他们和大自然的亲密无间,他们和大自然以心灵而不是感官的交流,还有他们亲身经历的那些神奇,都是身居闹市的人们只能一辈子望洋兴叹的。  相似文献   

11.
绿色意识:环保的同情,诗歌的赞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枣 《绿叶》2008,(5):45-50
环保绝对不能脱离人文主义教育,纯技术、纯官方的环保不能成功。诗歌存在的理由就是绿色存在的理由,诗歌的意义是恢复词语的本意——诗歌和人类生存的内在联系——从而颠覆消费文化的所谓"有用"的词语。汉语是世界上最"甜美"的语言,其伟大就在于它的赞美性。恢复原本的思想是艺术家的责任,追溯现代汉语丢失的"天人合一"意识,可以安慰我们内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这是出版于1974的一本关于生态系统的书. 在这本书中,巴里·康芒纳以一个生物学家的身份,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以美国本身的环境问题为实例,对战后环境危机的根源做了审慎的分析.他认为,战后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增长本身,而在于造成这种增长的现代技术.这种技术往往是从单一的追求生产效率的角度,或从单一的消费使用的目的出发,而发明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16,(2)
正一个作家的写作资源通常是伴随他一生的心中意象而进行,即使躲进了城市,海仍在周建新的梦里醒着。少年的记忆是顽强的,它缠绕着一个人的灵魂,从生到死。周建新生态文学《斑海豹》的创作依托大海,面向大海,同时也在沉思着大海。它见证着海的历史、海的繁盛、海的丰饶和海的沉落。少年的海,青年的海,中年的海,诗意从瞻望的桅杆上飘下,人的欲望与生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骄阳流火的下午在世界注目的与奥运有约的北京城共和国中医研究的最高学府一向盛载欢声笑语的庭院竟然变得沉寂而肃穆人们的脸上凝结着无法拭去的哀戚人们的心中充塞着难以排解的酸楚  相似文献   

15.
《绿叶》2002,(6)
背倚苍翠的青山,面临清澈的小溪,绿树掩映中,偶尔闪露出幢幢红瓦白墙的别墅,隐约相闻的鸣犬之声,扑脸而来的清新空气,这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是安吉县的普通村庄。整洁漂亮的马路,风光秀丽的小河,宽阔的绿地,成片的树林,一路繁花,一路鸟语,这个被绿色包围的小城是安吉县的县城。  相似文献   

16.
善待自然     
人类本是大自然之子。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土地,清澈的河水,湛蓝的天空……不仅养育了人类,给人类以生命的源泉,也给人类的思维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有了自然的哺育,才有了人类今天的物质繁荣;有了大自然的恩泽,才有了人类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即使在自然环境遭到无情破坏的今天,当黄色的沙土覆盖了充满生机的绿色草原,当荒漠取代了沃野,当多少年来奔腾不息的河流变得污浊、干涸,当蓊郁茂盛的森林被无情地砍伐……伤痕累累的大自然展现在人类面前的仍然是她那宽阔的胸襟、磅礴的气势和秀美山川的至真至善至美。所有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人类的心灵,洗涤着人类的灵魂。“本刊特稿”和“名家走笔”栏目刊登的《九寨冲击波》、《穿越林海两题》,展示的正是这种人  相似文献   

17.
麓湖公园不是传统地理概念上的公园,它是融入现在城市中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市民居家生活的室外部分,是一个纯粹的宜人生存生活环境。这里水是清澈的,空气是清新的,道路是整洁的,山和水是交融的,环境是绿色的,设施是人性化的,交通是便利的,是吵杂喧闹城市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17,(7)
正广袤无垠的大地,蔚蓝开阔的天空,波谲云诡的历史,鲜活奇特的生灵,赋予了作家阿来钟灵毓秀的文学气质,他的文字给予读者的不仅有厚重朴实,还有清新俊逸。阿来的《河上柏影》,重点展示了自然和人的处境以及关于发展与存在的辩证关系。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人们如何才能诗意地栖居在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何才能重返山光水色、树影婆娑的可爱故乡?阿来的《河上柏影》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期冀,这是《河上柏影》独特的价值与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韩德强 《绿叶》2008,(3):94-102
东方文化的核心概念是和谐;西方文化的核心概念是自由。自由型、知识型的西方体制,适合发展——技术的进步、财富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能解决大量简单可复制的问题;和谐型、智慧型的中国体制,适合成长——心灵的丰富、人格的健全、智慧的圆融——能解决复杂问题,达成社会的和谐。中国有13亿人口,一旦价值观发展转化,就会成为世界的强者,走出东方型的全球化道路——东方的价值体系加上西方技术的合理性——从而引领世界向善、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经营条件发展对土壤污染的影响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临安市农业种植户的调研中发现,在农业经营条件的发展中,一方面,规模化的发展趋势、生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以及机械化程度的大幅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污染的风险;另一方面,规模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农业知识与技术的普及推广、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创新,则为土壤污染的防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支持与可能。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可针对上述有利与不利的因素进行激励或规避,在确保法制建设的科学性与前瞻性的同时,也应激发群众力量参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