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2015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决了近十几年来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尚未解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根本问题.环境公益本质上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受制于集体行动的逻辑,加之高昂的诉讼成本,"理性人"一般不愿参与.因此,原告胜诉奖励制度、法律援助制度以及专项基金制度成为现阶段打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僵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2,(7):15
正2012年"两会",提高发展质量、关注环境民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和"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8年来首次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低于8%,从更加注重增长的高质量到资源环境问题广受关注,从为污染减排建言献策到PM2.5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无不体现着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代表、委员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视和对环境民生问题的关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GDP数据与公众环境权益的博弈日趋激烈。环境保护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  相似文献   

3.
盖洛德·尼尔森(Gaylord Nelson)是美国威斯康星州前州长,前民主党参议员,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也是地球日的发起人.在环境保护受到人们普遍重视之前,尼尔森就已经是世界上的环境保护领导者之一. "地球日"的发起,源于尼尔森的一个想法.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政治家们对环境保护问题漠不关心.为了让美国政坛重视环境保护,尼尔森在25个州向公众作了有关环境问题的演讲,甚至说服了当时的总统肯尼迪在美国1 1个州作了为期5天的环保旅行.1969年夏天,尼尔森在西部进行环保巡回演讲时,反对越南战争的游行已经蔓延到全美的大学校园.尼尔森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组织一次针对环境问题的大规模游行?他愈发觉得这种凝聚了公众关注和学生热情的游行,可以促使环境问题进入政治议程.1970年4月22日,全美有2000万人参加了首次"地球日"活动.这是一次来自底层的民意的自然爆发,它由民众组织,得到民众的支持,最终也引起了政治家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仍是2019年"两会"热议的重点。"两会"是共商国是的"两会",更是改善民生的"两会"。会上,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广聚共识。代表委员们履职尽责,进诤言、出实招。为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话题在"两会"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带来的环境压力以及需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创新思路,完善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发展壮大环保产业,以解决重大环境问题为突破,推动环境科技创新,为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推广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们认为,在学校,环境教育不是仅仅作为知识学习,它还应立足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态度。考虑到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多面性,日本教育部门没有添置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而是通过语文、社会、科学等课程的教学、道德教育以及学校活动实现。潜移默化的课堂教育名古屋小学的语文老师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环境问题,思考自己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语文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或自然问题的题材,除了作为语文教学中基本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学…  相似文献   

7.
姜华 《环境保护》2006,(6):32-33
编者按"十一五"规划草案首次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作为约束性指标与国民经济增长指标共同提出,这一提法显示出党和政府对资源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今年的两会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与"保护环境"也成为了代表和委员们关注和谈论的焦点话题,让我们共同关注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两会”期间,环境保护成为一个广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刊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这些代表与委员们纷纷就环境立法、污染控制、发展循环经济、公众参与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本刊在此刊发了这组稿件,记录了代表委员们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正备受关注的2017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环境与健康的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是成为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内容。这凸显着党和国家对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多年来一直关注环境问题,在她看来环境保护必须"以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这个词开始被热议,尽管那时对大多数人而言,环境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但它已经成为工业化国家实际存在的一个问题。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与很多昙花一现的热词不同,"环境"非但没有被"下架",反而更受关注,且内涵愈加丰富。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危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满足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使命。200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政治报告。之后,尤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07,(23):33-37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我国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并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规模日益扩大,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全球环境问题频发,经济、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数量大大增加,国际舆论开始关注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环境行为。一些媒体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进行批评,个别媒体还存在恶意歪曲中国形象的嫌疑。通过对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我们确实发现中国企业在海外可能存在着很大的环境风险。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影响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环境行为需要相关政策进行引导,也需要配套的环境咨询和服务业的支持。我国针对对外投资的环境保护政策还存在缺陷,现行的与环境相关的政策在操作和执行层面仍有待加强,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指南来引导和规范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环境行为,防范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3.
孙钰  徐琦 《环境保护》2006,(3B):14-16
“两会”期间,环境保护成为一个广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刊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这些代表与委员们纷纷就环境立法、污染控制、发展循环经济、公众参与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本刊在此刊发了这组稿件,记录了代表委员们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真知灼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出,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它不仅将促进教育事业和环保事业的发展,而且将对整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影响,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解决全球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学校里的学生必须要注意到当地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证券学校对当地的环境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并尝试找出一种使学校向好的方面变化的方法。通过“绿色学校”学生们将了解到当地、地区的乃至全球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对环境保护部印发的《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进行解读,指出当前我国环境与健康工作存在健康保障目标缺位、基本底数不清、管理手段缺乏、风险交流不畅等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的环境健康状况,提出"十三五"期间环境与健康工作应重点围绕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体系构建、环境健康基准和标准体系建设、环境与健康管理政策研究、环境与健康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环境健康风险交流机制建设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以回应日益受到公众关注的环境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目前已然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各企业的环保问题一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要真正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经济与环保"双赢"。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既体现了党和国家治理污染的决心,又是对百姓关注环境问题的积极回应。"向污染宣战"需要凝聚政府、企业、公众各方的力量,将环境危机转化为环境质量提升的转机。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信访无小事。"在这个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企业放松自身管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抬头的时候,环境信访尤其是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工作者们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其位,谋其政。基层环保卫士们应发挥自身从事一线环保工作的优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上下齐心地把信访工作做好,给人民群众以满意的交待。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两会"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再度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就治理污染和打造美丽中国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围绕灰霾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问题,本刊记者对部分大人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了专访。张全:加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灰霾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灰霾天气,引起公众和媒体热议,也对政府的大气污染防治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13,(1):8-9
中国将探索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而在环评制度方面,则要实现从过去单纯注重环境问题向综合关注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影响转变,既开辟"绿色通道",也要设置"防火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