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旅游业是带动西南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深居我国内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经济发育程度低、资金匮乏,在发展初期选好先导产业,是实现西南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好,并已初具规模,具备大规模系统开发的基础。旅游业作为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产业,是目前该地区对外部资金最具吸引力的产业之一。本文在分析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西南旅游业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渝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开发条件,发展该地区旅游资源对整个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作者在分析了渝西南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西南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探讨了西南旅游资源的分区,并结合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提出了开发西南旅游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南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西南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探讨了西南旅游资源的分区,并结合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提出了开发西南旅游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盘锦市是辽宁省15个资源型城市之一,在资源型城市中属于再生型城市,已基本摆脱了对资源的依赖,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旅游发展基础良好.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了盘锦市的旅游发展状况,运用区位熵、弹性系数和集中系数对盘锦市旅游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从旅游发展不足、旅游发展挑战和旅游发展对策对盘锦市旅游发展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森林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森林覆盖率达55%,森林资源品位较高,是森林旅游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森林旅游强省.为了适应外部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内部产品升级的要求,湖南省发展森林休闲旅游势在必行.根据湖南省森林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湖南省森林休闲旅游产品谱,并初步提出了湖南省森林休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的淮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类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地考察、重点详查、访谈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划分的八大旅游资源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淮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淮南的旅游资源开发类型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全面地反映了淮南市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和特点,可为淮南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深入西南地区大巴山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采集标本和分类鉴定,并进行植物分类学统计.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大巴山主要有药用植物资源4514种,分属于275科.本次调查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巴山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基本的资料和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岷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良好,旅游资源的特色突出、品位高,区位条件优越,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针对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该区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充分发挥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0.
环西宁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西宁地区是青海省经济的重心,也是旅游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的区域,该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对青海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在分析环西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巢湖区域旅游日渐兴起。从发展区域经济、开发优势资源和形成旅游吸引力3个方面分析,环巢湖水体旅游资源特色开发具有必然性。根据生态化、序位性、个性化、市场化的原则,可考虑开发5种特色旅游产品:湖光山色文化游、温泉保健度假游、两岸观光休闲游、农家亲水生态游、水战遗迹科考与红色游。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利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476-477,480
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旅游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旅游整合开发战略是在科学分析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优势和局限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决策,对西部旅游开发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西部应着重以下工作:吸引资金,重视人才,实行政府主导型开发;改善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做好旅游营销和宣传工作;增加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合理规划旅游路线,开发旅游商品;科学规划,加强监测,实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3.
海岛旅游发展再一次成为海洋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口.以湄洲岛为代表的文化型海岛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质的海滨旅游资源成为海洋旅游业发展的生力军.从解读文化型海岛内涵及特征入手,全面剖析了湄洲岛的优势条件,从文化价值、文化需求、文化生态、文化形态等方面深入挖掘湄洲岛所含文化特性,以此构建起湄洲岛善行旅游发展的“四和四共一发展”的互动效应,探寻出一条具有文化型海岛特点的湄洲岛善行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竣工后库区面临着移民安稳致富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压力,文化旅游业是化解这一难题的优势产业.在分析屈原故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有利因素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将秭归县整体建设成为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生态富民型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武威市被确定成为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为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虽然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存在旅游文化产业要素分布不均衡,产业水平总体不高;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整合、融合度不足;旅游产品创新程度总体不高等问题。在对核心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空间整合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大靖、土门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征,探讨了如何建立大靖历史文化名镇观光体验区、明代堡寨军事文化旅游体验区、土门故城体验旅游区、山陕会馆移民商贸文化体验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6.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贵州旅游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爱平  安和平  唐丽萍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54-1056,1006
分析得出贵州旅游资源具有自然资源富集、自然景观奇特、民族文化资源浓厚、红色旅游资源宝贵而丰富、气候资源宜人等比较优势。从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对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贵州旅游业加快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内旅游开发趋近成熟,规模效应初显,旅游目的地竞争也应适时调整策略.整合资源、抱团竞争成为区域旅游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北宋遗留的历史胜迹非常丰富.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开封“宋文化”主题为切入点,以区域旅游整合开发为指导理念,提出文化旅游圈的构想,论述了“宋文化”旅游圈的功能与构建对策,以期为构建此文化旅游圈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源开发战略是旅游资源开发总思路、总方针的高度凝练和体现,与当地旅游资源状况的相适应情况直接关系到区域旅游的发展状况。就常用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战略进行理论阐述,以期深化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战略的思想内涵,对旅游规划的制定、旅游资源开发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区域旅游发展的科学决策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皖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其旅游资源的特色是景区分布集中(稀有性)、景观类型多样(珍贵性)、文化古迹丰富(徽文化发源地),旅游资源还具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的优势,具有综合开发利用各类旅游资源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通过系统调查和分析该地区旅游资源的配置基础,提出了对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