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死而生     
“爸爸 ,你去问问远征阿姨 ,人死了为什么要上西天 ?”“为什么要问远征阿姨 ?”“她懂得比你多。”我的考官是一位幼儿园的小姑娘。在接到考题 5年之后的今天 ,我试着来答这份考卷。幼儿园的孩子想到死 ,讲到死 ,可是我们大人对死就不这么坦然。有一个词叫“谈虎色变” ,而“死”比老虎可怕得多 ,所以人们连谈都不敢谈 ,对“死”讳莫如深。市民不敢谈死倒也罢了 ,连知识分子编纂的世界名人名言精华———《人生智慧》也是什么都谈到了 ,唯独不谈“死”。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人们怕死怕到连跟死读音相近的“4”都忌讳。有 4的车牌不敢要 ,…  相似文献   

2.
夏季骄阳似火,纳凉都来不及,谁还会想到着凉。可越是没有警惕性就越容易中招。专家表示,热伤风其实就是风热感冒。它和风寒感冒不一样,在症状、治疗上都不尽相同。湿热体质者容易发病,这类人群更要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3.
有很多朋友说我车开得好。是人都爱听好话,我又不是大干部大人物什么的,当然不能免俗,所以就很沾沾自喜。然而静下心来,我倒怀疑这些朋友们大约是打算坑我。我与许多数十年驾龄的老司机聊天的时候,从来就没有听这些高人们夸过海口,就是你不要命地死吹他,说他或他开车开得如何如何的出神入化怎样怎样的,这些身怀绝技的好汉们决不上当,总是淡淡一笑,然后正色道:“千万不可大意!开车永远都要小心再小心,决没有什么绝技不绝技的!”经验如此丰富的职业司机尚且这般自律,我算什么东东?福州人爱说:“过头饭可以吃,过头话不可以讲“,因此务必请记住:万万不可接受人家的高帽子而忘乎所以。  相似文献   

4.
张沉 《现代职业安全》2004,(8):28-30,39
一个民族如果团结起来,将显示出无穷的力量……——记者手记我想一个人活着就得多做点事,而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为国家的职业安全卫生事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话语简单、平实,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而罗志明早就在悄然地实施着他的计划,14年间他往返内地与香港之间,连他自己也记不起有多少次了。拳拳爱国情,在一个香港青年的血脉中,默默地涌动着……  相似文献   

5.
有感于帮活人讲话安文发生死亡事故后,常听一些人这样说:『人既然死了,再说好听的话也不能使他复生。而活着的人还要继续过下去!』因此,『要帮活人讲话。』一些人口中所谓的『活人』,是指那些导致伤亡事故的责任者,这里有企业的负责人,生产经营的指挥者,也有作业...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     
《现代职业安全》2006,(2):71-71
感谢时间.因为一切都会过去,旧日的伤痛会被渐渐抚平.灿烂的阳光又会洒向每一个人。然而记忆是抹不去的.八达岭车祸、密云踩踏.还有其他或远或近的此类新闻与旧闻,生命的尊严让我们并不能为自已还活着而庆幸。  相似文献   

7.
<正>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鱼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人活着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可是单从身体机能的各部位器官能否正常运作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健康并不全面,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和"心"都健康的人,"身",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的着的身体;"心",其实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脏,而是指一种心理或心态,它的产生依附于我们的大脑,通常以意识的形态表现出来.每个人总是要先从娘胎里生出来才会有自我的意识,所以没有"身"自然就不会有"心",所谓的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同样也知道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力,而且在"身""心"关系中,"心"对"身"的反作用力相当之大.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似乎是在人们头脑中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存在,但是价值观会影响行为,只要有行为就会带来结果。笔者想起一个小故事:一个人想去他的邻居家借醋,在借醋的路上他想起上次去邻居家借面,邻居竟然没有借给他,而邻居上次来他家借米他都给了,想到这里他越想越生气,于是走到邻居家门口他砰的一下踢开了邻居家的门,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才不借你们家醋呢!大家试想一下,邻居有没有借醋给他?显然没有!结合这个小故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的行为受自己的观念、意识所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绝妙的比喻     
《劳动保护》杂志2003年第2期编辑部文章《新春祈愿》中引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对于一个人来讲,安全健康是‘1’,事业、爱情、家庭、金钱、职位都是‘1’后面的‘0’。一旦没有了‘1’,后面的‘0’都没有了意义。”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安全健康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极端重要性。我们早就知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而这个比喻通俗而又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安全第一”。其实,这个“1”不仅对于一个人是这样,大到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企业没有了“1”,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很可能没了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人活着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可是单从身体机能的各部位器官能否正常运作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健康并不全面,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和"心"都健康的人,"身",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的着的身体;"心",其实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脏,而是指一种心理或心态,它的产生依附于我们的大脑,  相似文献   

12.
我没有想到如此勇敢单人独车走西藏的女子竟然如此美丽文静,仿若邻家的姐妹,温柔地微笑着站在我的面前。这样的女子竟然会一个人历时半年,单车畅游西藏。这真是一个并不张扬也不另类的柔情女子,她不像身边的越野车一样彪悍,更不像围坐在旁边的从多越野者一样激进,她就像一个我在晚上七点的地铁里偶然遇到的白领,更像我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年初从广播中听到邯郸某煤矿发生电缆火灾,造成井下30多人死亡.不久另一煤矿发生煤矿巷道支撑木柱火灾,也死了人.5月18日山西省朔州市潘家窑煤矿又发生变压器燃烧事故,事故后第三天巷道还燃烧着,不清楚困于井下的采煤工人最后是否得到解救?从事消防的人员会想,煤矿巷道中的电缆失火能烧死或熏死30多人么?巷道中的木柱是间隔支撑的,单独一根很难引燃,引燃一根传播也不容易.这些疑问很容易从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人与路     
没有哪一个人,能够不理踩脚下的路。你可以没有时尚季风,也可以没有新出炉的汉堡包,但不能没有路。 人类的双脚就是用来赶路的,当你不知不觉降临到地球时,你实际上已经接受了地球人的行走方式。从被人牵着走,到牵着别人走,这一过程漫长而又烦琐,只要每天都在重复地行走,路总在你脚下忠实地躺着。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对安全特别“胆小怕事”的人,可我愿意做这样的人。曾当过3年安检员的我,工厂里没有出现一次大小事故,连领导都向我竖起大拇指,夸我做事是个极其认真的人。我感悟,其实安全是一直与你结伴而行的,有许多事想起来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6.
唐闽 《安全与健康》2004,(12S):47-47
每一个人活着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可是单从身体机能的各部位器官能否正常运作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健康并不全面,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和“心”都健康的人,“身”,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的着的身体;“心”,其实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脏,而是指一种心理或心态,它的产生依附于我们的大脑,通常以意识的形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安全与健康》2011,(22):25
周立波经典台词1.谢谢大家!今天你们这么多人来参观我,我感到非常荣幸……2.阿拉(我们)的股票,不仅玩人,而且玩鸟。连鸟都被你们玩死了,那阿拉还玩个鸟啊?!3.最残骨骸(可怜的)就是那些麻雀。证券公司门口那个大屏幕最近没有红过,一直是碧绿的。麻雀又不懂得,它们以为共青森林公园到了,延中绿地到了,一只只朝大屏幕上冲!冲一只死一  相似文献   

18.
近两个月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的阴影却久久不能挥去。那个庞大的死亡数字,令每一位活着的人感到哀伤,甚至感到歉疚。真的,为什么是他们,那些死难者?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是鲜活生命中真实的痛。谁也不应该成为冷酷无情的唯物主义者或者不切实际的唯心主义者。两种思想都是人类发展的桎梏。所以,我们任由伤痛的泪水肆意流淌,但擦干了眼泪,我们依然告诉自己,必须要坚强。  相似文献   

19.
有一则笑话说,古时有一人,好吃急食。妻把饭端上,他便迫不及待地吃起来,每次都被烫得鼻涕眼泪直淌,嗷嗷乱叫,痛苦不堪。妻问他:“您等一会儿待饭稍冷一些再吃不好吗?”他便回答:“吃急食是我家传统,我爷爷因吃急食烫伤致死,我伯父因吃急食烫伤致死,我父亲亦因吃急食烫伤致死,我也将因此而死,你要早作准备。”妻说:“那您不能改改吗?”答:“我是传人,这一传统怎能在我这儿失传改变呢?” 睢,笑话中的那个人愚得可以,自己的祖父、伯父和父亲业已因吃急食死了,自己也屡屡深受其害,且明知自己必将因此而死,但仍不思悔改…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很多人都想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奥运期间,北京的公交运行将会如何? 其实,针对这个问题,忧虑者甚多,而这种忧虑是有依据的。其一,北京人乘坐公交车的比例由1986年的35名下降到2005年的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