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就劳动争议案件决定受理后 ,如果当事人接到书面开庭通知 ,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 ,则按撤诉(于申诉人一方而言)或缺席判决(于被诉人一方而言)”。《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 :“当事人接到书面(开庭)通知 ,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 ,对申诉人按撤诉处理 ,对被诉人可以缺席裁决。”由上规定 ,我们可以说 ,按撤诉处理的适用情况必须符合下列几个条件 :1 所针对的对象只能是申诉人。2 申诉人必须是已经接到书面开庭通知。3 申诉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到庭或…  相似文献   

2.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对当事人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1 申请仲裁与撤销仲裁申请 ,变更仲裁申请的权利。申请人有权直接申请仲裁 ,变更或放弃申请。2 仲裁答辩权。承认或者反驳仲裁申诉人申诉请求的权利 ,即应诉权 ,答辩权 ,承认或反驳权。3 提出反诉权。被诉人有权就同一案件向同一仲裁机关提起对申诉人的反申诉 ,维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4 委托代理人的权利。当事人可以委托1~2名律师。5 要求仲裁委员会为其指定代理人的权利。6 申请回避权。7 参加开庭审理权。8 自行和解权。9 要求或拒绝调解可达成调解协议的权利。10 …  相似文献   

3.
一、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的概念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 ,是指为了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 ,依法享有仲裁权利 ,承担仲裁义务的人或单位。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具有以下特征 :1 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具有劳动争议主体特征。2 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在劳动争议仲裁活动中 ,都处于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同等的地位。二、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1 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 ,是指因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起仲裁 ,参加仲裁活动 ,并受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裁决的利害关系人。2 劳动争议当事人有申诉人和被…  相似文献   

4.
仲裁答辩书是被诉人应诉所提交的一种书面文件。《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被诉人应当自收到申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诉人没有按时提交或不提交答辩书的 ,不影响案件的审理”。由此可见仲裁答辩书是由被诉人依照法定期限向仲裁委员会提供的应诉材料。提供仲裁答辩书 ,可以有利于仲裁机关查清事实 ;也能帮助被诉人恰当行使自己的权利 ,同时它也成为被诉人的一项义务。当事人可以自己书写 ,也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人代为书写仲裁答辩书。仲裁答辩书由首部、声明、答辩意见、证据和尾部五个部分组成 ,…  相似文献   

5.
一执行手续《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31条规定:“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的执行是以裁决发生法律效力和当事人的申请为前提的,如果未生效的裁决或经人民法院审查核实认为是无效的裁决,人民法院不予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7条的规定,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不予执行:1.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事后没有达成书面协议的。2.…  相似文献   

6.
为了方便劳动争议当事人依法行使仲裁权利,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快立案、快办案、快结案,体现公平、效率,切实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办法》、《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简易程序》《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实施便民劳动仲裁意见》.山东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将在案前调解、立案、审理和仲裁文书的制作与送达等全过程中实施19条便民措施,为劳动争议当事人提供更多的仲裁便利和知情权,体现劳动仲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发生后,需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究竟应向哪一级、哪一个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各级争议仲裁委员会、同级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如何确定,这就涉及到劳动争议仲裁管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养老保险就其争议类型来看,可分为二类:一类是用人单位未依法给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费而发生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另一类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虽依法缴纳了养老保险,但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按规定支付或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及其亲属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而发生的劳动者及其亲属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争议.就现在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前一类争议既可以按《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的规定,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9.
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问题发生分歧、矛盾而引起的争议,也称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是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规定发生的争议;三是因履行和解除劳动合同引起的争议;四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当劳动争议发生后,解决的途径可以有四种,即(劳动法)第77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协商解决是所有劳动争议首先选择…  相似文献   

10.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在这个暂行规定中明确了该条例的适用范围为国营企业,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包括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及因开除、除名、辞退违纪职工发生的争议,构建了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程序,即调解、仲裁和诉讼,也就是所谓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仲裁受案范围,是指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以争议当事人和争议标的为两大基本标志。从目前的有关规定来看,我国现行立法仅将劳动争议当事人限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即争议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及劳动争议发生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未对“劳动争议”、“劳动关系”等关键名词给出准确的界定,导致理论和实务界对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在理解上产生分歧。当前,在劳动争议处理实践中,在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上有几大争议,即关于非法用工主体之间发生的争议,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以及关于社会保险争议的受理。本文拟从法理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一、调查取证的概念和要求1.调查取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和仲裁员针对申诉人的申诉和被诉人的答辩中存在的某些疑点 ,找有关单位、知情人了解情况或收集证据的一种仲裁活动。2.为了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在调查取证中 ,必须反对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 ,不能先入为主或附加任何外来的成份。在收集证据的时候 ,要力求全面、客观 ,对申诉人不利的要收集 ,对被诉人不利的也要收集。二、证据的涵义和种类1.我国法律规定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都是证据。”劳动争议仲裁证据 ,是仲裁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的能够证明劳动争议案件真…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就争议的实体问题依法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由于我国《劳动法》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等法律及规章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格式均没有具体的规定,原劳动部下发的仲裁文书格式样式仅以表格的形式表明了其大致的格式,但对其格式下应具备的内容却无具体的说明,因而我国不同地区的仲裁文书形式各异,内容也繁简不一,文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不利于文书内容的表达,影响了仲裁文书的质量。根据自己长期的法学教学和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制作一份规范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各种劳动争议案件日渐增多。如劳务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劳动报酬纠纷以及下岗职工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更显得尖锐和对立。但对于这类纠纷有些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正当保护时 ,却不知到哪里告状 ,更不知道这类案件应具备的条件和它的时效性是如何规定的 ,现做如下介绍 :一、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收案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 ,人民法院的收案范围主要是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处理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服的劳动争议案件 ,以及一方当事人在仲裁决定发生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从1987年《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国发[1987]69号)颁布实施,迄今已恢复了近20年。劳动争议仲裁作为一种准司法处理劳资矛盾的形式,在近20年的发展中为规范企业管理,化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护职工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民事诉讼相比,劳动仲裁还存在着一些制度盲点,影响和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发生工伤之后,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有协商、调解、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当事人申请仲裁迟迟没有结果,那么当事人可以据此直接向法院起诉吗?法院会对工伤索赔案件作出裁判吗?  相似文献   

17.
仲裁文书的送达 ,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定方式将仲裁文书送交当事人和仲裁参加人的行为。根据劳动争议仲裁的实践经验 ,仲裁文书的送达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1 直接送达。由仲裁员或者书记员以及其他执行人员将仲裁文书直接送达当事人 ,叫直接送达。仲裁文书送达当事人后 ,应由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盖章。并写明收到仲裁文书的时间。2 留置送达。送达人拒绝接受送达的仲裁文书的 ,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组织的代表或者其他人到场 ,说明情况 ,在送达回证上证明拒收事由和日期 ,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 ,把送达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处…  相似文献   

18.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承担着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责任。我国对于劳动争议案件实行的是一裁二审制,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诉讼的前置程序。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无论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如其认为自己合法权益被侵害,都可以作为申请人向有管辖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对于已发生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该法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机构、范围、原则、程序等方面,作出了比较规范和系统的规定,较好地解决了实践中长期存在、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仲裁收费高、案件处理时间长、申请仲裁时间短等诸多问题,为劳动争议仲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请。对“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85条的解释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与“权利被侵害之日”在字义的理解上是不同的(参见拙作《关于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几个问题讨论》,《中国劳动》2004年第7期)。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人们对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起算存在不同的理解,以致一个案件在不同的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不同审级的法院)出现完全不同的处理结果。本文拟就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起算时间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