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9月13日起 ,浙江巨化巨圣氟化学有限公司实施“生命工程” ,在广大员工中开展推广应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活动 ,提高了员工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认识 ,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维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巨化巨圣公司把推广应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活动的重点放在班组和岗位 ,充分利用班组会、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学习活动 ,使广大员工基本掌握本岗位本车间毒物的性质、毒性与防护要领、急救方法 ,对重要内容做到会讲、会用、会背。该公司还将各岗位有毒有害物质汇编成册或制作成练兵卡 ,下发各班组和岗位…  相似文献   

2.
四面八方     
全总表彰应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先进单位和个人推广应用国际劳工局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是全国总工会与国际劳工局之间的长期合作项目。几年来,全国各级工会组织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推广应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对于提高广大从事有毒有害...  相似文献   

3.
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正确检测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发生化学事故后尚难断定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查明毒物的种类就更有意义。根据《简氏核生化防护年鉴》2001年版提供的资料,目前因际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快速检测总结起来有以下十种技术,即:  相似文献   

4.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是国际劳工局在世界各国推广应用的各种毒物基本性能,对人体的毒害及预防的一种简要卡片,对于每一种毒物的性能、暴露、急救、防护、储藏和运输等十个方面内容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办法表述出来,便于工人学习掌握,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从而起到减少职业中毒,防止事故发生的作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与安全生产无环境污染,创安全合格班组,职工的健康监护和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能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真正落到班组、岗位,又能使工会的维护职能贯穿于生产经…  相似文献   

5.
箴言劝防范警语传万家应用信息卡保护你我他在河北宣化化肥集团有限公司,一本《推广应用国际劳工局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的顺口溜在职工家属中广为流传,这本顺口溜是广大职工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你一言我一语,群策群力编写而成的,语言形象朴实,含义准确生动...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你好:有毒有害气体危险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有毒有害气体危险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有:1.当进入有毒有害危险区域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具,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中毒和窒息、触电。主要预防措施有:(1)进入有毒有害气体容易聚集的场所应携带便携式毒害气体泄漏监测仪,佩戴防毒面具。到煤气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0月9日,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发生的大爆炸,引来无数化工从业者的关注。大火虽然扑灭,但此事仍未"结束",我们继续对该事件或引发的行业影响作下分析。事故现场据江苏省南京市公安消防局官方微博称,2016年10月9日13时51分,栖霞区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一生产装置发生爆燃。南京电视台18频道官方微博亦报道称:"网曝金陵石化炼油厂发生爆炸,尧化门上空黑烟笼罩。"  相似文献   

8.
成都机务段在生产过程中要接触粉尘、漆雾、酸雾、噪声、铅、锰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该段工会在党委、行政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多种措施,层层落实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推广和应用工作,对防止职业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  相似文献   

9.
《安防科技》2004,(3):33-34
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正确检测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发生化学事故后尚难断定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查明毒物的种类就更有意义.根据<简氏核生化防护年鉴>2001年版提供的资料,目前国际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快速检测总结起来有以下十种技术,即:  相似文献   

10.
电焊作业在生产企业中广泛存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化学有害因素,若作业场所空间有限,通风不良,有毒有害物质聚集易对劳动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有时甚至可能引发急性化学中毒。因此,机修车间电焊岗位合理有效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尤为重要。目前,由于条件有限,大部分企业都未能配置移动式焊烟净化装置,车间内仅设置轴流风机、风扇等简易通风设施,因此如何对企业现有通风设施进行设计和改造,使其具备良好的防护效果成为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某企业机修车间电焊岗位通风设施进行改造,并对电焊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浓度进行对照检测,分析论证改造后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03年起,全国总工会借鉴江苏省工会系统开展"一法三卡"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安全检查提示卡、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危险源点提示卡"一法三卡"安全生产工作方法,旨在通过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解决企业在安全及职业卫生检查中,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使每位职工都能清楚本岗位存在哪些隐患和职业  相似文献   

12.
<正>石化企业由于生产工艺过程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安全风险很高,应急管理至关重要。对于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石化企业应基于平台的功能定位,通过模块化功能设计,不断融合和拓展功能模块,满足日常应急  相似文献   

13.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程度的评估。二是有害因素对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估。由于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常常是多因素有害物的共同存在,所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已逐步向多因素综合评估的方向发展。目前,有关职业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联合作用的研究已有较深入的发展,而职业环境有害因素的评估仍滞留在单因素的时空评价上,如国家颁布的《有毒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  相似文献   

14.
第二部分:防护措施 针对在焊接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因素,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一些国家的有关部门,研究并主要采取了机械通风措施。 第一、机械通风: 通风措施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大类。采取通风措施,可以消除各种有害气体、蒸气和烟雾,并降低作业环境的温度,改进空气质量。通风装置供气量的计算,应以驱散每小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的总量为标准。 对于焊接作业地带,必须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良好的机械通风。在焊接现场,最重要的是机械通风。 下面,扼要介绍几类机械通风措施。 第一类,局部机械排气: 局部机械排气,是…  相似文献   

15.
澜沧铅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测评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井下作业点空气中CO、SO2、H2S、NO2和CO2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测定,将测定结果与进行比较,发现澜沧铅矿井下部分作业地点空气中CO、NO2和CO2浓度超过规定标准.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结合该矿实际情况,提出了控制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改善井下空气质量的通风排毒等技术措施,以及防止井下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管理和个体防护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使澜沧铅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得到了有效控制,其浓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铁路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必须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监控,加强通风管理,严禁浓度超标施工作业。"有毒有害气体分析隧道中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一直是施工中的主要危险源,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隧道中有害气体主要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和数量不等的重烃以及微量的稀有气体等。  相似文献   

17.
当伴有有毒物料泄漏的事故发生时,现场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威胁到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根据有毒物料泄漏的成分和事故发生的类型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以保证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从有、无火灾发生的泄漏事故现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特点、类型、产物,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有毒物质而选择有效的呼吸防护用具为主题,对事故性中毒和应急呼吸防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这两种最常见的主要异氰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概况;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异氰酸酯、光气、氯气泄漏事故和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出异氰酸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毒性危害、火灾、爆炸危险等;提出相应的国际5层次安全防护措施,即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采用严格的设计条件、增加快速高效的在线监测、切实可行的监控和减缓措施、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措施,提出异氰酸酯生产和生产装置设计应严格遵守《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石化装置的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反应易失控等特性。因此,石化生产企业的生产装置通常存在较大潜在危险性。为了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加强了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工艺的自动化改造和过程监控,特别是2013年发布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明确提出,对化工装置安全运行管理中出现的异常工况要进行监测预警,"要装备自  相似文献   

20.
一、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作用 在各种生产活动过程中,存在生产性粉尘、毒物、物理因素、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等危险有害因素。消除或减少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是劳动保护的根本性措施。但由于目前我国存在经济还不发达;财力不足;生产条件差;技术、装备还个先进;以及作业现场受限,一些工种处于流动、分散、单独作业等诸多原因,还不可能对生产过程产生的所有危险有害因素都能控制或消除,而实现整体防护。因此,采取个体防护措施,按需发给职工劳动防护用品是十分必要的,对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甚至环境安全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