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市大气中NMHC的来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2006年北京气象塔每周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烷烃和芳香烃是大气中最丰富的组分,总NMHC浓度夏秋两季最高,春季最低。正矩阵因数分解(PMF)模型解析出5个非甲烷烃可能来源,分别是汽车尾气、汽油挥发、工业排放、燃烧源和植物排放。PMF解析的NMHC浓度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和交通源相关的汽车尾气和汽油挥发是主要的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36.0%、26.3%,其他排放源为工业排放(23.1%)、燃烧源(10.1%)、植物排放(4.6%)。由于源、汇以及气象条件的影响,PMF解析出的各排放源贡献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而SOA又是城市大气细粒子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大气细粒子PM2.5的贡献不容忽视。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城市大气中VOCs排放源以及来源解析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中人为源来自汽车尾气、燃料挥发、石油化工、涂料的使用和生物质燃料燃烧等,天然源来自植物排放;主要的排放源是汽车尾气、燃料挥发、涂料的使用。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解析方法主要为PMF、PCA/APCS受体模型。天然源主要来自于植物排放,其中排放量最大的VOCs是异戊二烯和单萜烯;人为源中最主要VOCs为苯和甲苯等芳香烃以及乙烯、异戊烷、异丁烷、丙烷、异丁烷、乙烷、正丁烷等低碳烷烃烯烃。这为进一步开展VOCs源解析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发现天然源中对SOA贡献最大的是异戊二烯和单萜烯,人为源中芳香烃(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甲苯、乙苯、1,2,4-三甲苯、邻二甲苯、1,3-二乙苯)、烯烃(蒎烯)、烷烃(正十一烷)对SOA的生成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仇帅  张爱滨  刘明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6):1667-1675
利用2012年12月在青岛连续采集的31个总悬浮颗粒物样品(TSP),分析了其中13种微量元素的浓度,讨论了微量元素的浓度特征,并运用正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定量解析了气溶胶中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青岛气溶胶中微量元素的总浓度为(7.37±4.19)μg·m-3,以Al和Fe的浓度最高,对总浓度的贡献约为92%,其次为Zn和Pb,分别贡献了3.7%和1.6%,Mn、Ba、Cu、Sr、As、V、Cd、Co和Cs的浓度依次降低,其贡献均低于1%.依据富集因子这些微量元素可以分为3类,Al、Fe、Mn、Co、V、Sr和Ba主要来自地壳源的贡献,Cs和Cu受地壳源和人为源的共同影响,Zn、As、Pb和Cd则主要受人为源的影响.雾霾天时主要来自人为源的元素相比地壳源的元素更多的在大气中累积,雨雪天时降雨/雪对地壳元素的湿清除作用明显高于人为源的元素.12月青岛气溶胶中Fe和Mn主要来自土壤源的贡献,其次为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一次排放源;Co主要来自土壤源、生物质燃烧和燃煤源的贡献;Zn主要来自机动车一次排放源、土壤源和生物质燃烧源的贡献;Cu则主要来自冶金工业源的贡献;As主要来自燃煤源的贡献;Pb和Cd主要来自机动车一次排放源和冶金工业源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冬季大气气溶胶的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可对气溶胶粒径切割的采样器采集了太原市中心1985年冬季的大气气溶胶样品。以X射线荧光法分析出的化学元素作为变量,对数据作了因子分析、标示元素多元回归处理。结果指出,粒径小于2.5μm的细粒子中约有76.5%来自燃煤排放出的SO2转化成硫酸盐,约13.5%来自建筑石料高温烧结;2.5—15μm之间的粗粒子中约有82.8%来自燃煤排放出的煤飞灰;在TSP范围内,混合尘与燃煤两类源的贡献率分别是41.6%和45.2%。源识别结果表明太原市冬季气溶胶主要来自煤炭燃烧,而石油化工、金属冶炼及汽车尾气等源的贡献很小。工业粉尘、基建扬尘、路面及自然风沙等类型的源,主要在大粒径范围内(TSP)才有贡献。 就燃煤源而论,工业用煤对气溶胶(飘尘部分)污染的贡献约是居民用煤的11.8倍,因此,研究解决工业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是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油品仓储区大气中NMHC特征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油品仓储区大气中的非甲烷总烃(NMHC)进行分类定量测定,通过对仓储区内不同点位NMHC浓度的差异和各自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认为烷烃和烯烃有较高的浓度水平,其中烯烃含量最高。文章还对油品仓储区域大气中NMHC的排放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氯自由基对于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生成贡献不容忽视.夜间颗粒相氯(Cl~-)可以通过与N_2O_5的复杂反应转化生成ClNO_2,其光解产生的氯自由基将显著影响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本文以上海地区为案例,以2017年为基准年,收集了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系数估算方法,首次建立了上海地区人为源氯化氢(HCl)和颗粒氯(Cl~-)的排放清单;并进一步结合模型计算海盐气溶胶排放的颗粒氯(Cl~-).结果表明,2017年上海市人为源和天然源排放的HCl和Cl~-分别为1207 t和820 t,其中,燃煤、工业、垃圾焚烧和秸秆燃烧产生的HCl排放量分别为327、134、722和24 t.燃煤源中的燃煤电厂和其它行业燃烧约占燃煤源排放的80%;工业源中水泥为HCl的最大排放源,约占工业源排放的51%;垃圾焚烧厂排放约占总HCl排放的60%,为最大的HCl排放源.燃煤、工业源、垃圾焚烧、秸秆焚烧、烹饪源和海盐的颗粒Cl~-排放量分别为82、153、498、47、39和0.6 t,燃煤源中的燃煤电厂占燃煤Cl~-排放的40%,供热、其他行业和家庭燃烧分别占燃煤Cl~-排放的24%、22%和14%;钢铁行业为工业源的主要Cl~-排放源,约占工业源排放的90%,垃圾焚烧厂占全部Cl~-排放的61%,烹饪源中餐饮企业为最主要排放源,占烹饪源的70%;天然源海盐的排放量极少,未占到总排放的1%.从空间分布来看,浦东新区、宝山、普陀、松江和金山排放的HCl和Cl~-占到全市人为源总排放的80%,为主要的HCl和Cl~-排放区域.本文研究建立的上海地区大气中氯化氢和颗粒氯排放源清单,对于深入研究氯化学机制对二次污染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清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军飞  李延明 《环境科学》2013,34(12):4779-4786
根据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植物VOC排放清单的角度,对不同空间尺度下植物VOC排放模型的建立与排放清单量值的估算进行了归纳,其中,中国植被VOC年排放总量的估算值(以C计)在12.4~28.4 Tg·a-1之间,2000年北京市园林绿地植物VOC年总排放量约为3.85万t.另外,以北京城市为例,为确定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总体减排对策,还进一步对园林植物VOC排放清单量值对大气中O3与SOA形成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在同一时期内,相比园林植物,人为源排放的活性芳香烃类化合物和烯烃类对大气中O3的产生贡献最大,人为源排放的芳香烃还是北京SOA生成潜势的主要贡献源.最后建议重点控制城市人为源的VOC排放,这将对降低北京城市臭氧与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通市人为源大气氨排放清单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收集的南通市各类人为氨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和排放因子,估算了2009年南通市的人为源大气氨排放量。结果表明,2009年南通市人为源大气氨排放量为60.02 kt,其中,畜禽源和氮肥使用是两个最大排放源,氨排放量分别为31.54 kt和23.43 kt,分别占南通市大气氨排放总量的52.5%和39.0%。畜禽源中生猪是NH3排放最大贡献源,占畜禽源排放总量的46.4%,其次是家禽,其贡献率为36.4%。南通市氨平均排放强度为6.59 t.km-2.a-1。  相似文献   

9.
南通市人为源大气氨排放清单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收集的南通市各类人为氨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和排放因子,估算了2009年南通市的人为源大气氨排放量。结果表明,2009年南通市人为源大气氨排放量为60.02 kt,其中,畜禽源和氮肥使用是两个最大排放源,氨排放量分别为31.54 kt和23.43 kt,分别占南通市大气氨排放总量的52.5%和39.0%。畜禽源中生猪是NH3排放最大贡献源,占畜禽源排放总量的46.4%,其次是家禽,其贡献率为36.4%。南通市氨平均排放强度为6.59 t.km-2.a-1。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氧化亚氮排放量及其变化的估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我国大气中氧化亚氮的排放源及其大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中国地区氧化亚氮的年排放置为950G_9N_2O-N,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天然源和人为源各占我国氧化亚氮排放量的71%和29%.在天然源中以海洋排放为主,人为源中则以煤炭燃烧释放的贡献最大.计算显示今后几年内氧化亚氮排放的年增加量是6G_9N_2O-N.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哈尔滨连续出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天气,大气污染已经明显引起了公共健康效应和经济损失,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对哈尔滨市大气环境质量概况、大气污染主要成因分析得出,大气细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民用秸秆燃烧、工业、露天焚烧、道路交通、供暖、火电和非道路交通.其中,工业、民用秸秆燃烧、露天焚烧和供暖为最大污染来源.通过运用哈尔滨市大气环境容量的测算,计算得到现状污染源布局下的最大环境容量,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扬尘这三种因素加重了哈尔滨市的大气污染,进而提出哈尔滨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达到控制大气污染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不同尺度大气颗粒物元素组成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在2000年2个典型季节分别采集不同尺度的颗粒物样品,分析其中2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利用这些数据较详细地研究了北京市颗粒物的元素组成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主要分为地壳元素、污染元素和双重元素三大类.利用不同污染元素在各种尺度颗粒物中的富集因子,确定了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具有复合型污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典型餐饮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万清  王天意  邵霞  聂磊  石爱军 《环境科学》2020,41(5):2050-2056
为了解北京市餐饮业的大气污染排放浓度和总体排放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北京市餐饮污染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典型的餐饮企业,结合现场实测和测试期间餐饮企业灶头使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餐饮企业油烟、颗粒物和非甲烷总烃(NMHC)的排放浓度和各污染物指标之间的关系,估算了北京市餐饮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结果表明,典型餐饮企业油烟、颗粒物和NMHC的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2.91±5.52)、(9.25±10.02)和(12.72±11.38) mg·m~(-3),均超过了北京市地方排放标准.其中烤鸭和烧烤的颗粒物和NMHC排放较高,容易超标,是餐饮业治理的重点.烤鸭的颗粒物与油烟的比值范围为6.21~43.08;烧烤的颗粒物与油烟的比值范围为5.03~19.07;炒菜类餐饮企业颗粒物与油烟的比值范围为0.75~7.55;炭火烧烤和果木烤鸭颗粒物的排放浓度远大于油烟的排放浓度.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餐饮企业颗粒物与油烟的排放浓度为强相关,颗粒物和NMHC的排放浓度为弱相关.粗略估算获得2014年北京市餐饮源油烟、颗粒物和NMHC的排放量分别为2 492、 6 127和9 436 t.  相似文献   

14.
用投影寻踪回归进行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投影寻踪回归技术(PPR)对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成分谱和大气采集样本中的元素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的权重贡献率的一种原解析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海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的解析,结果表明,影响上海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是建筑尘、土壤尘、燃煤尘和冶金尘它们的平均贡献率之和十占全部尘源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1989年秋至1990年春夏季,对北京城郊大气进行了非甲烷总烃(NMHC)及C2—C11分类测定。测点以交通路口为主,对汽车尾气排放情况作了重点研究,观测了典型路口西单安全岛空气中NMHC等浓度日变化;分析了这些路口空气中总烷烃(甲烷除外)与总烯烃等比值(Alkane/Alkene),并与某些固定源及郊区清洁点的比值进行了比较。一般而言,北京环境大气中Alkane约占NHHC60%,与世界主要大城市相当;Alkene约占21%,略高;总芳香烃(Alkyne)约占19%,比上述城市都低。   相似文献   

16.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lution sources change and implementation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wa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that caused the variation in air quality.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Thereisagrowingawarenesstotheimportanceofairpollutioninmajorcites.Anumberofstudieshaveshownthattheconcentrationsofcertaintraceelementsintheurbanatmospherehavebeenelevatedby pollution ,andtherefore ,thehighestconcentrationsofthesechemicalcont…  相似文献   

18.
大连地区夏季非甲烷烃(NMHC)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纪德钰 《环境科学》2018,39(8):3535-3543
非甲烷烃(NMHC)是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对臭氧的生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研究大连地区大气中NMHC的特征和来源,利用在线NMHC监测仪测定大连地区2014年7月和8月的NMHC组成、日变化并计算该地区的臭氧生成潜势,利用PCA受体模型初步估算大连地区NMHC来源.结果表明,大连地区总NMHC年平均浓度(体积分数)分别为80.7×10-9±62×10-9,其中烷烃所占比例最高,占NMHC总浓度的64%,其次是烯烃19%,芳香烃16%,乙炔1%.正癸烷、乙烯、正辛烷是大连地区NMHC中浓度最高的3种物质,部分物种浓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显示,大连地区芳香烃对该地区OFP的贡献最大,乙烯、间-乙基甲苯和对-乙基甲苯是对该地区OFP贡献最大的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VOCs物种,提取出6个因子,分别归纳为溶剂使用、液化石油气(LPG)、汽车尾气、植物排放、石化炼制加工和老化气团传输.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中国燃煤大气锑排放清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基于燃料消耗的排放因子法,按照经济部门(电力、工业、生活消费及其他)、燃料类型(原煤、洗煤、焦炭、型煤)、燃烧方式(层燃炉、煤粉炉、流化床锅炉等)和除尘脱硫设施(机械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等将燃煤排放源进行分类,根据各省、市、自治区不同排放源类型的煤炭消耗量及平均锑含量,建立了2005年中国燃煤大气锑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燃煤导致的大气锑排放总量约为530.86t,排放量超过30t的省份依次为贵州(49.28t)、湖南(45.96t)、河北(37.36t)、山东(35.12t)、安徽(30.92t),表明中国燃煤大气锑排放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大部分排放来自工业和电力部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7.2%和39.9%.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研究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3  
2000-2001年在北京联合大学化学学院、中国预防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3个采样点采集北京市PM2.5样品,并对其中无机元素、阴阳离子、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有机物进行测定.以多环芳烃和部分无机组分为示踪物,利用CMB受体模型对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扬尘、机动车排放、建筑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及有机物.污染源贡献率随地域变化不大,燃煤、扬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与1989-1990年解析结果相比,10年间PM2.5来源发生了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