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新疆香山铜镍矿区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山铜镍矿床位于东天山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铜镍矿带中部,具有较好的铜、镍资源前景。矿区内热液作用发育,出现大量蚀变矿物、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方解石脉状矿石贯穿基性岩石。通过对蚀变矿物特征、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成分等研究,探讨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意义。研究表明,岩石蚀变矿物主要为蛇纹石(两个世代)、纤闪石、绿泥石和黑云母等,说明热液流体具有多阶段特征,含有一定量的卤素挥发分;矿石蚀变矿物主要为针镍矿、紫硫镍矿、红砷镍矿、辉砷钴矿等,说明热液流体的硫逸度逐渐增高;脉状矿石中,石英/方解石中以富液相流体包裹体为主,其大小为4~12μm,气液比5~15%之间,均一温度峰值为200~240℃,表明热液流体具有中高温性质。在对比邻区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硫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认为香山铜镍矿区内热液作用可能为与含铜镍拉斑玄武质岩浆相关的中高温热液事件,它具有富集Pt、Ag和Au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正> 大量地质资料表明,在不同气水热液矿床或者在同一矿床不同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以下简称流体)的流速各不相同。有的矿床流体流速快,甚至以极大速度向上冲出,形成隐蔽爆破角砾岩筒或火山角砾岩;有的矿床流体流速慢,矿物晶体常垂直于张裂面下盘生长,晶洞、晶簇和梳状构造十分发育。研究流体快速流动的标志,对气水热液矿床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将根据工作实践和有关资料对流体快速流动的标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 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可以认为,在漫长地质时期,岩石和矿物中进行的晶出作用和有序化现象可使包含于其中的大量杂质元素放出,并可使富含它们的热液成为含矿热液。火山玻璃的特点是结构极为松散,因此可以使各种元素(特别是那些因阳离子大小不同或属于其他键型而很难进入离子型晶格中的元素)富集起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揭示铜陵石炭系层状金属硫化物矿床中沉积围岩、侵入岩、蚀变岩及矿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特征。不同产状,不同成分和来源的成矿热液,在不同成矿阶段中,各矿物组合中矿石矿物的稀土元素性状各异。  相似文献   

5.
安徽铜陵鸡冠石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冠石银 (金 )矿床是铜陵地区一个具中型规模的银 (金 )矿床 ,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其代表性。矿床分四个主要成矿阶段 :夕卡岩阶段、氧化物 -硫化物阶段、石英 -硫化物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对矿床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独立的银、金矿物和含Au、Ag低的硫化物、含Ag硫盐矿物 ,主要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中晚阶段 ;矿床的轻、重稀土元素总浓度比值与辉石二长闪长岩相近 ,反映出二者的同源特征 ;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 ,反映出该矿床以岩浆热液为主的成因标志 ;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 ,但在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和地层成分加入 ;成矿流体为NaCl-KCl -H2 O体系 ;矿床成因属夕卡岩 -中低温热液充填 -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金的沉淀机理是了解热液金矿床成矿机制的关键。本文总结了金从热液中沉淀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各种主要含金配合物的溶解度拨制机制,阐述了矿物表面吸附/还原以及电化学富集等矿物表面作用对金沉淀行为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正> 在地球化学文献中都把热液体系pH的变化看作为矿物质沉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迄今为止,论及直接研究pH值对一系列金属矿物(其中包括自然金)的沉淀和成分产生影响的著作为数有限。有关自然金的成色与热液pH值关系的最早资料曾在Mackay(1944)的著作中得到过引证。后来,В.В.Щерб-  相似文献   

8.
<正> 1.矿物地质背景和基本特征白云鄂博是举世无双的特大型铌稀土铁综合性矿床。矿床的围岩是元古界下部的硅质、泥质和碳酸盐地层。矿床的形成过程包括沉积、变质(1400—1500Ma)和热液交代(230—270Ma)两个阶段,主要与海西期壳幔源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海西期成矿流体活动分四个成矿阶段:矽卡岩化阶段(东接触带镁矽卡  相似文献   

9.
金矿化的主岩为纽芬兰岛怀特湾西部拉特灵布鲁克地区的新元古代叶片状花岗岩类岩石。金矿化与硫化物有关,并以矿脉、断裂充填和浸染的形式产出。伴生的热液蚀变是在两个热液阶段中发生的。在第一阶段钾蚀变期间,主岩花岗闪长岩由于受热液作用而大面积地转变为具花岗岩成分的岩石,这种转变是通过斜长石和镁铁矿物与热液流体的渗透反应而形成微斜长石和绢云母来完成的。第二阶段钠蚀变局限于断裂、岩脉和球壁,叠置在第一阶段蚀变岩石和未蚀变岩石上。蚀变岩都富含K、Na、Au、As、S和CO_2,稍富含W、Sb和Bi,但亏损重稀土元素。金矿化和蚀变作用一直延伸到不整合上覆的始寒武纪至寒武纪沉积岩中。蚀变岩和矿石组合体均未发生变形,这说明矿化是在该地区阿卡德变形之后发生的,因此属于志留纪或更晚的事件。两个阶段蚀变幕被认为属于同一热液事件,该事件导致了该大面积低品位矿床的形成。富CO_2流体沿着几个主地质构造通过地壳进行循环,从各种岩石中把一些元素淋滤出来,并把这些元素再沉积在花岗岩类岩石和上覆沉积岩内的断裂和岩脉中。第一阶段流体起初沿着颗粒边界渗透,将主岩转变成具花岗岩成分的岩石。在第二阶段期间,随着破碎作用、钠长石化以及硫化物和金的沉积作用的发生,a_(Na~+)/a_K~+/比值和或温度也?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在许多岩类和地体中,电气石是很常见的副矿物。电气石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常常作为重矿物产在许多碎屑沉积岩中,但也有在成岩作用的晚期阶段通过自生作用形成的。电气石见于具有各种各样总成分的变质岩中,实际上在所有级别的变质作用中都可以形成。此外,花岗岩类侵入岩以及与其有关的细晶岩、伟晶岩和热液接触变质带,通常都含有大量电气石。然而,对电气石的成分变化及其在岩石学上的重要意义所进行的研究,相对来说是很  相似文献   

11.
<正> 对斑岩铜矿床不断进行的勘探和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在这些矿床的深部,非常广泛地分布着深成的硬石膏,这种硬石膏的存在与矿床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的分带性某些重要的特点有关系。 现有有关硫化物和深成硫酸盐,首先是硬石膏,在热液金属矿床中分布的资料表明,这些矿物存在着一定的空问-时间关系,它表现在硫化物-硫酸盐分带上。在斑岩铜矿床中存在的这种分带特征引起了人们的特殊兴趣,因为在这些矿床中可以特别清楚地观察到热液形成物与一定岩浆岩体的真实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 前寒武纪铁-硅建造中的碱性交代岩,乃为含霓石、钠闪石和钠长石的岩石,这类岩石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方面均与原生铁质石英岩和页岩有着天壤之别。许多学者把此类岩石看作是前寒武纪铁-硅建造所固有的一套岩类,它们或是在外来热液进入铁质岩后在热液的作用下形成的,或是铁质岩层内部物质本身进行再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 自生矿物是在沉积物沉积以后,完全成岩以前产生的矿物,即在沉积环境之中,沉积物未完全硬化的成岩期间产生的。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成岩过程中发生了各种物理化学变化,自生矿物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这个阶段叫做成岩作用阶段。在这个阶段,自生矿物和沉积物都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地球表面70%以上被地球表生作用产生的沉积岩和沉积物所复盖,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分界问题,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一般认为成岩作用是在不太深和不太高的温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由接触带向远离接触带元素组合由高温向低温演化,矿石及矿物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接触交代矿床一致,微量元素对黄铁矿的聚类分析表明成矿热液主要来自黑云石英闪长岩,黄铁矿中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也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体,有部分是围岩提供,成矿过程是多阶段的,可分为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硫酸盐—碳酸盐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 自然金的化学成分是其形成条件的最重要的标志。自然材料的研究及实验资料表明,金的成色除取决于溶液中金和银的浓度比以外,还取决于其他许多因素,包括热液温度、氧化还原条件、酸碱条件和热液阴阳离子成分等参数。成矿沉积时的温度条件基本上决定了金银元素的类质同象混溶性和金-银系列矿物的成色。同时,温度还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不同成分的溶液中各金属元素的沉淀和结晶的动力学特征。目前,解决自然金成分与其沉淀温度相互  相似文献   

16.
对钦杭结合带首次发现的加里东期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矿物学和变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榴闪岩的变质时代为454±4Ma,经历了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和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三个阶段,具顺时针P-T-t轨迹。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719℃~795℃和7.56Kpa~8.30Kpa;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后期退变为透辉石+钠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668℃~821℃和26.42Kpa~33.46Kpa;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岩+斜长石±石英(即榴闪岩),相应的温压条件分别为611℃~854℃和4.76Kpa~9.30Kpa。结合前人资料推断,区域内加里东期可能经历了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高温麻粒岩相退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的演化过程。钦杭结合带首次厘定出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表明华夏和扬子两大陆块碰撞拼合发生在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7.
着重探讨了与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四个重要问题: 1.低温热液成矿作用存在两种热液演化体系,即除了传统的岩浆降温热液体系外,还应把大气降水升温热液体系独立划分出来,应强调200℃以下的水-岩作用与元素活化、迁移的关系。 2.有机质参与成矿。有机配合物的形成是大气降水升温热液体系研究中最具特色的问题。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形成和演化主宰了金属元素的浅层萃取、低温搬运以及高温(有机质破坏)沉淀的全部过程。 3.沸腾作用使挥发性组分逸散到气相(酸碱分离),例如, HCO_3~-+H~+→CO_2↑+H_2O HS~-+H~+→H_2S↑ 从而消耗溶液中的H~+,导致pH上升,打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引起矿物沉淀。 4.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解程度对溶液-矿物反应有重要意义,例如, 对于某些以Cl~-、HS~-、S~-为配位体(配合物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的金属元素来说,低温有利于它们活化、迁移,而高温则促使它们沉淀。  相似文献   

18.
凭祥地区金矿床受断层构造与酸性火山岩的双重控制。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等。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 :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热液成矿期金由热液迁移至围岩 ,被黄铁矿与毒砂吸附。表生氧化期黄铁矿与毒砂氧化形成氧化铁矿物 ,金被吸附到氧化铁矿物之上得到富集。对矿化岩石与围岩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本区金矿以Au As Sb Hg组合为特征 ,As是金的找矿指示元素。根据金矿床的矿物组合与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矿床地质条件推测 ,本区金矿床属低温热液矿床 ,形成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硫同位素方法广泛应用于金属硫化物矿床研究,如探讨成矿物质的来源,指示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划分矿床类型和指导找矿。其中热液流体的全硫同位素组成(δ~(34)S_(∑ ))是重要参数之一。但过去发表的大部分研究成果主要采用简单的统计类比法,即假定硫化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代表成矿热液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_(∑ ),并据各地质体δ~(34)S的统计分布,凡硫化矿物δ~(34)S变化小,且近零值的一类矿床均归之于岩浆热液成因;δ~(34)S变化大,且偏离零值的,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近年来,通过对各种类型矿床中硫化物矿物对的硫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弄清了S_4~3的富集次序,即为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而且查明了一般热液矿床中硫化物矿物对的硫同位素分馏系数要比接触交代或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的大。勒斯克等研究了希思-斯蒂尔和布罗肯希尔变质矿床的硫同位素分馏作用,指出在这些矿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