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指出。“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女职工在月经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高空、低温、冷水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还多处规定了孕妇和乳母不得从事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呢? 1983年,劳动人事部制订了我国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国标GB3869-83),将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第一级是指劳动强度指数小于或等于15的劳动,就是8小时工作日中人体的平均能量消耗为850大卡,净劳动时间(除去休息和工作暂停时间)为293分钟的劳…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们在劳动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要求。请问:体力劳动强度是如何分级的?重庆汪松汪松先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  相似文献   

3.
由劳动人事部主持制订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经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4年12月 1日起开始实施。分级标准不同于卫生标准。卫生标准是保证不损害高温作业—人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最大允许限度;分级标准则是区别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及作用于机体生理负荷强度大小的等级标准。实施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为了对高温作业进一步加强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目前,许多产业部门正在对本部门所辖高温作业工种按分级标准进行调查测定。在测定中,反映出不少疑难问题,为此,请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于永中研究员就测定中有关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4.
自反应性化学物质热危险性评估的关键在于表征参数的选择和量化,单一的评估参数往往仅表征其热危险性的某一方面。综合考虑自反应性物质发生热分解反应的难易程度及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分别选取放热反应初始温度(To)和反应热(-ΔH)作为相应的表征参数,通过半正态分布函数对这两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的定义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反应性化学物质的热危险性综合评估指数(THI指数),并建立相应的热危险性分级标准,对自反应性化学物质的热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与分级。结果表明,建立的THI指数所确定的热危险性分级结果与基于活化能和最大绝热温度的RHI指数的反应危险性等级基本一致,该指数能够对自反应性化学物质的热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5.
推动企业开展劳动条件分级工作的几点思考李伟光(山东省劳动厅)自1983年以来,我国陆续制订颁布了一系列劳动条件分级标准。主要有:《体力劳动强度分级》、《高温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有毒作业分级》、《低温作业分级》等。这些标准的共...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热害分级相关标准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表明我国尚未制定综合考虑温湿度条件和体力劳动强度从而对井下高温作业场所的热害程度实施有效分级的相关标准.由井下现场管理人员、企业劳资(人事)管理人员、研究人员等3类共30名相关专家对井下62类主要工种劳动强度进行主观分级,通过对其结果的统计分析,研究制定了井下高温作业场所不同工种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建议表.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井下作业场所不同劳动强度级别下 WBGT指数限值,将结果与南非井下热害分级标准限值进行了对比.最终制订了基于井下高温作业场所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和WBGT指数的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提出了标准的宣传贯彻建议及分级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最近,湖南省在进行岗位结构工资制要素的测评工作中,决定将劳动环境和劳动强度列为这项工资制度五大要素中的两大组成部分。 测评这两个要素的依据,是《高处作业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和《有毒作业分级》等国家标准。这项测评工作指定由劳动保护监察部门组织进行。测评的结果,作为确定岗位结构工资的根据。湖南省将劳动环境和强度作为岗位结构工资的要素@吴官保  相似文献   

8.
井下高温作业场所热害评价分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井下高温作业场所作业人员人体热交换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指标研究现状,建立了包括4项指标的井下高温作业场所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制定分级标准的目的出发,对相关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筛选分析,最终确定以WBGT指数和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作为井下高温作业场所热害程度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GB3869-83),我们根据劳动人事部的要求,研制出一种便携式肺通气量计。这种肺通气量计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量程比大的特点,工人携带时不影响正常劳动,能准确记录劳动时的肺通气量,而且测定周期短,操作环节少,与过去采用的道式袋法比较可提高工效20~30倍。 我们研制的肺通气量计,是根据气流吹动叶轮转动的原理设计的。采用单向阀控制的光电开关,可消除由于叶轮惯性能动所引起的误差,因而能准确地测量肺呼出气体量。仪器系统见图1。图中进气管经螺纹橡皮管连接到面罩出气口。呼气时,进气口内的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卫生部和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中,根据等能量观点(即暴露时间减半噪声的允许标准增加3分贝),对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他长短,规定了如表1所列的噪声标准。在有些纺织、机械加工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职工直接受机器持续噪声影响,可按表1规定的允许值进行噪声控制。但在化工、电力等自控水平高的企业,一个工人往往要分管多道工序的生产,即除了在安静的控制室操作仪表外,还须到许多岗位上进行。回检查,因此,他在一个班的工作时间内。将以不同时间接受各个不同声级的噪声。那么该职工实际上所接受的噪声级…  相似文献   

11.
《江苏劳动保护》2014,(3):30-30
2012年4月18日起实施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要求: 一、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一)矿山井下作业;(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三)每小时负重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的作业.或者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25公斤的作业。  相似文献   

12.
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就是对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职工,根据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接触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及空气中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有毒作业职业危害程度。劳动部门对企业进行有毒作业分级,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因此对分级的质量必须给予保证。 所谓“质量保证”就是对有毒作业分级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分级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有毒作业分级标准及有毒作业空气采样规范的宣传贯彻,分级人员的培训,制定和编写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事业心强的女性大可不必处处要与男子比高低,尤其是别参加那些属于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劳动,以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对于普通女职工来说,她们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为:1、矿山井下作业;2‘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IV级体力劳动强度的  相似文献   

14.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土壤污染防治和管理的重要依据。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了包含10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国际、中国、地方、行业标准及相关研究基础对指标进行标准化赋值,建立了各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体系。以天津某石化产业集聚区为例进行了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该区域2009年土壤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0.59,属警戒状态;处于较差状态的一级指标主要有污染物排放强度(0.48)、综合潜在生态污染指数(0.66)、人体健康风险指数(0.2)、管理水平(0.36)。这表明土壤环境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污染物排放,尤其是有机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风险,镉、汞、砷、铅需重点管控;土壤污染的响应措施效果一般,是未来提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规定 ,用工单位应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且应让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而诸多用工单位不依法执行 ,结果一旦惹上官司 ,往往会吃大亏。近日 ,宁波市北仑区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工伤待遇劳动争议纠纷。2 1岁的原告梅英诉称 ,她是来自四川的打工妹。今年 3月 2日 ,她来到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工艺品厂当冲压工 ,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 ,被告亦未为原告办理有关工伤保险手续。半个月后一天晚上 ,梅英在操作机器时左手被轧 ,造成骨折 ,后经劳动部门认定属工伤事故 ,开发区劳动委员会鉴定伤残等级为六级。但双方对工伤待遇问…  相似文献   

16.
所谓最低工资 ,是指用人单位对单位时间的劳动必须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工资。最低工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提供了正常的劳动 ;二是最低工资标准是由政府直接制定的 ,而不是劳动关系双方自愿协商或者用人单位单方面在企业内部自己规定的 ;三是只要劳动者提供了单位时间的正常劳动 ,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标准。有的公司以员工没有完成约定的任务而拒发工资 ,这其实是违反了我国关于最低工资方面的法律规定。有一个案例 :方某是一家医药公司的医药销售代表 ,根据公司规定 ,销售人员每月必须向公司…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对终局裁决的劳动争议案件范畴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劳动争议;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产生的争议,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即通常所称“一裁终局”。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贵刊1988年第8期刊登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一文中,第五、六、七、十条都提到国家规定的第三、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请问国家规定的体力劳动强度怎样划分? 刘丹莹刘丹莹同志; 您提出的体力劳动强度及其怎样划分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供参考。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规定的第三、四级体力劳动强度,是指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83)中的第Ⅲ、Ⅳ级体力劳动强度。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局1983年发布,1984年12月1日实施。 体力劳动强度是指体力活动时施加于机体生理负荷的大小。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将生理负荷从小到…  相似文献   

19.
以某高校图书馆为背景,运用美国Thunderhead engineering公司开发的人员紧急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试用版),分析发生火灾时各层安全通道是否畅通或楼梯间疏散受阻时的人员疏散情况,以《建筑防火规范》规定的允许疏散时间为标准计算出规定时间内疏散的人数。再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分级条件对图书馆发生火灾时各种预判情况进行应急响应分级。  相似文献   

20.
危险化学品源的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用于危险化学品源安全评价与分级的常用方法有后果分析法、道指数法、蒙德指数法以及使用临界系数判别重大危险源的方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单独使用某一方法时,由于存在各种片面性问题而得不到满意的评价结果;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时,其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以及结果的形式又会互相冲突。为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首先,根据安全评价要求构建3层次的评价体系,在各层次中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4种常用方法相对综合评价模型的置信度;其次,对各方法统一危险分级标准,均采用危险分数划定危险级别,并取各危险分数的加权平均值——综合危险分数作为综合评价模型下的危险源分级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可消除单一方法进行评价时的片面性和偏差,同时,评价结果的一致化使得判断危险化学品源的危险级别以及由此采取相应级别的管理措施成为可能,将更有利于实际安全生产管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