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计算机模拟了阳极溶出伏安法预电解过程中滞膜层中游离金属离子,游离配位体和配合物的转化及迁移过程。模拟结果证实,发生在滞膜层中的络和物解离过程是造成金属富集通量偏高的根本原因。测定偏差的大小与配合物解离常数,配位体浓度,物质迁移速率常数以及预电解时间等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2.
多氯联苯在水稻田中的迁移行为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典型污染地区水稻田土壤及作物中多氯联苯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以4-6氯取代的PCBs同类物(congeners)为主,三者占PCBs总量的85%以上;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横向和纵向迁移行为很弱,同类物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迁移特性;水稻对多氯联苯没有明显的生物富集作用;水稻不同组织中多氯联苯的含量相差很大,其中浓度分布顺序为稻叶>稻壳>稻杆>糙米;大气沉降可能是水稻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以铜的有机金属框架为铜源前驱物,酚醛树脂为碳源,合成了多孔碳层支撑的Cu/Cu2O/C非贵金属复合材料.负载的Cu/Cu2O颗粒粒径在40nm左右,多孔碳层的高孔隙结构有利于Cu/Cu2O颗粒与目标物充分接触.将Cu/Cu2O/C作为催化剂用于水中多种染料类污染物(邻硝基苯、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的催化还原反应中,材料重复利用5次后,目标物的降解率仍在99%以上,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的聚合有机配合吸附剂既可用来富集天然水和工业用水中的金属,又可以用于测定矿石及其它产品中的贵金属,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大气降尘中水溶性有机物组成与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了研究各个地区大气降尘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与含量,从离地表20米处的电网绝缘子表面采集九个大气降尘样品,对其水溶性部分用有机溶剂进行有物的分离萃取,求出有机物的含量,采用XRPD进行物相鉴定,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可分为有机酸,有机酸钾盐,有机碱,盐酸盐加合物,尿素与尿素,硝酸盐加合物等四类,并对其影响CaSO4.2HO的溶解度进行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这四类有机物对CaSO4;2HO溶解度的提高均  相似文献   

6.
着重探讨了与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四个重要问题: 1.低温热液成矿作用存在两种热液演化体系,即除了传统的岩浆降温热液体系外,还应把大气降水升温热液体系独立划分出来,应强调200℃以下的水-岩作用与元素活化、迁移的关系。 2.有机质参与成矿。有机配合物的形成是大气降水升温热液体系研究中最具特色的问题。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形成和演化主宰了金属元素的浅层萃取、低温搬运以及高温(有机质破坏)沉淀的全部过程。 3.沸腾作用使挥发性组分逸散到气相(酸碱分离),例如, HCO_3~-+H~+→CO_2↑+H_2O HS~-+H~+→H_2S↑ 从而消耗溶液中的H~+,导致pH上升,打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引起矿物沉淀。 4.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解程度对溶液-矿物反应有重要意义,例如, 对于某些以Cl~-、HS~-、S~-为配位体(配合物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的金属元素来说,低温有利于它们活化、迁移,而高温则促使它们沉淀。  相似文献   

7.
2种催化剂在甲苯燃烧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甲苯有机废气为指标反应,在常压连续流动反应装置上研究了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峰窝陶瓷整体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考察了甲苯浓度、氧含量、反应空速及床层线速度对催化剂的影响及其耐高温,表面不同条件下贵金属催化剂均优于非贵金属催化剂,催化剂经600℃处理3h后,非贵金属催化剂上甲苯有机废气的起燃温度比贵金属催化剂高50℃,当催化剂经900℃处理3h后,甲苯有机废气在贵金属催化剂上的起燃温度与600℃处理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为后生热液矿床。赋矿层位多,但一般不受主岩沉积相(变)控制。成矿温度并不一定象传统上认为的那样低。铅同位素组成可差异性较大(如J型铅),也可很均一,脉石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的δ13C和δ18O明显低于主岩,而87Sr/86 Sr值则相反。古老基底为其成矿金属十分重要的来源,硫主要来源于海相蒸发岩。蒸发岩硫酸盐中的硫可由基底中的Fe2+还原为还原态硫,成矿金属主要以硫氢配合物形式迁移,成矿流体的驱动力为构造应力(如由造山引起)和重力,近年其成矿年代方面的研究也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及地球化学过程.文章围绕异化Fe(Ⅲ)还原细菌系统介绍了其代谢机理,对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在地球化学中元素迁移和有机污染治理等环境修复方面的作用进行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溶解度测定了锑的硫氢配合物的形成常数,并获得了这些配合物的形成常数的温度关系方程式。首次进行了锑和金-锑矿化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中硫化物的硫、锑和金浓度的系统测定。阐明了在金-锑共同迁移的条件下锑对金在迁移和沉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柱模拟实验对土壤环境中活性X-3B红染料的淋溶行为及向下迁移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X-3B红染料这一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淋溶及向下迁移是一指数函数可以表达的动态过程,其可淋失能力因土壤类型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其顺序为:褐土>棕壤>红壤>水稻土,究其原因,主要与土壤本身的各理化特性有关,即可淋失能力不仅与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对其可淋失能力具有一定的贡献,是土壤各理化特性的综合。此外,通过污染土壤淹水实验,初步确定土壤中活性X-3B红染料具有释放到地表水体中的较大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2.
针铁矿对城市生活垃圾有机组分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露露  岳正波  陈天虎  王进 《环境科学》2014,35(5):1988-1993
利用PVC管构建厌氧发酵反应器,研究了铁氧化物对有机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及垃圾渗滤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针铁矿能够促进垃圾的水解酸化效率和产气速率,提高产气量至163.4 L,较空白提高了20%.通过对厌氧消化中间产物Fe2+、NH+4-N、NO-3-N、COD以及有机酸的分析表明,铁氧化物的存在有利于降低系统氧化还原电位,有助于提高厌氧微生物的水解酸化效率;铁氧化物的加入能够促进有机酸的转化,从而降低有机酸对厌氧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下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金属离子和小分子有机酸可以共同还原降解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Cr(Ⅵ).通过探讨不同影响因素(体系组分、初始pH值、有机酸浓度、金属离子浓度)下,Cr(Ⅵ)的还原转化效果及其规律,确定了最佳反应组合,并探讨了 Mn2+对草酸还原Cr(Ⅵ)的强化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通过对比5种常见的小分子有机酸和5种常...  相似文献   

14.
量、反应空速及床层线速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其耐高温性能,表明不同条件下贵金属催化齐d的活性均优于非贵金属催化剂。催化剂经600C处理3h后,非贵金属催化剂上甲苯有机废气的起燃温度比贵金属催化剂高50C。当催化剂经900C处理3h后,甲苯有机废气在贵金属催化剂上的起燃温度与600C处理催化剂相比仅提高了3C。而相同处理条件下,非贵金属催化剂上甲苯有机废气起燃温度却提高了87c。图3表2参4X51 9702820上海市机动车排污现状与污染控制战略/陈长虹(上海市环保院).二//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1997,一6(1)一28~31环信X一100 近年来,上…  相似文献   

15.
有机酸在修复Cd污染土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有机酸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采用有机酸处理均能促进试验植物蒲公英的生长.施加有机酸显著的改变了植株各部位镉含量.酒石酸抑制植株各部位对镉的吸收,说明酒石酸可减轻镉对植株的毒害作用.醋酸、EDTA、柠檬酸、乳酸、草酸均能促进植株地上部对镉的吸收作用,其作用次序为醋酸>EDTA>柠檬酸>乳酸>草酸.施加有机酸增强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提高植株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6.
集作用可用表面配合模型(Surfaee CoordinationModel)采解释,对同一稀土而言,其富集能力的大小与其有机酸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呈负相关,稀土与Ex汀A;NTA,citrate,Tartrate的配合物在小球藻中的富集能力小于相应的稀土离子,而稀土与A(:et ate的配合物要大于相应的稀土离子。表,2参9X52 9602782强化传统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胡江泳…(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给水排水/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一1996,22(2)一15~20 环信TU一2 作者采用净水药剂或材料与传统工艺的强化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表明:三种强化组合工艺不同程度地…  相似文献   

17.
河流水体中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含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盐河中水体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在水体中的分布状况、自净和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污水中LAS主要迁移到底泥中,底泥中LAS同系物在各个时期中含量和波动幅度的顺序是:C12>C11>C13>C10.  相似文献   

18.
张伟  张丽丽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9):2730-2740
用连续提取方法分析了黄壤中总硫、SO42-、总还原态硫(TRS)和有机硫的硫同位素组成,探讨黄壤中硫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有机硫是主要的硫形态,SO42-是主要的无机硫形态.TRS具有最低的δ34S值,同时SO42-和TRS的δ34S值随剖面加深而平行地增大指示黄壤中存在SO42-异化还原过程.黄壤剖面中总硫和有机硫的δ34S值先增大后降低与有机硫矿化及有机硫组分的迁移和底层吸附有关.生物滞留后剩余SO42-的吸附、解吸、淋溶迁移及深层吸附与累积导致剖面中SO42-的δ34S值先增大后明显降低.酸沉降下剖面中SO42-的吸附、解吸和淋溶迁移可引起黄壤酸化.值得关注的是,酸沉降输入的SO42-主要以有机硫和吸附态SO42-滞留在黄壤中,则在硫的年沉降速率大幅降低后,在较长时期内,黄壤中有机硫矿化和吸附态SO42-解吸可能释放大量SO42-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与之相关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和水体化学组成改变等方面的环境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主要元素迁移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渭南黄土剖面中主要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在风化成土过程中的迁移富集规律。结果表明:(1)在剖面中随着黄土与古土壤层的交替叠复,各组分含量由低-高或由高-低呈周期性变化。(2)碳酸盐含量的剧烈变化是影响黄土元素分布特征极为重要的因素,古土壤中一些组分的含量增高,主要是碳酸盐被强烈淋滤造成的相对富集。(3)在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CaCQ3、SiQ2、FeO、MgO、K2O、Na2O等本身的地球化学行为以迁移为主,而Al2O3、Fe2O3、TiO2等均以淀积为主。它们在黄土中的迁移能力有如下顺序:CaCO3>FeO>MgO>Na2O>K2O>SiO2>Al2O3>TiO2>Fe2O3。(4)除碳酸盐外,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铁的变化比其它组分都明显,表现为价态以及形态的转化。铁的转化主要为就地完成.本身没有发生明显迁移。  相似文献   

20.
染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于厌氧微生物对偶氮染料的还原裂解作用,开发了以易降解工业有机废水作为外加碳源的染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3100—3500mg/L,COD总/COD染化比值40,HRT3.0d下,COD去除率>80%,最低染化COD去除率>45%,色度去除率>85%;实验证实,在厌氧处理过程中,染料组分的结构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应器内的污泥大多呈颗粒状;污泥活性和工艺性能可控制工艺运行参数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