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安,定也",即平静,稳定。"全,完也",即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安全",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然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要确保安全,不出事故,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留意留心。一旦某一个细节出了问题,安全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就可能发生事故,不再安全。安全是"易碎品",需要我们共同呵护。  相似文献   

2.
"狼来了"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那个屡屡高呼"狼来了"、以撒谎为乐趣的顽童,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在生产安全中,我们常常也用来比喻不重视安全生产容易发生事故,存在"狼来了"的危险.全球每年因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就造成120万人死亡、2.5亿人受伤;我国2003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6万起,造成136340人死亡.我们常常以发生的各类事故作为教材,要求各类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吸取教训,防范"狼来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法制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境标准也不断提高.对安全生产危险动态分析和预测评价,要求建立在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上.而人类的一切活动过程中,与安全问题直接或间接关联的不外乎是人、物及人与物的关系.在这三者关系中,人占主导地位,是安全的主体和核心,既是保护的对象,又是保障条件或者是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市针对自身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结合危险化学品安全三年综合治理行动,积极构建"源头管控、过程管理、末端治理、整体提升"为核心的危险化学品精细精准管控体系,尤其是组织实施了"储存动态定置管理"和"电子标签应用"安全管控措施,提升了危险化学品精细化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隐患本义是指"隐藏的祸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源是英文hazard的汉译。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  相似文献   

6.
王海燕  肖波  周军 《安全》2006,27(4):44-45
近两年来,频繁发生的"12·23重庆井喷"、"4·15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吉化11·13苯泄露事件"等等安全事故,让人触目惊心.从这些事故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到钻井作业卸掉"防喷阀"、危险化学品车辆押运员"逃逸"、化工厂职工现场"处置不当"等不安全状态(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是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我们安全管理人员在分析以上事故原因,吸取惨痛教训的同时,不能忽视事故发生的规律,并且应注重"安全管理三大定律"对基层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如何让安全文化建设入耳、入脑、入心?笔者认为,安全文化建设要突出"四个识"即:安全认识、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标识。一、安全认识提高安全认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它要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一)安全是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命关天,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条红线是一条警戒线、高压线、生命线,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必须认真遵守的原则,它要求我们要怀着  相似文献   

8.
新建、改建、扩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卸建设项目均应委托具有相应评价资质的机构,对其进行安全预评价(以下简称"预评")和安全验收评价(以下简称"验收评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一般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特性,风险性较大,危险有害因素较多,诸多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会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如火灾爆炸事故、中毒窒息事故,安全评价工作是系统安全工程学实际应用的体现,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安全评价可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从"事后处理"逐步向"事先预防"进行转变,帮助企业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应首先遵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因此做好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对企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按照"安全生产年"、"责任落实年"的工作要求,福建省安监局确定2009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依法强化监管。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颁发、变更、延期和备案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的安全教育中,大家往往着重强调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笔者认为,我们不仅需要强化"安全意识",同时也应强化"危险意识"的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危险识别意识".  相似文献   

11.
<正>在基层安全生产实践中,有些人将辨识"风险"和排查"隐患",视为"捕风捉影"或没事找事。其实,对正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未来结果或损失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判断或评估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是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防止冒险;对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排查,并加以防范、整治,是可以防止"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来说,隐患排查治理  相似文献   

12.
以系统辨识为基础,系统危险控制为核心,系统综合安全评价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为评价参照系,运用安全控制论综合安全评价模型开展综合安全评价。 系统危险辨识是运用系统危险分析手段,发掘系统中存在的设计、施工遗留下的以及运行中暴露出的隐患。系统危险控制是提出控制措施,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是依据系统的危险状况及控制能力,运用控制论评价模型,综合评价装置的安全水平,并提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发放工作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对依法顺利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至关重要.要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和要求,严格审批,把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准入关.在两证的审批发放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六个结合":  相似文献   

14.
元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了解情况时强调要重视人的管理,这既是对动车事故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各行各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进一步要求。那么,在实际生产中,究竟人的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有多大?企业应如何认识对人的管理?做好人的管理要抓住什么核心?在安全管理中如何加强人的管理?本期我们探讨如何加强人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5.
元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了解情况时强调要重视人的管理,这既是对动车事故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各行各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进一步要求。那么,在实际生产中,究竟人的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有多大?企业应如何认识对人的管理?做好人的管理要抓住什么核心?在安全管理中如何加强人的管理?本期我们探讨如何加强人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系统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作业条件下操作。因此,作业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安全。要控制事故的发生,除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辩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而这正是安全评价的目的。因此,我们着手进行了岗位作业条件的安全评价。一、方法我们采用R·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设计的“多因子评分法”。该方法的3个因子是: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E);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C)。岗位危险度(S)=L×E×C、L、E、C及S的取值分别见表1~4。  相似文献   

17.
<正>即将于2014年12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的生命安全的要求,贯穿在整部新法中。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先进的理念是行动的指导,先进技术和装备是基础建设和能力保障。正如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阚珂所指出,修法重点解决的一些核心问题,既有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守法意识淡薄,也有安全生产基层监管能力不足,人员、装备、技术欠缺等。第七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暨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展览会,就是对"新安法"保障人的生命安全要求的一次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广.在中、小型危化品从业单位推广安全标准化工作,逐渐成为安全标准化工作中的“难点”。国家要求在2012年底前.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它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如今大型危化品从业单位达到或已基本达到要求,但在很多中、小型从业单位存在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空白.缺乏推广基础.也缺乏资金和人力投入等诸多问题。对此.我们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9.
<正>引言石油行业是属于危险行业,其整个设备操作过程复杂,不安全因素多,对职工素质要求高,纵观多年生产安全管理,造成事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物(生产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一个是人(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状态是被动的,是能够通过投资进行改造,主要取决于资金和现实技术。人的行为是能动的,主要通过教育培训、规章制度、操作技能的提高来完成的。物的状态直接取决于人的行为,因此,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HSE的核心)的安全管理,必  相似文献   

20.
李恩花 《安全》2006,27(5):55-55,57
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不是绝对的安全,若不了解安全电压的有关规定和相关知识,即使安全电压,同样存在危险,为了保证"安全电压"的安全,应掌握以下四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