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事件中公众的心理应激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 《安全》2009,30(10):19-21
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根据总体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只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1)突发性和紧急性;(2)高度不确定性;(3)影响的社会性;(4)非程序性决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评价超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从人口状况、能力指标和脆弱性指标着手,建立超大城市公共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基于上海市2007—2016年的部分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市公共安全风险17个指标进行测度,找出影响公共安全水平的重要因子。同时,基于统计数据分析了公共安全事件风险源和5个潜在风险点,并提出防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近10 a来,上海公共安全状况存在明显改善,且地区经济与人口因子、公共城建与生态能力因子是影响上海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最主要的2个因素;汽车交通事故、电气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盗窃、殴打他人是扰乱城市公共安全最突出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报告中,坦陈道路交通事故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问题之一,“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这是每年夺走10多万公民宝贵生命、消耗GDP总量几近2%、破坏正常社会公共秩序、危及社会公共安全,我国在和平时期遭遇到严峻挑战的交通事故,首度为政府领导公开承认。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4.
正在欧盟,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4.25万,平均每周800人死亡,另外还有350多万人受伤。换句话说,每80个欧洲公民中就有1个因道路交通事故早去世平均40年,每3个欧洲公民中就有1个因事故而住院治疗。据估算,这些事故对欧盟造成的损失约为1 600亿欧元,占GDP的1%。在美国,道路安全属于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尽管2011年交通死亡人数下降了1.9%,但仍有3.23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在全部交通事故中所占的比例在80%以上,远高于其它交通事故。据世界道路协会道路安全委员会1999年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达70万、受伤人数超过500万,另据统计,目前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如美国、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道路交通安全最新简报,对近年全球道路交通安全整体形势与趋势做了简要的总结。简报中指出,全球每年约有12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主要集中在15-29岁年龄段,中等收入以下国家的机动车保有量占全球总量的54%,但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球总数的90%。简报中呼吁各国政府积极行动起来,防范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设立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完善预防与治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理论体系,针对全世界交通事故频发、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为研究对象,综述了5种目前国内外典型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包括"感知—判断—操作"机理、"流量分布、超速与速度差"机理、"驾驶能力与行车需求"机理、"差错性与突变性"耦合机理、"事件树"机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基于现状分析,提出了未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研究的趋势,即探寻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的新颖分类方法,透析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联,寻求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可量化指标),建立关键决定性因素耦合作用对道路交通安全性影响的系统理论关系模型及定量化研究模型,开展基于人因工程理论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研究,探索基于事故数据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报告中,坦陈道路交通事故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问题之一,“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这是每年夺走10多万公民宝贵生命、消耗GDP总量几近2%、破坏正常社会公共秩序、危及社会公共安全,我国在和平时期遭遇到严峻挑战的交通事故,首度为政府  相似文献   

9.
构建道路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在全部交通事故中所占的比例在80%以上,远高于其它交通事故.据世界道路协会道路安全委员会1999年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达70万、受伤人数超过500万,另据统计,目前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瑞典,还是与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比,在道路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及受伤人数上均居前列.2003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造成104372人死亡、49417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由于近年来道路里程、机动车辆、驾驶员迅猛增长,交通警力和配套立法相对滞后,造成了人、车、路矛盾突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0.
福建南平市、三明市推行公安派出所协管交通安全,笔者就其必要性和法律适用、协管范围、工作成效等问题,谈谈己见,与同行交流。在福建2004年交通事故构成中,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起数17129起,占总数70.6%1亡人数3715人,占83.7%;伤人数17943人,占73.8%。  相似文献   

11.
消息树     
我省发布 2005年交通事故情况通报省交警总队日前发布了 2005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全省该年度共发生交通事故26195起,造成死亡4125人, 同比上升2.36%和下降10.05%。 2005年的福建道路交通事故, 小型客车发案率跃居首位,占事故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研究现状,借鉴国外对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研究的成功经验,提出适用于中国实际情况的交通事故社会公共机构服务损失费用构成;确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公共机构服务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主要从警方服务、清障服务、管理部门服务和法律诉讼服务4个方面对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服务损失进行了深层次理论分析与评价;构建了相应的评价计量模型;提出了我国评价交通事故社会服务损失的一些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对科学、全面、合理地评价道路交通事故社会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全》2004,25(1):1-1
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坚决消除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 通知指出,要切实加强人员密集的公众场所安全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要进行专项整治;道路交通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势头;加大各类公共场所的防火专项检查力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首都市民防灾应急手册》,不久前向北京市民发放。这本印刷精美的手册共分紧急呼救,家用电、气、水事故,火灾事故,中毒事故,交通事故,传染性疾病,气象与地质灾害,非法侵害事件,公共场所突发险情,动物疫情,特殊伤害,急救常识十二章;另有预警信号、家庭应急物品、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图和一览表三个附录。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全年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412860起(平均每天1131起),造成83529人死亡、28608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12401万元,这是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199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的部分统计数字。以上四项数字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9.3%、7%、28.4%和10.1%。 公安交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了去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 一、机动车驾驶员仍是交通肇事的主要群体,司机肇事占全部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 85. 2%,其中3年以下驾龄的新司机肇事又占司机肇事总数的 48.39%; 二、公路、农村道路交…  相似文献   

16.
交通事故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因为交通事故是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而车辆又是由人驾驶的。纵观一起伤亡惨重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似乎它们的前因、后果充满着各种偶然和变数,作为个人很难在主观上预见到它们即将在下一  相似文献   

17.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1.机动车驾驶员超速行驶,临危措施不当.疏忽大意、违章占道等违章行为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1机动车驾驶员超速行驶、临危措施不当、疏忽大意、违章占道等违章行为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当前城区道路交通事故呈现的特点辖区交通安全形势,从这两年的数据对比情况看,交通事故绝对数上升,统计数据还不包括非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不包括一些损失轻微、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未立案交通事故和部分私了事故。这部分未列入统计的事故约占总量的40%左右。城区平均每天有近5起事故在发生。城区的交通事故呈五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道路条件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道路上发生的相关交通事故情况与道路条件安全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大量国内外事故绝对数、事故率等统计数据.结果表明,简单的交通事故的绝对数反映的道路条件安全性不够准确;交通事故的事故率能够很好地反映道路路面、道路线形、道路横断面、道路交叉口以及道路照明等道路条件的安全性;其中路面摩阻系数是道路条件安全性的一个重要表征指标;道路平纵曲线的重合对道路条件安全性的影响较大.揭示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与各种不利道路条件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证明了道路条件的安全性可以用道路上发生的相关交通事故情况来分析与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