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的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标准相继出台,2019年4月1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正式施行,2019年9月1日,新修改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正式施行。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对其总体预案及各专项预案按照最新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规定进一步修改完善和优化,在此过程中发现集团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进而全面提升集团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集团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河南地处中原,人口9768万,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资源型工业多,危险物品类企业比重高,车流量大,安全生产任务非常繁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事故险情亦呈多发易发态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建设和预案管理,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各级政府的预案和各监管部门专项预案备案率为100%;高危行业预案备案率为100%;规模以上企业预案备案率为100%,并全部纳入动态管理.这三个100%意味着目前全省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的专项预案、安全监管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能单位的部门预案、涉及安全生产有关组织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基层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评估、修订、发布、备案、培训、演练等工作得到了规范,全省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应急预案贯穿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是推动落实应急管理责任和措施、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的关键抓手。结合多年来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的实践,福建省在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推动应急预案编制从“有”到“优”,初步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  相似文献   

5.
应急预案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基于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需要以及各类公共突发事件频发的现实,国家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反思了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混乱和偏差,指出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与困难;以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基础概念出发分析了应急预案体系各要素的内涵,理清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应急预案体系的基本模型及其扩展方法,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寻求理论依据。另外,文章还在应急预案体系研究和实践的方法论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其研究成果可为应急与安全领域研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及时、有序、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保障作用。近年来,在各地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企业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应急预案质量逐步提高,在事前安全防范、事发应急响应、事中应急处置、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但目前部分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薄  相似文献   

7.
<正>自福建省应急预案体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霞浦县应急管理局以应急预案体系衔接有序、管理规范、面向实战为导向,从强化组织领导、应急演练和物资储备三个方面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应急能力,为辖区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霞浦县作为福建省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试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显著增加,并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越是发达的国家,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抓得越早,系统越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简称绿水洞煤矿)从强化风险预控入手,积极加大矿井应急管理工作,以确保能够及时、快速、准确、有效应对矿井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情况,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到位、物资能保障、事态控得住,切实保障各类抢险救援工作安全、迅速、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事故(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从根本上增强矿井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庄严地向海内外宣布:“我们组织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105个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各省(区、市)也完成了省级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建设法制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王伟 《劳动保护》2009,(12):12-13
海上石油作业是高风险作业,据《世界海上石油作业事故数据库》记载,从1970-1997年间,全球发生事故3431起,其中翻沉事故153起,死亡1285人,事故频率按1000平台年发生的次数计,在1970-1979年为9.38,1980-1997年为6.56,海难中的特大事故7起,其中包括在中国海域发生的2起。即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平台翻沉死亡72人;1983年10月25日发生在南海的爪哇海号(Javasea)钻井平台翻沉死亡81人。这两起事故主要原因均为缺乏在危急情况下的应急程序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庄严地向海内外宣布:“我们组织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105个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各省(区,市)也完成了省级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建设法制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自国务院确立"一案三制"为应急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来,我国已制定应急预案约240万件,基本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但是,我国应急预案仍存在不少问题:应急预案内容不完整,缺乏可操作性,缺失修订程序,应急预案之间不衔接、不配套。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加强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  相似文献   

14.
当前,北京市朝阳区大部分生产经营单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但应急预案各环节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尚未形成。应急预案演练的设计、组织不尽合理,演练保障不够健全,演练科目覆盖不足、重点不突出,演练类型的目标不明确,演练的评估机制不完善,与应急预案的互动不够。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通过对我国应急管理现有法律法规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建立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迄今,为满足频繁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求,我国政府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初步形成了覆盖各个层面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现状《宪法》我国宪法中的条款确立了应急管理法制的基本原则。如将"国家尊重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开始,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南航”)着手建立应急反应管理体系。8年来,南航坚持以预防为前提,以快速反应为重点,以简化处置流程为保证,以减少损失、降低影响为目的,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和应急救援机制,有效地应对了公司在营运中出现的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目前,南航机队规模达到300架,航线数量达到557条,均居中国民航首位;年旅客运输量超过4400万人,占中国民航客运量1/3,位居世界航空客运前10名。南航已经连续111个月保持了飞行安全;连续146个月保持了空防安全。应急反应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概念设计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在复习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发展沿革基础上,针对我国应急预案顶层设计需求,分析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主要经验和现实问题,提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首先应以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为基础;以加强应急准备为指导思想和提高应急准备能力为核心目标;以系统论和系统工程为基本方法,形成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继承性和致用性应急预案体系框架的总体设计,认为从应急管理长远发展上考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结构其重要度远大于单个应急预案的完整性。进一步论述了今后我国应急预案体系总体结构、功能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并建议在首先完成顶层愿景设计基础上再逐渐分阶段实现并形成循环持续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及安全管理的发展,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政府部门从安全监管的角度对企业应急管理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3年10月1日,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简称《导则》)出台并开始实施,标志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入了"从有到优"的新阶段,国家开始把提升企业应急预案的质量作为工作重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预案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的必要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修订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一些应急预案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11月底,全国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湖北宜昌召开,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有关领导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