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一些企业基层安全员反映,因失职渎职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这反映了基层安全员自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检查中未发现隐患,如发生了事故要追究你的失职,这是基层安全员的专业能力问题;二是在检查中指出了存在的隐患,却未按时排查整改而发生事故,也要追究安全员的责任,这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要么企业缺乏隐患整改制度,要么有制度,大家不执行,使安全生产制度悬空,成为实际工作的摆设。  相似文献   

2.
每逢某类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随之而来的就会有一场针对某类企业或场所的安全检查.笔者曾随各类安全检查组检查多次,这样的检查形式虽有"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可在一定阶段确确实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效果也十分明显.问题是,一旦检查一停,有些单位就将安全问题束之高阁,该怎么干还怎么干,隐患毒瘤任其保留,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论坛     
本期主题安监人员该不该为事故负责?主持人语:每当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往往会有很多网友指责安监人员工作不力,更有甚者呼吁将安监人员"缉拿归案"。那么,一旦发生事故,安监人员是应该对此进行处理还是应该为此被处理?安监人员究竟该不该为事故负责?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负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免责?这期就让我们讨论一下安监人员该不该为事故负责。  相似文献   

4.
"事故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偶尔违法也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即使违法,也不能立即处罚,还有一次改正的机会。"这是一些安监人员在企业检查时听到的声音。"一次改正的机会"即《安全生产法》中诸如"……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的规定。为此,上海市总工会在2011年上海"两会"上递交1份提案,建议取消《安全生产法》《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中"先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再作行政处罚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给企业保留弥补的机会,但是否也为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更多可能?如果检查时发现隐患就立即处罚,是不是又过于严厉?本刊围绕此话题邀请专家和安全监管人员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工作场所所发生的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在许多安全管理工作中经常被遗漏,在生产中发生的事件如果不及时予以解决,就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并酿成不幸。在本文中,为了避免在"事件"这个词概念上引起的混淆,把事件限定为以下几类:①各种明火;②来逐事故;③检查到职工不安全行为;④发现的不安全生产环境;⑤检查出的物品、设备和产品的损坏。事故发生后,厂方通常对外称只是发生了生产上的意外。虽然许多事故中没有人员伤亡,但也造成了工厂的财产损失。本文中所指的每一类事件都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很难想象在当今工业社会中完全不…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企业,安全检查工作总是收效不大,事故屡有发生,甚至有的检查组带着“安全形势一片大好”的结果刚离开,就传来发生生产事故的消息。反思类似的安全生产检查,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好安全检查工作,取得应有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7.
事故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未遂事故是在事故萌芽状态中,因某些因素未具备或因及时发现而采取某些有效措施,使其发生过程停止。例如,1990年我单位就有一起违反操作规程的未遂事故。即在启动混凝土搅拌机前未认真检查,致使维修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进行调查统计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全面的统计信息是企业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依据,能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人由于害怕担责任、受处罚,对于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尤其是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事件谎报瞒报,使得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强化内部监管,确保基层单位上报的事故事件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第一,企业要做好人员信息的统计,确保企业作业区域内的人员  相似文献   

9.
<正>做安全,预防事故,要从分析事故原因开始,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并找到其中的原因和规律。于是有人就会说,事故发生后才发现事故原因,这不是"事后诸葛亮"吗?其实,预防事故的方法就是把以往事故中发现的原因及其规律用于之后的事故预防工作。这样,安全科学家就变  相似文献   

10.
<正>当事故发生后进行现场紧急施救时,由于事故现场的种种原因,在抢救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二次伤害,从而导致事故的后果进一步扩大。在事故发生后,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二次伤害,避免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呢?笔者认为,在对事故进行抢救时,应该与平时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也一样,切实做好"四不伤害"工作。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  相似文献   

11.
正"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吸取过去事故的惨痛教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上不认真、不扎实,走形式、走过场,事故企业连续被查处、被通报、被罚款,企业相关负责人仍旧严重违法违规、我行我素,最终酿成惨烈事故。"这是江苏响水天嘉宜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的问题,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要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党政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亲自动手抓。一些人认为党委头上多悬了一把利剑,出了事故要被问责;但事实上,"党政同责"又岂只是在事故发生后,更重要的是在于"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笔者认为,习总书记的本意并不只是为了追责,而是为了让党委政府拧成一股绳,促使党委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多操一份心、尽一份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抓安全生产和国家召开两会有关系吗?答案是有关系。请看新闻:2月5日上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京召开视频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通报、分析2006年1月及春节期间全国的安全生产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对下一步特别是“两会”前的工作做出部署。抓安全生产应该也有其工作规律,而这个规律又应该是与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相联系,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我们就在此之前狠抓措施的检查落实,防患于未然,既减少事故的发生,即使真的发生事故也制定好应急措施,减少事故的损失。比如,天气特别…  相似文献   

14.
每当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往往会有很多网友指责安监人员工作不力,更有甚者呼吁将安监人员“缉拿归案”。那么,一旦发生事故,安监人员是应该对此进行处理还是应该为此被处理?安监人员究竟该不该为事故负责?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负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免责?这期就让我们讨论一下安监人员该不该为事故负责。  相似文献   

15.
安全检查     
正6月29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和三门峡市灵宝市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因存在安全隐患,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被国务院安委办约谈;7月3日,今年接连发生建筑施工较大事故的中国铁建也被约谈。这些企业除暴露出红线"意识不牢,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安全检查工作未到位,显然也是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岁末,在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期间,一些地方接连发生多起生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被困井下。为什么在这些事故发生之前,隐患的萌芽未被排查?或虽被发现为何未引起重视?究其原因之一,既有管理者失职渎职;也有群众安全监督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不注意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举报。当前,有些地方、有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将一线职工与群众丢到一边。这种现象无论在街道乡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解放初,我国未实行强制的安全监察制度。1955年4月25日,国营天津第一棉纺厂发生了锅炉爆炸事故,死亡8人,重伤17人,轻伤52人,停工80小时,损失36.9万元。这一事故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当年6月11日,国务院决定在劳动部建立国家锅炉检查总局。从那时起,我国便开始了对锅炉压力容器的强制性检查。 但由于各种原因,锅炉安全问题并未被社会所认识,1958年9月,这个机构被“精简”了。监察工作受到了削弱,1960~1962年发生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262起。国务院严肃批评了劳动部,指出:“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18.
王连金:“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做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事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企业在预防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也必须突出超前预防。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和素质,这样就能减少或不发生事故,达到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04年,笔者有幸去许继电器集团参观考察,走进车间,看到处处贴着"一次做对"的标语,这才发现原来他们ISO质量体系贯标认证的质量目标就是"一次做对"!我深有感触,认为这才是应该追求的工作质量目标。联想到平时工作中,经常发生上报的文件被打回来,需要不断修改完善才能通过;建筑工程上的分部分项工程也大多需要多次整改完善后,才能通  相似文献   

20.
<正>在年终岁末之际,为巩固大检查大整改的成果,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吉林省白城市对大排查大整改不手软,在"回头看"专项整治中更加严格,不断创新监管机制。今年以来,白城市共检查企业16057户,发现隐患16656项,现已整改16284项,停产整顿企业289户,关闭取缔87户,罚款230万元,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呈现良好态势。截至11月份,全市工矿商贸和道路交通和火灾"三类事故"下降60%,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