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霞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17(6):2263-2267
为探究导致管制员行为差错的原因,提高管制员的可靠性,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安全氛围、心理资本与违章行为的假设模型;采取实证调研的方法收集空中交通管制员行为的相关数据;应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对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资本与违章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氛围、心理资本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违章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即安全氛围与心理资本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与违章行为显著负相关;在管理者承诺、安全政策、监管者行为、安全培训影响违章行为过程中,心理资本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管理者承诺、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安全政策策影响故意违章行为的过程中,心理资本分别发挥完全中介与部分中介作用;找到了"安全氛围—心理资本—违章行为"的作用机制,将心理资本在安全氛围不同因素对违章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细化。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真实型领导与矿工安全行为的关系,特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引入自主需求满足、能力需求满足、关系需求满足这3种心理需求满足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山西省和黑龙江省2家煤矿企业的247份矿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探讨了真实型领导、心理需求满足与矿工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真实型领导正向影响矿工安全行为;矿工自主需求满足、能力需求满足、关系需求满足在真实型领导与矿工安全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安全行为在煤矿企业班组之间的传播机制,建立矿工的群体压力、道德推脱、道德氛围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的假设模型。以252名一线班组矿工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和道德氛围的调节效应,对行为传播视角下的群体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压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正相关;群体压力与矿工道德推脱水平正相关;道德推脱在群体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工具型道德氛围在群体压力与道德推脱之间起调节作用;规则型道德氛围在群体压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煤矿企业降低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意向提供1种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工作压力、工作资源和心理社会安全氛围(PSC)与矿工心理社会安全行为(PSB)的深层关系,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 model),将PSC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工作压力、工作资源与PSB影响关系的概念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回归分析进行实证分析和假设验证。结果表明:PSB与工作压力显著负相关;PSB与工作资源及PSC显著正相关;PSC在矿工工作压力与PSB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预防和控制新生代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出现,探讨心理资本、犬儒主义与工作场所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以行为实验方式检验心理资本干预的有效性。基于构建的假设理论框架,通过行为实验对心理资本开发干预在增加心理资本、减少犬儒主义和不安全行为方面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与不安全行为负相关;犬儒主义与不安全行为正相关;心理资本与犬儒主义负相关。心理资本干预措施效果良好,能够直接减少犬儒主义,间接降低不安全行为出现概率,支持心理资本干预的有效性,多组中介模型分析支持假设提出的犬儒主义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提升新生代员工安全管理水平,深化心理资本和犬儒主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3者之间的作用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EM)构建矿工工作压力、心智游移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模型。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对580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矿工工作压力的工作特征、组织管理和工作无奈感显著正向影响心智游移;心智游移的身心状态、个人特质、消极毁灭性、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和作业任务无关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通过心智游移的身心状态、消极毁灭性、自发思维、注意失控和作业任务无关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心智游移是矿工工作压力对不安全行为影响的部分中介变量,有效干预工作压力和心智游移,能减少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施工现场工人不良职业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利用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构建工作压力、不良职业心理与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工作安排、工作环境、管理政策及人际关系带来的工作压力与不良职业心理及不安全行为均显著相关;个体因素带来的工作压力对不良职业心理无显著影响,但对不安全行为有显著影响;不良职业心理在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即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不仅存在直接显著关系,且工作压力还可以通过产生不良职业心理从而影响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8.
矿工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预防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以矿工为研究对象,分析风险偏好、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首先,在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假设和构建模型。然后,对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下2家具有代表性的煤矿进行问卷形式的调查。最后,运用SPSS 26.0和AMOS 25.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假设检验分析及风险偏好中介作用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风险偏好中介作用下,家庭环境压力、岗位职责压力、工作环境压力、职业发展压力和组织体制压力对不安全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工作环境压力影响最大。因此,为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需改善员工工作环境,降低员工工作压力,培养员工形成正确的风险观念。  相似文献   

9.
矿工安全行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而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对矿工安全行为有重要影响。引入调节焦点理论和认同理论,构建威权领导风格对安全行为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以54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威权领导风格是影响矿工安全行为的重要情境因素;威权领导风格会通过矿工对管理者认同而正向影响安全行为,矿工对管理者认同在二者间具有中介作用;管理者-矿工间的调节焦点适配在矿工对管理者认同和安全行为之间有调节效应,而且调节焦点的高适配度会强化矿工对管理者认同的中介效果。研究丰富了领导风格与矿工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煤矿安全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对新生代矿工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在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山西省煤矿企业649名新生代矿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量表、组织公平感量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探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组织公平感、心理弹性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构建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影响下新生代矿工工作倦怠发生的假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负向影响新生代矿工工作倦怠,阻碍性压力正向影响新生代矿工工作倦怠;组织公平感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与工作倦怠间有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在挑战性压力与工作倦怠间有中介作用,但在阻碍性压力与工作倦怠间中介作用不显著;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可以通过组织公平感→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间接影响工作倦怠;对新生代矿工工作倦怠管控,既需要管控其工作压力水平,也需要区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从而实施不同措施。研究结果可实现对新生代矿工的压力管控,推进对新生代矿工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在巨大工作压力下,矿工的心理因素与工作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关系,以问卷的形式调查陕西省2家具代表性煤矿的工人,分别以矿工的心理因素、工作压力反应和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作为外生变量、中介变量和内生变量,构建心理因素、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调研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本研究中的4项心理因素,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和工作态度显著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性格因素、心理素质和注意力对压力反应有显著影响;工作态度与煤矿工人的压力反应的关系不显著;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和工作态度通过影响矿工的压力反应,间接影响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煤矿智能化变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结合价值观匹配理论,建立安全价值观匹配、工作满意度和矿工变革支持行为的理论假设模型。基于567名智能化矿山矿工的有效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进行路径检验及中介效应检验,并采用多群组分析方法检验代际差异的分类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安全理念匹配和外部社会责任匹配均对矿工变革支持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对矿工变革支持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在安全价值观匹配与矿工变革支持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内部安全理念匹配和外部社会责任匹配对新生代矿工变革支持行为的影响效用均大于老一代矿工。提高矿工与组织的安全价值观匹配程度和工作满意度,减少老一代矿工的变革阻力,有利智能化矿山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员工-组织社会交换与安全绩效的作用关系,以广东省5家制造业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运用Mplus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74个团队468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组织社会交换对安全促进心理所有权和安全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组织社会交换可以通过安全促进心理所有权的中介效应最终影响安全绩效。服务型领导跨层调节员工-组织社会交换与安全促进心理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并可进一步调节安全促进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矿工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关系,在文献梳理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构建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矿工650名,对矿工的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和不安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矿工工作压力的安全管理方式、无效能感、干部风格、组织支持和角色冲突均显著负向影响安全注意力,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安全注意力的安全信息刺激显著负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通过安全注意力的自身素养和安全监管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安全注意力是矿工工作压力和不安全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有效减轻工作压力和控制安全注意力水平,可以有效干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5.
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 is an emerging construct that refers to shared perceptions regarding policies, practices, and procedur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worker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safety.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1) demonstrate that 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 is a construct distinct from related climate measures (i.e., physical safety climate, team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2) test the proposition that organizational 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 determines work conditions (i.e., job demands) and subsequently worker psychological health. We used samples from two different cultures; an Australian sample (= 126 workers in 16 teams within a primary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 and a Malaysian sample (= 180 workers in 31 teams from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and diverse industries). In both sample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verified that 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 is a construct distinct from related climate measures. Using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 was superior to other team level climate measures in its negative relationship to both job demand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Results supported a mediation process, 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 → job demands →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corroborating 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 as a preeminent stress risk factor, and an efficient target for intervention. We found both physical and 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s were stronger in the Australian, compared with the Malaysian work context. Levels of 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hysical safety climate in both countries indicating a ‘universal’ lack of attention to workplace psychological health.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个人-组织安全价值观契合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提出研究假设模型;编制测量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法对640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建模分析验证假设模型.结果 表明:个人-组织安全价值观契合、安全自我效能感、工作投入和安全行为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个人-组织安全价值观契合不仅直接影响矿工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安全风险感知对非适应性应急疏散行为的影响机制,提升应急疏散的安全性,进而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包含风险感知、心理韧性、安全氛围、群体恐慌和非适应性应急疏散行为5个变量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5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应用AMOS软件搭建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感知对发生突发事件后人的非适应性应急疏散行为产生主要正向作用,群体恐慌通过调节作用提高风险感知,也会对人的非适应性应急疏散行为产生相应正向影响;安全氛围和心理韧性通过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会,对人的非适应性应急疏散行为产生一定负向影响;可通过加强安全氛围建设、安全知识科普、提高现场管理人员能力等方法,减少突发事件中非适应性应急疏散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