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引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崩塌、危岩等次生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惨痛损失.尤其是破坏面积大、危害范围广的特大型滑坡,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难,而且潜在危险性仍然存在.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搜集统计了汶川地震区的特大型滑坡并对其分布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记者:罗书记,我们知道广元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第一个提出低碳重建,请你介绍一下广元低碳发展的主要成效. 罗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我们在重灾市中第一个提出低碳重建,我们着眼"建设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目标,突出"五个一"基本思路和"三个着力"工作重点,全力推动低碳发展.我市在荣获2009年"低碳中国贡献城市"称号后,2010年又获得"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称号.一是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强震。这次地震引起了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职工的关注与牵挂,因为5年前的"5.12汶川地震",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抗震救灾队员们就是在"芦山"开展地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2008年汶川地震产生近6万个滑坡,岷江、沱江、涪江三条河流的输沙量比地震前增加了3~7倍,由滑坡产生的泥沙将在面积约7万km2的流域内停留数十到数百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3日公布这一研究成果,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针对高强度地质事件对地表侵蚀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江镕 《环境》2010,(2):1-1
<正>从2009年的"5·1 2"汶川地震到2010年的"1·12"海地地震,无数人在这种天崩地裂的浩劫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面对电视画面,更有全世界无数人在唏嘘、在感喟,并且由此更加深切地学会了悲悯和普济,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灾难的迫近与威吓。  相似文献   

6.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震区的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因此获取了上万条MS3.3~6.4级地震动观测记录。地震记录显示这些余震的震中距和震级分布比较均匀,为建立地震动衰减关系奠定了较好的数据基础。本文基于汶川地震MS3.3~6.4震级范围内、震中距小于150 km区域范围的余震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建立了汶川地震余震(MS≤6.4)的衰减关系模型,并对地震动加速度峰值(PGA)给出了具体的衰减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重大自然灾害中灾害链对灾情的巨大放大、累加作用,使灾害链研究备受关注。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以中国汶川"5.12"地震灾害和日本福岛"3.11"地震灾害为例进行了地震灾害链梳理和区域对比,并探讨了不同灾害系统下,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对灾害链致灾成灾的影响。通过构建承灾体脆弱性与灾情累积关系的概念模型,阐述了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机制。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具有陆地山区灾害链特征,主要灾害链为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和地震→结构破坏→设施受损灾害链;日本地震具有海洋岛屿灾害链特征,主要灾害链为地震→海啸→核事故灾害链、地震→(海啸→)结构破坏→火灾/生命线系统损毁灾害链和地震→滑坡/火山/水库溃坝灾害链等;两场地震灾害中灾害链的成因及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过程差异显著;福岛地震灾害链危害巨大,使灾情在其他相关国家放大。  相似文献   

8.
5·12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不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由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也使得受灾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可以说是对政府环境应急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受此影响,宝成铁路成都局管段沿线产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到铁路运营的安全,通过对铁路沿线次生地质灾害的震后排查,总结了地震产生的灾害类型,分析了地震的致灾作用和影响地震次生灾害稳定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防灾工程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地震非均匀度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开展了震例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地震非均匀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在震中及附近地区存在明显的地震非均匀度中短期异常,2001年2月23日雅江6.3级地震可能是汶川地震前的首发地震,具有前震指示意义;根据近期GL值时空演化图像,探讨了我国西南地区的震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诗歌大潮,以此为契机,向我国古代诗歌纵深领域延伸,对我国古代地震诗歌进行初步探析。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各个文学时期的地震诗歌代表作,归纳出古代地震诗歌在内容上的共同特点:即,宏观描写地震景况和关注个体生命并存;将地震灾害与当朝政治密切联系并以此警示、改良政治;能够意识到人自身抗击灾害的力量并表现出可贵的乐观和自信。  相似文献   

12.
对建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量医疗废物短时间产生,地震灾区主要依靠简易焚烧设施进行应急 处理,安全处置难以有效保障,暴露出我国在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和处置技术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尚未引起地方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常态下的处理能力尚未建立起来,缺乏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的全面研究,缺乏灵活有效的移动式医疗废物集成处理设施,缺乏跨区域、跨设施的协同处置机制.本文提出在应急处理要与安全处置并重以及与<规划>实施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以移动式集成处理设施为重点,提出"三个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大力加快<规划>医疗废物项目以及全国和各省危险废物应急网络建设,开展全国医疗废物应急处理系统建设,启动全国和大区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调控和贮 备能力建设,以尽快完善和提升我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从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在防止次生环境灾害、确保灾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方面冲锋在前。从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到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环境监测也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已经越来越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资讯快递     
要闻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5月11日,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和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有关防灾减灾工作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将加强巨灾综合应对能力建设列入减灾主要任务,通过实施大江大河治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喆  何政伟  伍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4):179-183,205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都江堰市许多新的地质灾害,恢复重建工作不断遭遇一系列复杂的地质环境问题。文章根据重灾区都江堰市震后地质地理环境特征,优选出坡度、震后地质灾害密度、工程岩组、线性构造密度、土地利用现状、河网密度等6个评价指标,建立分级标准;利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功能,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原理,对都江堰市进行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经过精度验证,结果显示震后都江堰市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和较高危险区占土地总面积的15.8%,主要位于"5.12"特大地震发震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前山推覆构造带上;地质灾害中等危险区分布较广,占总面积的15.8%;地质灾害低危险区和较低危险区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的68.4%,主要分布在坡度平缓、植被发育、坚硬或半坚硬的岩组地区,将评价结果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用地布局、农村集中居住区点位叠加,科学准确地揭示出研究区震后建设用地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从空间上对建设用地的安全布局进行了预警,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规划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荣昌地区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该区s波分裂参数,使用获得的s波分裂参数研究汶川地震对荣昌地区介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后快波偏振方向无显著改变,均与区域范围内断裂及断层走向相关性较好;随着汶川地震的临震,延迟时间增大,而震后大约1年多的时间内,S波分裂的快、慢波延迟时间维持在较小的水平,之后延迟时间出现恢复性增...  相似文献   

17.
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震惊世界.截至2008年6月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016人遇难,368545人受伤,失踪18830人,紧急转移安置1514.74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55.2965万人.据卫生部报告,截至6月1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合计91762人,已出院61597人,仍有12243人住院,共救治伤员541258人次.据四川省政府统计,重灾区德阳,成都、阿坝、绵阳、广元、绵竹6个城市受灾工业企业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占总损失的950%.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5月29日,2700件文物受损,修复约需57亿.而且目前仍余震不断,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环境灾害、饮水安全、灾后疫病等问题都存在很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后理县甘堡乡磨子沟泥石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子沟泥石流位于四川省理县甘堡乡,历史上泥石流活动明显,沟口317国道和村庄都曾遭受其破坏。5.12汶川地震后,沟内出现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后,一些不适合重建的地方,正在放弃,比如北川县城,将成为地震博物馆,县城另觅新址;比如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无法妥善安置全县所有受灾群众,青川县委日前决定动迁5万人,其中1万人在县内转移安置,1万人在广元市其他县区安置,还有1万人将移民到陕西和浙江。这可视为“以空间换空间”的长期移民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个奋不顾身的身影,一个个舍小家顾大家的事例,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承担着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处置和信息调度重任的环监局、应急中心的党员干部,在环境保护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畏艰险、私奉献、科学决策、高效工作,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中国环保人的神圣职责,经受了抗震救灾环境应急工作的考验和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