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别在300、500、700℃下限氧热解稻草、小麦和玉米秸秆制备生物炭,并以制备的生物炭为载体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SRB),对比不同类型生物炭固定化SRB对Cd2+的吸附效果,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固定化SRB菌剂,并采用SEM、FTIR和BET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同时,研究溶液pH、吸附时间、生物炭添加量、Cd2+浓度对吸附效应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探究其对Cd2+的吸附过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700℃限氧热解小麦秸秆生物炭固定化SRB菌剂(IBXM700)对Cd2+的吸附效果最佳;在pH=8、生物炭添加量为0.6 g(每50 mL溶液)、吸附时间为8 h、Cd2+初始浓度为40 mg·L-1条件下,IBXM700对Cd2+的吸附效果最佳,其吸附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以离子交换和表面物理吸附为主,以化学吸附作用为辅,且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是单分子层吸附;离子交换、沉淀可能是IBXM700吸附Cd2+的主要机制,阳离子-π作用为次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马文艳  裴鹏刚  高歌  孙约兵 《环境科学》2022,43(7):3682-3691
为探究不同微纳米粒径生物炭的结构特性和对Cd2+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筛分法和球磨法制备不同粒径(180~250、50~75和≤20 μm,分别表示为BC-1、BC-2和BC-3)玉米秸秆生物炭,利用元素分析、激光粒度分析、SEM、BET、FTIR和XPS等手段对生物炭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Cd2+浓度、吸附时间和pH条件下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行为与机制.结果表明,随粒径减小,生物炭表现为pH值和Zeta电位均下降、芳香性和极性降低、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不同粒径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其平衡时间依次为:BC-1(540 min)>BC-2(360 min)>BC-3(80 min).Langmuir模型能更好拟合Cd2+在不同粒径生物炭上的吸附等温过程(R2>0.97),Cd2+最大吸附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BC-3(74.43 mg ·g-1)>BC-2(45.71 mg ·g-1)>BC-1(44.59 mg ·g-1).生物炭吸附Cd2+主要机制有静电吸引、表面络合和阳离子-π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性污泥基生物炭的性质与重金属吸附效果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提高污泥基生物炭在高钙溶液体系中对重金属阳离子的吸附能力,将Fe2O3、MnO2、ZnO与市政污泥以质量比1 ∶10(以过渡金属元素质量计)混合共热解,制备改性生物炭;表征改性生物炭的组成、官能团分布和表面性质,考察其对典型重金属阳离子Cd2+的吸附效果.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促进污泥的热解,改性生物炭的H/C原子比均低于0.31,碳链裂解脱氢更彻底.改性生物炭中Fe、Mn保留较好,分别主要以单质和氧化物形态存在;而Zn流失较多.改性生物炭中的孔隙以介孔为主,平均孔径约3.8 nm,比表面积在50 m2·g-1以上.初始浓度约200 mg·L-1的Cd2+溶液中,Ca2+初始浓度从0 mg·L-1升高到约200 mg·L-1,Fe改性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容量从43.17 mg·g-1降至27.88 mg·g-1,但仍较未改性生物炭高10 mg·g-1以上,在含钙溶液体系中表现出了对Cd2+更强的吸附性能.Fe2O3较MnO2和ZnO对市政污泥基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的强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超顺磁性纳米Fe3O4@SiO2功能化材料对镉的吸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志  易平  方丹丹  王强 《环境科学》2021,42(6):2917-2927
含镉废水的处理对于重金属镉的排放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出了超顺磁性纳米Fe3O4@SiO2功能化材料(MFS),采用等温吸附实验和动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MFS对Cd2+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并借助BET、XRD和SEM等结构表征研究了MFS对Cd2+吸附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MFS对Cd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Langmuir方程能极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特征,最大吸附容量值为69.49 mg·kg-1;吸附反应的自由能变ΔG、焓变ΔH和熵变ΔS表明MFS材料对Cd2+的吸附是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反应体系最佳初始pH为7;溶液中的Mg2+、SO42-、Ca2+和NO3-这4种干扰离子对吸附反应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MFS对Cd2+的吸附过程分为快速的外扩散阶段与缓慢的内扩散阶段;MFS吸附Cd2+后经洗脱再生,材料重复使用3次后对Cd2+去除率仍达73%以上.BET、XRD、FTIR和VSM结构表征表明SiO2成功修饰在Fe3O4表面,MFS主要成球状,平均粒径为38.7 nm,饱和磁化强度为85.38 emu·g-1;XRD、EDS和XPS图谱揭示Cd2+被成功吸附到材料上,主要机制为Cd2+与材料表面的—OH发生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5.
李星燃  梁媛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9):3389-3396
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很难分离和检测,因而难以直观研究生物炭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本文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法制备13C标记的生物炭,研究了13C标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以及标记前后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对Cd2+和Cu2+的吸附效果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脉冲标记法可有效提高玉米植株的δ13C值,经过550℃限氧热解法制备的13C玉米秸秆生物炭(13C BC)的δ13C值为249.3‰,显著高于土壤(-23.5‰)及未标记的玉米秸秆生物炭(-25.7‰),具有显著的生物炭示踪效果.13C标记的生物炭的pH、CEC、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种类及数量等理化性质与未标记生物炭相似,说明脉冲标记法制备的13C标记生物炭不改变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13C标记生物炭与未标记生物炭对Cu2+、Cd2+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吸附平衡时间、最大吸附量基本相同,表明13C标记生物炭不改变生物炭对Cd2+、Cu2+的吸附效果和吸附特征.XRD、FT-IR结果表明,13C标记生物炭和未标记生物炭具有相同的吸附机理,均为离子交换作用、静电吸附作用和阳离子-π键作用.因此,脉冲标记法制备的13C标记生物炭具有与生物炭相同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对镉、铜的吸附行为,同时具有显著高于土壤背景的δ13C值,可为土壤中生物炭迁移、生物炭与重金属相互作用行为的研究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核桃青皮为原料,分别在300、500和700℃的条件下经过限氧热解制备了核桃青皮生物炭WP300、WP500和WP700,并应用于溶液中Pb2+、Cu2+和Cd2+的吸附去除.结果表明,中等热解温度下的WP500具有最高的重金属吸附性能,且在溶液初始pH为8时吸附效果最佳,对Pb2+、Cu2+和Cd2+的去除率分别为97.87%、99.78%和71.15%.不同吸附体系下所需的生物炭投加量不一致,在单一金属体系中,WP500对Pb2+、Cu2+和Cd2+的最佳投加量为1.3、2.1和1.9 g ·L-1,而在复合污染体系下,生物炭最佳投加量为5.1 g ·L-1.此外,在单一和复合重金属反应体系中,WP500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量均呈现出Pb2+>Cu2+>Cd2+的规律,且在竞争吸附条件下,3种吸附质之间不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显示,WP500对Pb2+、Cu2+和Cd2+的固定方式较为多元,而动力学拟合结果则证明了WP500与Pb2+、Cu2+和Cd2+之间主要是化学吸附.分析表明核桃青皮生物炭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机制涉及孔隙填充、静电吸附、离子交换、矿物沉淀、官能团络合和π-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本研究为核桃青皮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以猕猴桃枝为原料,壳聚糖作为胺基表面改性剂,制备了一种绿色环保、对环境中重金属有良好吸附效果的功能性生物炭材料.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借助SEM-EDS、FTIR 和XPS表征方法,分析了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和官能团变化,探究了其对溶液中Cd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生物炭表面,引入了羟基(—OH)、羰基(—C=O)和氨基(—NH2)等基团,显著提高了吸附性能,对Cd2+的吸附量较改性前增加107.12%.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说明吸附速率由材料表面活性位点决定,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对Cd2+的吸附机制主要是配位作用、表面沉淀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和阳离子—π键作用,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改性后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容量仍保持在初始吸附量的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研究成果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所制备的壳聚糖改性生物炭可应用于镉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改性生物炭固定床对模拟湖库水体中Mn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洁  叶志隆  王佳妮  蔡冠竟 《环境科学》2022,43(11):4971-4981
湖库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水资源,而湖库饮用水中锰离子(Mn2+)的季节性超标成为威胁人类的生活健康和社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开展了NaOH改性生物炭的静态吸附研究,并考察了热解温度(400、500和600℃)和改性条件(未改性、碱前处理改性和碱后处理改性)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碱前处理改性能提高生物炭的吸附容量,在400℃时获得最大吸附容量为41.06 mg ·g-1.之后,开展了改性生物炭固定床对Mn2+的动态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碱改性生物炭在静态吸附状态下的吸附能力越强,其在固定床动态吸附过程中的穿透点(ct/c0=0.1)和饱和点(ct/c0=0.9)时间越长;当分别提高Mn2+初始浓度和进水流速时,固定床吸附的穿透点时间由360 min分别缩短至160 min和200 min,饱和点时间由865 min分别缩短至700 min和600 min.Thomas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生物炭固定床吸附过程,表明动态吸附过程中,生物炭对Mn2+的去除由化学吸附主导,研究结果可为实际运行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纳米磁性磷酸二氢钙对Cd的吸附、回收与再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Ca(H2PO42、铁盐与亚铁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成纳米磁性材料Ca(H2PO42@Fe3O4(NMCDP),研究其对Cd2+的吸附、回收与再生效果.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显示,NMCDP粒径约60 nm,稳定性良好,饱和磁化强度为30.9 emu·g-1.吸附动力学表明,NMCDP对Cd2+的吸附1 h之内即可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表明,NMCDP对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42.50 mg·g-1.在pH值由2增加到3时,吸附量随溶液初始pH值的升高而增加,当pH值大于3后,逐渐保持稳定;溶液中共存离子Na+、Mg2+、Cu2+对材料吸附Cd2+均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Cu2+ > Mg2+ > Na+.采用0.01 mol·L-1 HCl与EDTA-Na2均可解吸出部分吸附的Cd2+,以EDTA-Na2解吸率较高,达到68%,从而实现NMCDP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KOH改性污泥生物炭(SB-KOH)的制备条件,研究了各因素之间对生物炭吸附性能的交互影响,并且探讨了KOH强化生物炭吸附能力的机制.同时,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pH对SB-KOH吸附Pb(Ⅱ)的影响,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KOH浸渍浓度是最显著因素,较高浸渍浓度有利于提高SB-KOH的吸附性能;增加KOH浸渍浓度和升高热解温度可以协同提高SB-KOH的吸附性能;最佳制备条件为2.5 mol·L-1的KOH浸渍浓度、7 h的浸渍时间、631 ℃的热解温度和44 min的热解时间.KOH改性后的污泥生物炭表面粗糙, 比表面积增大,微孔数量增加,SB-KOH的比表面积为141.22 m2·g-1,是原污泥生物炭(SB,5.93 m2·g-1)的24倍,改性后的生物炭碱性提高、K元素含量增加.SB-KOH吸附Pb(Ⅱ)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多分子层混合吸附,膜扩散是主要的速率控制步骤,增加溶液pH、提高温度可促进吸附.吸附机制涉及矿物沉淀(Qmp)、离子交换(Qie)、含氧官能团的络合(Qoc)和金属π键结合(Q),不同吸附机理的贡献顺序为:Qmp(143.5 mg·g-1)>Qie(39.67 mg·g-1)>Qoc(8.56 mg·g-1)>Q(1.65 mg·g-1),KOH改性强化了生物炭对Pb(Ⅱ)的矿物沉淀和离子交换吸附量.本研究丰富了KOH改性污泥生物炭的制备理论,阐明了SB-KOH吸附Pb(Ⅱ)吸附机理及其影响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植物生物质资源化利用,选择5种生物质材料制备生物炭,通过比较5种生物炭材料的磷吸附能力,筛选出了2种磷吸附效果较佳的材料,并探明了筛选生物炭材料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5种生物炭材料中,仅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磷具有吸附能力.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表明,水稻秸秆生物炭对废水中磷的吸附能力强于玉米秸秆生物炭,理论最大吸附量为:水稻秸秆生物炭(9.78 mg·g-1)>玉米秸秆生物炭(0.39 mg·g-1).水稻秸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148.30 m2·g-1)和总孔体积(0.11 cm3·g-1)远高于玉米秸秆生物炭8.26 m2·g-1和0.03 cm3·g-1,同时水稻秸秆生物炭有更高的Mg、 Ca、 Fe和Al元素含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磷吸附的最佳pH为酸性;在不同的pH范围内(3.0~11.0),水稻秸秆生...  相似文献   

12.
戊二醛交联酵母菌对Zn2+,Cd2+和Hg2+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简单的方法制备机械强度高的交联酵母菌.考察菌体吸附Cd2 的影响因素,包括交联剂的用量,pH,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研究菌体对不同质量浓度的Zn2 ,Cd2 和Hg2 的吸附率.结果表明,戊二醛的最佳用量(体积分数)为1.0%,菌体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为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相对于未交联菌,交联酵母菌对Cd2 的吸附容量提高2倍;pH实验表明,交联酵母菌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受酸度影响小.用于冶金厂废水的处理结果显示,0.050 0 g的交联酵母菌,对5.3 mg/L的Cd2 污水的去除率为80.6%,用0.1 mol/L的EDTA再生该吸附剂,Cd2 的解析率达92.1%.  相似文献   

13.
党娅琴  邢英 《地球与环境》2022,50(5):666-675
为了探究稻壳生物炭吸附溶液无机汞(Hg2+)和甲基汞(MeHg+)的特征,研究了不同稻壳生物炭用量和溶液pH对汞吸附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当溶液中无机汞浓度为50 mg/L且pH为7.0时,施用50 mg生物炭后,生物炭对无机汞的吸附在18 h后达到平衡且最大吸附量为23.52 mg/g;当溶液中甲基汞浓度为30 ng/L且pH为4.0时,施用20 mg生物炭后,生物炭对甲基汞的吸附量在3 h后达到吸附平衡且最大吸附量为58.54 ng/g。生物炭对无机汞和甲基汞的吸附研究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准二级模型,其中准二级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说明该吸附作用过程更倾向于化学吸附。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都能很好的拟合稻壳生物炭对无机汞的等温吸附,而稻壳生物炭对甲基汞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稻壳生物炭对总汞和甲基汞的吸附机制主要为离子交换、静电吸附、沉淀以及络合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稻壳生物炭修复汞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BS+DAS复配修饰膨润土吸附Cr(Ⅵ)和Cd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两性-阴离子复配修饰膨润土对Cr(VI)和Cd2+的吸附性能差异及其机理,并为两性复配修饰黏土矿物治理重金属污染水体提供依据,采用阴离子型有机修饰剂1-癸烷磺酸钠(DAS)复配修饰两性修饰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或BS)修饰膨润土,研究各供试土样对Cr(VI)和Cd2+的等温吸附曲线及不同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条件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修饰土样对不同类型重金属离子(Cr(VI)和Cd2+)的吸附曲线,其对Cr(VI)和Cd2+的平衡吸附量均呈现BS+150DAS(150%CEC DAS复配修饰膨润土)BS+100DASBS+50DASBS+25DASBSCK(膨润土)的趋势,且对Cr(VI)、Cd2+的最大吸附量(qm)分别为85.92 mmol·kg-1(100BS+150DAS)和321.89 mmol·kg-1(100BS+150DAS).各供试土样对Cr(VI)和Cd2+的吸附均表现为自发、焓增和熵增的特征,升温可增加其对Cr(VI)和Cd2+的最大吸附量.酸性环境有利于各修饰土样对Cr(VI)的吸附,而不利于对Cd2+的吸附.离子强度增加均降低了各修饰土样对Cr(VI)和Cd2+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粗多糖对Cd2+的吸附性能,采用不同方法(稀酸法、稀碱法及超声-冻融-加热法)由海洋硅藻提取粗多糖,并进一步揭示硅藻粗多糖对Cd2+的吸附潜力.通过对比不同方法下粗多糖的组分质量分数(总糖、蛋白质和硫酸基)及其对Cd2+的吸附量,筛选出优质的粗多糖吸附材料,利用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SEM(扫描电镜)浅析粗多糖对Cd2+的吸附机制,采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详细探讨其对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①超声-冻融-加热法比稀酸法、稀碱法所提取的粗多糖的总糖质量分数高,分别为31.39%(480 nm)、26.74%(490 nm);蛋白质杂质质量分数为7.09%,硫酸基质量分数为2.86%.②硅藻类细胞壁具有微孔结构,主要是由硅藻壳、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组成,提取出的粗多糖表面均含有氨基、酰胺基、羰基、羟基等官能团,为其吸附重金属离子提供可能性.③超声-冻融-加热法在3倍体积乙醇沉淀时提取的粗多糖对Cd2+吸附量最大,为353.12 mg/g;该粗多糖对Cd2+的吸附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有化学吸附参与;相比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数据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该粗多糖对Cd2+的吸附主要为单层吸附.研究显示,利用超声-冻融-加热法提取出的硅藻粗多糖对Cd2+的吸附量为353.12 mg/g,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生物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小麦秸杆对水中Pb(2+)和Cd(2+)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谭光群  袁红雁  刘勇  肖丹 《环境科学》2011,32(8):2298-2304
以农业废弃物小麦秸杆为吸附材料,探讨了小麦秸杆对Pb2+、Cd2+的吸附特性,重点研究了吸附时间、离子浓度、溶液pH值等对小麦秸杆吸附Pb2+、Cd2+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大,在pH 2.0~6.0范围内,吸附量随溶液初始pH值的升高而升高.小麦秸杆吸附Pb2+、Cd2+的速度快,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天然非金属矿物对Cd2+的吸附性能,采用MT(蒙脱石)和HP(海泡石)为前驱材料,依次通过酸纯化和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后合成了有机非金属矿物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手段对2种改性材料〔SDS-MT(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蒙脱石)和SDS-HP(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海泡石)〕吸附Cd2+的机制进行探究,并对吸附过程分别进行了动力学拟合和等温吸附方程拟合.结果表明:①SDS-MT和SDS-HP吸附模拟废水中Cd2+的效果分别比未改性的MT和HP平均提升约40%和19.5%. ②改性过程没有改变2种前驱材料的基本结构,但引起其元素质量分数、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的改变. ③SDS-MT、SDS-HP对模拟废水中Cd2+的吸附量受溶液的pH影响较大,最大吸附量分别达16.54、9.24 mg/g,2种改性材料对模拟废水中Cd2+的吸附过程能较好地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且其平衡传质时间较短. ④SDS-MT对模拟废水Cd2+的吸附模型较满足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推测SDS-MT是一种有限吸附位点的吸附剂,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而SDS-HP则较好的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研究显示,对2种天然非金属矿物材料的有机改性能够有效提升材料对Cd2+的吸附容量,发挥材料的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鸟粪石-沸石复合材料对水中镉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氧化镁负载沸石回收污水中氮磷得到的鸟粪石-沸石复合材料(STR-NZ)为吸附剂,用于对水体中重金属镉的吸附去除.实验采用SEM-EDS、XRD和FTIR等手段对STR-NZ材料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投加量、初始pH和反应时间等对STR-NZ材料去除水中Cd~(2+)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镁负载沸石材料主要以鸟粪石沉淀的方式实现对水中磷酸盐和氨氮的回收;STR-NZ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量随pH的增大呈先增加后趋于平衡的趋势,当Cd~(2+)的初始浓度为50 mg·L~(-1)时,STR-NZ的最佳投加量为0.2 g·L~(-1),Cd~(2+)最大吸附量为249.35 mg·g~(-1), STR-NZ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d~(2+)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STR-NZ主要通过Cd_5(PO_4)_3(OH)沉淀的方式实现对水中Cd~(2+)的去除.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接法和后嫁接法成功制备出骨架掺杂Al原子,孔道表面接枝大位阻含胺基基团的双功能介孔硅基吸附材料.采用SAXRD、TEM、FTIR、NH3-TPD等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双功能AN-SBA-15具有有序的二维六方介孔结构,孔道表面的Al-OH与胺基不会发生自发复合反应.对模拟废水中Cd~(2+)和Cr_2O_7~(2-)的同时吸附去除实验研究表明AN-SBA-15具备同时吸附废水中Cd~(2+)和Cr_2O_7~(2-)离子的能力,吸附最佳pH值为5.0,吸附在40 min就达到平衡.AN-SBA-15对Cd~(2+)和Cr_2O_7~(2-)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层吸附.由Langmuir模型拟合出的AN-SBA-15对Cd~(2+)和Cr_2O_7~(2-)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25.9 mg·g~(-1)和156.5 mg·g~(-1).此外AN-SBA-15具备良好的脱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