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第一次湖泊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15日至20日在杭州举行.这次会议是受中国科学环境委员会的委托,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和杭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筹备召开的.从事湖泊环境监测、教学、科研单位、及湖泊环境主管部门的代表8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报告55篇,内容涉及湖泊环境监测和评价方法、湖泊水质富营养化、农药和重金属污染、湖泊生态系统、水利工程对湖泊环境影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国际湖泊环境保护和管理会议于1990年9月5日至9日在杭州召开。这次会议由国家环保局、中国环科院和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主办。会议正式代表373人,其中有来自世界五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的149位国外科学家。国内绝大部分省市均有代表参加。这次会议是历届国际湖泊环境保护和管理会  相似文献   

3.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8):577-577
2007年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安徽合肥召开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席了会议,并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湖泊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部署了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周生贤说,继对松花江作出休养生息部署之后,要痛下决心,实行更高水平、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治理重点湖泊,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的工作计划,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持召开的全国区域性大气污染与防治会议,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三日到十七日在杭州召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领导同志主持了会议。浙江省环保局的领导同志到会并讲了话。 出席会议的有各省、市环保机构、国务院有关部、大专院校、中科院有关所、气象系统和部队科研部门等86个单位一百二十七名科技与情报工作者;并有23人列席了会  相似文献   

5.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前后,我国卫生、水文、环境等各系统纷纷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在1979年环境科学学会监测分会年会上提出了环境监测的质量问题。1982年监测总  相似文献   

6.
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全国环境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于1990年12月4日~9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全国55个单位的13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95篇,包括大气和风环境、水环境和水质、土壤环境以及降噪等有关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和环境工程等方面,这些论文较好地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会议期间,代表们不仅讨论了学术问题、交流了经验、传递了信息,并且增进了彼此的友谊。这次大会对发展我国环境科学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学会和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联合召开的全国SO_2综合防治学术会议,于84年lO月21~25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城乡建设环保部、煤炭部、化工部、冶金部、电力部、轻工业部、建材部、航空部、中科院、大专院校及部分省市62个单位的专家、教授和专业人员77名代表。  相似文献   

8.
简讯     
太湖环境质量调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由江、浙两省环保局主办,无锡市环保局、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和嘉兴地区环保办共同主持,邀请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学院、无锡市环境监测研究所、无锡电影胶片厂、嘉兴地区环境监测站等单位参加的“太湖环境质量调查研究”协作组,自1980年以来,先后组织化学、地理、生物、数学等多专业力量,开  相似文献   

9.
简讯     
浙江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水质网络会议十一月初在温州市召开。会议特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章亚麟作了分析质量控制的学术报告,省站有关同志就实验室基础、数据处理和数理统计、永质监测质量保证、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等基础知识作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必须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这就是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我国环保工作的发展。在强化监督管理方面,主要是贯彻新老“八项制度”,实现环境管理从定性向定量、从浓度向总量、从单项治理向综合整治的转变。然而无论是“八项制度”的贯彻还是“三个转变”的实现,都离不开环境监测工作。为了适应环境管理这一新形势,第四次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提出“八五”监测工作的总目标是:“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为环境管理提供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11.
太湖日成层现象的监测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是湖泊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其结构特征对湖泊水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以长期定点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太湖水温结构特征,证明了浅水型湖泊日成层现象的存在,并利用一维k-ε紊流模型模拟研究了太湖日成层现象的水温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12.
由浙江省声学学会、环境科学学会、环保产业协会、物理学会中有关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联系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交流会于2 0 0 4年4月1 6日~1 7日在嘉兴市召开。参加会议的除浙江省有关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环境监测、生产厂家等代表外,还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香港等省市的33个单位71名代表。浙江省环保局、嘉兴市领导与会并讲了话。大会邀请同济大学洪宗辉、毛东兴教授和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吕玉恒高工就声屏障、声品质和噪声控制进展作了专题报告。会议期间交流论文1 9篇,1 1个厂家企业展示和交流了他们的产品、仪器…  相似文献   

13.
环境监测现场室管理工作是环境监测中一项基础性管理和技术工作,监测现场的管理工作是否科学有序,关系到环境监测效率的高低,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完整性和公正性也有着十分重要影响。因此,做好环境监测现场室管理工作已成为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性科学技术。文中从环境监测现场室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出发,进一步进行探索研究,力求环境监测现场室管理工作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正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记者会,邀请了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就"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记者:今年京津冀雾霾的成因究竟是什么?接下来环境保护部又将采取怎样更有力的措施,让老百姓尽早地感受到治霾的成果。吴晓青:2月20日至26日,我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空气污染,而且空气重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针对出现的重污染天气,我们联合有关省市紧急启动了一些  相似文献   

15.
国内消息     
“农药污染及防治”专题情报协作组筹备会议,于6月初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由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环保办公室共同筹备。国务院环保办公室、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协作中心组、中科院、化工、农业、卫生、商业、海洋、水产等部门,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共8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上作了学术报告,交换了资料。代表们针对我国农药污染状况、农药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许多积极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不同生态分区的湖泊在成因、类型、演变过程、营养物效应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同时湖泊流域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湖泊普遍受人类扰动大,科学地筛选出不同生态分区的参照湖泊是建立生态分区湖泊营养物基准的重要基础。详细介绍了参照湖泊筛选的主要程序、筛选的指标体系和筛选方法,论述了筛选出参照湖泊后的量化评价和检验的方法,以去除不满足要求的参照湖泊。针对中国湖泊特点,分析了中国不同生态分区参照湖泊确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指导不同生态分区参照湖泊的确定。  相似文献   

17.
“湿碱法治理含氟烟气技术鉴定会”于1981年12月在浙江省衢州化工厂一○二分厂召开。会议由冶金部环保办公室主持,来自全国科研、设计、院校、八大铝厂及部分中小铝厂等有关22个单位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听取了该厂湿碱法治理含氟烟气装置的设计、试验研究、运行总结及环境监测报告,并进行了现场检查和指标考核。经充分讨论,一致认为:①该净化装置经两年运行的  相似文献   

18.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环境监测实验室作为环保系统的基层单位具有污染环境的潜在风险,在环境监测实验室推行HSE管理体系意义重大。介绍了HSE管理体系在内江市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应用,这是环境监测实验室走向标准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的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湖泊的富营养化模型是防治、修复和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决策工具.按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将湖泊富营养化模型分为简单回归模型、水质模型、生态模型和生态-水动力水质模型,并分别回顾了四类模型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发展趋势,强调不确定理论、3S技术、耦合模型是今后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研究的重点,应在此基础上建立通用的模拟、预测、评价和优化模型,为湖泊富营养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湖泊的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湖泊的富营养化模型是防治、修复和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决策工具.按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将湖泊富营养化模型分为简单回归模型、水质模型、生态模型和生态-水动力水质模型,并分别回顾了四类模型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发展趋势,强调不确定理论、3S技术、耦合模型是今后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研究的重点,应在此基础上建立通用的模拟、预测、评价和优化模型,为湖泊富营养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