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椒江口海域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在沉积物和生物体中的富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椒江口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7种重金属的浓度水平,评价了各种重金属在沉积物和生物体内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重金属Cr、Cu、Pb、Cd、Zn、As和H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57、7.37、1.89、0.18、36.99、1.57、0.018μg·L-1;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Pb、Cd、Zn、As和Hg的浓度分别为30.11、30.62、32.61、0.106、68.56、2.48、0.027×10-6;生物体内除了鲻鱼中未检出Zn外,七种重金属在缢蛏、鲻鱼体内均有检出,且缢蛏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鲻鱼体内重金属的含量.Cr、Cu、Pb、Zn、As在沉积物中富集系数高于生物体内,Cr、Zn、Hg、Pb在鲻鱼中的富集系数大于缢蛏中.  相似文献   

2.
深圳海域养殖牡蛎卫生质量状况(Ⅰ)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2年1月~2004年2月深圳海域12个站位养殖的3种牡蛎体内重金属Cu、Zn、Pb、Cd、Hg、As、Cr的检测资料,分析了近期深圳海域养殖牡蛎的重金属含量与卫生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含量Cu为ND~548,Zn为ND~14496,Pb为ND~2.40,Cd为ND~4.20,Hg为ND~0.16,As为ND~3.20和Cr为(ND~1.79)×10 6湿重,其中珠江口、深圳湾的近江牡蛎重金属含量普遍要高于大亚湾、大鹏湾的长牡蛎和褶牡蛎。参照NY5073 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对深圳海域养殖牡蛎重金属残留的卫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海域养殖牡蛎体内超标的重金属主要有Cu、Zn、Pb、Cd、As,养殖牡蛎卫生质量欠佳。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厦门贝类养殖区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对贝类养殖区海水、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进行分析,并对贝类养殖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质量评价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贝类养殖区海水中Cu、Pb、Cd、Z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6 μg/L,1.23 μg/L, 0.05 μg/L,6.28 μg/L,0.033 μg/L,1.01 μg/L;沉积物中Cu、Pb、Cd、Z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0×10-6,39.5×10-6,0.07×10-6,97.3×10-6,0.05×10-6,7.20×10-6.生态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贝类养殖区海水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处于清洁水平.养殖区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属于较清洁水平.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Hg、As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于Cu、Pb、Zn,表明和Hg、As、Cd的潜在危害大于Cu、Pb、Zn,但整个养殖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危害属于轻微,养殖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4.
北方海洋生态站几种经济动物体内5种重金属残留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北方海洋生态站生态监测海域几种贝类、鱼类体内Hg、Cd、Pb、As、Cu残留量及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且评价了这些经济动物的生物质量。结果表明:贝类Hg的含量(×10-6湿重以下同)为未检出~0.026,As为0.330~1.361,Cu为0.67~14.04,Pb为0.022~1.02,Cd为0.086~3.90;鱼类的Hg含量为0.001~0.017、As为0.672~0.998、Cu为1 35~5.90、Pb为0.016~0.57、Cd为0.006~0.45。扁玉螺体内重金属残留量季节变化明显;生物体内Hg和Cu的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食品中限量卫生标准,其他重金属含量均有超标现象,Cd最严重。  相似文献   

5.
2002年3月至2003年7月对福州近海养殖牡蛎中的重金属(Hg,Pb,As,Cd)、石油烃、DDT、BHC、多氯联苯和微生物(粪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福州海区内的牡蛎中的Hg、DDT、BHC、多氯联苯、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符合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部分海区牡蛎体内Pb、石油烃的含量超标;牡蛎中的As、Cd、粪大肠菌群、副溶血性弧菌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红树林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风险。为了掌握广东湛江湾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现状,为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支撑,本研究沿湛江湾红树林分布区域采集了25个沉积物样品,分析评价了重金属的含量、相关性、富集程度和生态风险,并讨论了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红树林沉积物中Cu、Pb、Zn、Cr、Co、Ni、As、Cd、Mn、Hg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62±6.86)×10?6、(16.70±12.13)×10?6、(29.68±21.33)×10?6、(24.17±23.32)×10?6、(2.48±2.17)×10?6、(7.22±5.19)×10?6、(4.97±4.15)×10?6、(0.14±0.08)×10?6、(118.80±115.23)×10?6、(0.16±0.04)×10?6,其中,Cd、Hg的含量分别是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2.41倍和2.06倍,富集程度高于其他元素;红树林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为自然来源,Cd受人为输入影响含量偏高,Hg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为轻微污染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Cd、Hg两种元素均为中等污染和中等到强潜在生态风险,是研究区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罗源湾多介质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9月对罗源湾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Cu、Pb、As、Hg、Zn、Cd的含量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海水各重金属浓度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均小于渔业水质标准,同198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各种重金属的浓度都有所增加;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基本上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生物体中重金属的含量除牡蛎Cd严重超标外,其余均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海域江豚体内重金属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北部湾海域江豚的肌肉、脂肪、肝脏、胰脏、心脏、肺脏、肾脏、胃和肠管道等器官组织样品中的Cd、Cu、Zn、Pb、Cr、Ni、 Fe、Mn、Hg和As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使用标准物作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江豚体内各器官组织中的Cd、Cu、Zn、Pb、Cr、Ni、Fe、Mn、Hg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37.9)×10-6、(6.20~101.9 )×10-6、(24.38~181.5) ×10-6、(ND~1.85) ×10-6、(10.60~13.35)×10-6、(1.68~3.15)×10-6、(111.45~1413.8)×10-6、(0.35~12.43)×10-6、(0.21~34.36)×10-6和(0.28~3.81)×10-6(干重).江豚体内重金属含量高低的基本趋势是Fe>Zn>Cu>Cr>Ni>Cd>Mn> Hg>As>Pb.肝、肾脏等内脏器官中的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肌肉及脂肪组织中的含量;胃组织中没有测出Pb的存在.与渤海和黄海江豚比较,北海湾海域江豚体内各种重金属的含量介于渤海和黄海江豚之间,说明该地区海域已受到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大连近岸海域表层海水、沉积物和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大连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Zn、Cu、Cr、Cd、Pb、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2、1.21、0.59、0.13、0.104、0.038 g/L、51.810-6、11.210-6、20.410-6、0.0710-6、13.510-6、0.02110-6,贝类体内Zn、Cr、Cd、Pb、Hg的平均含量为10810-6、0.3610-6、1.2510-6、0.1110-6、0.01610-6。沉积物重金属富集能力高于生物;沉积物、扇贝和牡蛎分别优先富集Pb、Cd和Zn元素。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大连近岸海水中各种重金属生态风险和贝类食用安全风险较低,但沉积物中Hg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湛江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湛江港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Cu、Pb、Zn、Cd和Hg的含量,并与有机质含量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同时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湛江港海域沉积物中Cu、Pb、Zn、Cd和H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9.5~27.2)×10-6、(24.4~68.1)×10-6、(15.7~115.2)×10-6、(未检出~0.202)×10-6和(0.026~0.167)×10-6,平均含量分别为17.6×10-6、36.9×10-6、67.0×10-6、0.065×10-6和0.091×10-6。除Pb与Hg之间,各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除Pb和Cd之外,各种重金属与有机质之间相关系数较高。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湛江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均较小,属轻微生态危害。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Hg>Pb>Cd>Cu>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