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再生有色金属(铜、铝、铅、锌)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进步,制定《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再生有色金属(铜、铝、铅、锌)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  相似文献   

2.
建立化学工业园区是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整合化工园区内的物质流则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园区化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介绍了环境友好材料理念的内涵;阐述了环境友好材料理念在化工园区规划中的作用,包括环境友好材料理念在单一化工工艺流程中、企业层面和园区层面的运用;并以福建化工园区建设为例,构建环境友好化工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3.
冉丽君  梁鹏  梁睿  崔积山 《化工环保》2016,36(6):692-695
介绍了我国化工园区基本情况和布局现状,指出了化工园区布局不合理、城市规划源头缺少环境风险控制要求、后期规划实施和控制不利导致环境风险累积、已属末端的园区规划环评无法改变不合理的空间布局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布局新建化工园区、从城市规划源头控制环境风险、推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针对现有城市开展环境安全评估、推进现有园区清理整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防治再生铝企业因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规范污染治理行为,推动再生铝行业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我部组织起草了《再生铝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保护部水环境管理司负责人向媒体通报,一些地方落实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硬任务进展较慢,距离"水十条"时限要求有不少差距。为更好推进工作,环境保护部近日制定印发《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任务推进方案》,要求以硬措施落实硬任务:各地方人民政府和园区管理机构是落实硬任务的责任主体,要不折不扣完成"水十条"要求;各牵头负责部门要加大调度和信息公开力度,  相似文献   

6.
信息动态     
正中国化工环保协会组织开展园区危险废物调研2016年4月13~14日,中国化工环保协会组织开展了对如东和泰兴化工园区的危险废物调研工作,并组织召开了座谈会。调研组与园区和企业针对目前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企业和园区普遍反映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处置费用过高以及废盐废水等副产物缺乏综合利用的渠道等,同时提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程序亟待简化,危险废物的鉴定、界定等问题需进一  相似文献   

7.
正安监总局近日印发《安全生产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在"十三五"期间拟制定标准362项,其中强制性标准231项。《通知》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构建了职业健康和工贸标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完善。2006—2015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共组织制定发布470项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涵盖了安全风险较大的行业领域;为加强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对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起到重要作用;比对国际先进安全生产标准,修改完善矿山、  相似文献   

8.
正工信部、环保部共同制定的《对二甲苯项目建设规范条件》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份文件明确,新建、改扩建的PX项目厂址应位于污染治理和环境风险防范设施齐全并经规划环评的化工园区内。《规范前提》指出,为促进PX行业健康发展,严格新建项目建设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下列标准废止。一、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冶炼渣(GB 16487.2—2017)。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防治石油化工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石油化工企业。 1.标准的分级石油化工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二级: 第一级: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石油化工企业或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立即执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膜材料应用于化工废水回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再鹏 《化工环保》2006,26(1):17-20
调查了使用膜材料的化工废水回用工程的若干案例后,总结了目前使用膜材料化工废水回用工程的经验和教训。为使化工废水回用目标顺利实现,应做到:要认认真真地做试验,要以试验为基础;按科学研究的规律,开发废水回用的全流程技术;明确职责,开好车,加强装置的日常操作管理;开发、使用有针对性的清洗约剂;充分利用废水处理的成熟技术。建议新建项目废水处理的目标应直接定在回用,而不是达到排放标准;膜材料、废水回用技术术语、使用标准等应规范化,制定、修订废水回用于锅炉补充水、循环冷却补充水、杂用水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质调节—混凝沉淀—厌氧水解—缺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处理某化工园区以氟化工和精细化工废水为主的工业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废水经处理后,COD=35 mg/L,TN=5.2 mg/L,ρ(NH3-N)=3.1 mg/L,TP=0.15 mg/L;COD,TN,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1.1%,67.1%,70.5%,89.3%;出水达到DB 32/T1072—2007《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排放标准。工程设计规模1.0×104 m3/d,工程总投资约5 000 万元,直接运行费用1.50 元/m3。每年减少COD,TN,NH3-N,TP的排放量分别约为1 324.6,38.69,11.05,4.56 t。该工程的实施明显改善了区域水环境,为太湖流域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深圳市1996—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呈现典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至2007年,这4个环境指标已经全部跨越拐点,目前处于EKC的右侧。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管理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深圳EKC的演变主要是由GDP增长、环保投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技术进步等因子驱动的。  相似文献   

14.
油脂工业废水的回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任刚  李玉华 《化工环保》2005,25(4):305-308
以某油脂化工厂排放的达标废水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微絮凝-直接过滤、二级活性炭吸附、二氧化氯氧化消毒串连的深度处理工艺,并在小试基础上进行了油脂废水再生回用的工业化试验研究,处理规模为400m^3/d。处理后出水中COD、浊度、色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含量、细菌总数等均满足市政供水水质标准。回用水可作为碱化车间和油脂预处理车间的生产补充用水。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沉淀—混凝—软化工艺对江苏某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进行物化法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废水再进行蒸发结晶,回收工业盐及冷凝水,最终实现了电厂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实验结果表明:在化学沉淀p H为9、混凝剂聚合硫酸铝铁(PAFS)加入量为2.5 m L/L、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加入量为2.0 m L/L的条件下,废水浊度可降至4.13 NTU,废水中的重金属、氟离子以及悬浮物被有效去除,预处理后废水的水质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蒸发结晶处理得到的工业盐和冷凝水分别符合GB/T 5462—2003《工业盐》的国家精制工业盐二级标准和GB 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的给水标准;脱硫废水的工业盐产率量为30 g/L。  相似文献   

16.
石油炼制行业新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鹏  潘峰  莫欣岳  马岩  段超越 《化工环保》2015,35(5):526-530
分别介绍了旧标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新标准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核心内容。从适用范围、排放限值和污染控制因子3个方面分析了石油炼制行业新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In China, controll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sulting from solid waste (SW) and hazardous waste (HW)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essing task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annual generation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 (ISW) in China exceeded 0.6 billion tons in the 1990s, and is increasing every year. Although ISW management has been strengthened in recent years, about 40% of SW is put in uncontrolled landfill without appropriat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from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the cumulative ISW uncontrolled landfill in China had reached 6.6 billion tons by the end of 1995, occupying around 55 000 hectares of land. Although some major uncontrolled landfills were constructed, nonetheless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resulted from the use of low-standard liners and poor management. Furthermore, about 20 million tons of ISW was discharged into the environment illegally, and a third of this waste was discharged directly into water bodies, making ISW one of the greatest pollution sources for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resulting from SW occur about 100 times a year in China,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frequently arise because of ISW pollution. The practices of SW management, treatment, and disposal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in China, and for a long time the management of SW pollution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compared with water and air pollution management. China faces problems such as the insufficiency of manage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adequa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y, and a lack of qualified technicians. At present, most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y cannot meet the requests for solid waste pollution control. In order to protect, restore,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na and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afe manage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and hazardous wastes is a pressing challenge. In recent year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SW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investment to develop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has increased. In 1995, the Law for Solid Waste Pollution Protection was issued, and work on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began to be legally managed. SW treatment and disposal facilities have been constructed, and now operate in some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particular, rapid improvements have been seen in ISW recycling, collection, and disposal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and regional HW management. All the figures in this paper are from 1995, and represent the situation in China in that year. Received: April 18, 2000 / Accepted: May 15, 2000  相似文献   

18.
范真真  罗霂  郭丽  梁睿  吕巍 《化工环保》2019,39(2):213-219
随着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化生产的国家。而由页岩气开发伴随的地下水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亦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分析中美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政策、管理模式,提出加快完善我国页岩气开发环境管理体系及环境监管的建议:1)形成页岩气开发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2)强化页岩气开发的区块规划环评,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资源利用上线要求;3)规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高页岩气环境管理要求;4)在制定页岩气开发污染控制相关标准时纳入开采工艺过程的环保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总结近年来我国静脉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并分别从定位规划、市场环境、政策法规、园区管理、公众意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我国静脉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静脉产业园区建设的一系列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炼油废水处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原油性质日趋恶劣、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的形势,介绍了炼油废水的处理现状,分析了炼油废水在达标排放、处理回用、运行成本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源头挖掘节水减排潜力、实施装置排水分级控制与高浓度废水预处理、对废水处理场进行适度改造和补充完善、开发含盐废水处理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