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在突尼斯,地震灾害和危险性评定的实践是一个非常新的研究领域。事实上,该类研究只是自1990年以来,纳入有关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国家计划大纲中才得以开始的。该计划为突尼斯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增进知识、传播技术的机会,同时将为自身抗震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持。突尼斯地震设计规范(Petrovski等,1992)尚未出版,目前正在完成之中。  相似文献   

2.
<正> 应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邀请,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所属地震预报委员会主席、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地震学家埃维森教授于1985年10月7日至26日来华讲学、参观和访问。其间于19日至24日来南京参观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20日、21日上午埃维森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地震危险性评定、地震预报及其假设检验”  相似文献   

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由于马来西亚地震活动性低,所以地震危险性评定并没有得到重视。然而,在加里曼丹岛东北角的沙巴州存在局部地区的小、中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同样,马来西亚半岛的西海岸遭受苏门答腊外大震长周期波的侵袭,地面运动可能会被放大。东南亚地震学与地震工程联合会(SEASEE)承担了1982~1984年地震危险性减灾计划,进行了包括编制马来西亚地震构造图在内的一些地震学研究(图1)。  相似文献   

4.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印度的地震危险性评定研究始于1897年阿萨姆M=8.6级地震之后。印度地质调查局在R.D.Oldham管理领导下开始编写出版“地质调查局研究报告”时,给出了大量详细的破坏性观测资料。更早一点,T.Oldham出版了一册地震目录,收录到至1869年为止的确信在印度发生的地震(Oldham,1883)。著名的比哈尔—尼泊尔地震过后,1934年印度地质调查局定性地编制了印度第一幅地震区划图,将印度划分为严重、中等和轻度到无破坏性三个地震带。1962年,印度标准局(后来的印度标准机构)发布了第一个抗震结构设计实用规范。它包括了建立在多学科方法之上的第一张印度综合地震区划图。在某种意义上说,重要破坏性地震的等震线形状、震中分布图和区域构造是本研究中最重要的输入资料。作为该标准广泛使用的一个结果,规范在1966年进行了修订,1970年再次进行修订。这些修订,增加了地震学的补充资料,反映了一个建筑与结构设计更合理的方法。第四版于1984年出版(IS:1893~1984),对荷载因子、N值场数据、基底剪切和振型分析等方面作了许多彻底修改。修改了表达地震危险性的平均加速度谱,包括零百分比阻尼曲线。  相似文献   

5.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当1961年6月M6.7级地震完全摧毁了Afar盆地西部边缘附近的一个小镇时,人们强烈地意识到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的重要性。此后,又发生了若干破坏性地震,使得进一步增强了对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的要求。随后,在1973年,埃塞俄比亚的第一部建筑规范中,增加了地震区域设计要求和可采用的地震危险性图。Gouin(1979)对埃塞俄比亚和非洲角进行了综合地震研究,这项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地震目录是该地区目前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的最重要的基础资料。Gouin(1976)采用一系列烈度衰减曲线,出版了北非西部和东部的地震概率图。Gouin的工作得到了修正,主要是采用了区域烈度衰减关系,并增加和修订了该地区的地震目录(Asfaw,1988)。目前,在建设中已广泛采用了地震危险性评定。  相似文献   

6.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关于不列颠与爱尔兰,Salibury勋爵在1883年写道:“三个王国中最不可能一致的部分是爱尔兰,因此,爱尔兰有一幅醒目的地图”(Andrews,1975)。就地震活动来说,爱尔兰是个极不一致的地方——没有地震危险性图。的确,在爱尔兰还没有出版过仪器定位的地震分布图。  相似文献   

7.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在尼日利亚,地震危险性评定和地震活动性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该国在非洲属少震区,用于这方面研究的基础资料几乎为零。但是,1983年11月在几内亚西北发生的大地震使得人们提高了对地震危险性的认识。此后,1984年7月~8月的地震,使尼日利亚西南部的Ijebu—Ode地区强烈有感(Onuoha,1985;Ajakaiye等,1987;Onuoha,1988)。这些地震事件广泛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为此,尼日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了“自然灾害国家技术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专门责职是:检测导致尼日利亚发生地震的所有因素,并评估其危险性的真实性;对重要设施建设(如大坝、炼油厂、桥梁等)建立抗震设计标准;给出允许反应谱标准以及对可能发生在尼日利亚的任何地震的有效措施;该委员会的名称已改为“地震现象国家技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在日本,最早对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科学、实用的研究是河角广(1951),他采用了599~1949年间发生的342个地震,把该时间段地震活动水平假定不变,而假设地震的发生为一个简单泊松过程。应指出,该历史地震目录是极为不完善的。其结果分别以75年、100年和200年时段的预测峰值加速度等值线来表示(图1)。此图称作“河角广图”,该图及其修订版在70年代前一直被广泛采用,作为供土木结构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用的区划图。继河角广开创性研究领域的是,采用类似的资料通过不同方法广泛开展了地震危险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国家地震局、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发起的,是我国响应“国际减灾十年”的一项活动,也是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大陆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回顾了地震危险性评定方法的要点之后,提出了一种评定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的新方法。这一方法的要点是:(1)用现在流行的方法对地震活动性进行统计分析和潜在震源划分,并将潜在震源简化为矩形断层模型;(2)在某一潜在震源上,一旦发生某一震级的地震,则采用强震地震学的研究结果从物理上模拟这次地震在重要工程场地引起的强地面运动;(3)在这一潜在震源上,可以构造出在预测的T年内符合震级-频度关系的一组随机地  相似文献   

11.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Rey Pastor发表了最早的地震危险性参数研究,成为伊比利亚半岛地震构造区划的一个组成部分。Munuera(1964)发表了用于1969年地震建筑规范的第一幅区划图。此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西班牙本土,开展了大量的一般的和特殊的研究。Martin(1984)提出了西班牙第一个概率危险性分析,而Arenillas等(1986)是第一个对特别重要结构进行概率危险性分析的人,对大陆各部分的其它一些研究是由Roca和Udias(1976),Munoz等(1984),Bisbal(1984),Canas(1988)等,以及Lopez Casado和Sanz de Galdeano(1987)进行的。最近,国家地理研究所的一个地震危险性工作小组出版了一本新的西班牙地震危险性研究(Mapa dePeligrosidad,Sismica de Espana,待出版)。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危险性概率方法应用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响核电厂场址地震危险性评定值的四个重要因素,诸如工作区潜在震源区的判定、地震活动性的时空非均匀性、地震动衰减关系及其衰减模型进行了讨论和改进,提出了一个核电厂场址地震危险性评定的方法。应用该法可提高核电厂场址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可靠性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文中还讨论了地震构造法对核电厂场址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应用。最后,应用本文提供的2种方法,对秦山核电厂场址进行了地震危险性评定,选取2种方法中的最大值即为核电厂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定值。  相似文献   

1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尽管扎伊尔经常遭受地震灾害,东部地区尤其严重.但是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却一直未受到重视。其地震研究始于1953年,由“自然研究中心”即以前的中非科学研究所的地球物理研究室承担.第一批地震台建在Lwiro、乌维拉、布塔雷(卢旺达)和鲁曼加布等地.与此同时,气象局在宾萨(金沙萨,首都城市)和Karavia(卢本巴希)启用了两个地震台.早期地震研究着重对东非裂谷带构造研究,De Bremaecher于1956年发表了有关裂谷研究的论文。从那以来,主要是建设部门和保险公司对地震信息感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Gorshkov(1937)所汇编的前苏联大陆最早的地震区划图.是世界上最早的这类图之一。这是最早的地震危险性预测图,因为它标识出了潜在地震危险地区:不仅已知历史地震的地区,而且还根据较早地震地区推断“地质相似区”。1957、1968和1978年的正式建筑规范采用了一些成功的地震区划图。许多年以来,苏联领土的所有地震区划工作均是在E.F.Savarenskiy,S.L.Solviev和M.A.Sadovskiy指导下,地震与地震工程部门委员会指挥和协调下进行的。该机构出版了一部有关震源、方法、结果和参考文献方面的完整的说明书(ICSEE,1980)。Bune等(1974)和Reisner(1985)阐述了影响地震区划实践的思想史。通过对地震危险性预测结果与10年或20年后观测的进行比较,使得地震区划的定性控制理论得到了发展(Mokrushina和Shebalin,1982,1991)。分析了各个地区和整个区域的预报错误、  相似文献   

15.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土耳其是最先采用概率法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国家(Gulkan和Yucemen,1975)。该方法的进一步意义表现在用来定量评估特殊场地的地震危险性,特别是用来解决几个核电厂选址的分歧问题.除这些特殊应用外,还完成了几项研究,并且根据地面峰值加速度和烈度值编制了土耳其地震危险性图.  相似文献   

16.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挪威最早的地震危险性研究起始于1970年代中期,当时政府机构为Statkraft水电站和挪威南部的核电站场地进行可行性研究。80年代初,挪威当局在挪威大陆架安全(SPS)这项研究计划中回顾了日益增长的挪威近海工业的安全要求,也考虑到地震危险性(Ringdal等,1982)。1987年,正式制定了有关固定的近海设施地震危险性评定规范(NPD,1987)。根据综合研究计划“挪威大陆架地震荷载”(ELOCS)(Bungum和Selnes,1988),目前正着手准备对现今规范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7.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近年来,已公认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工程的一部分。与地震危险性分析有关的参数和问题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20年来,人们对这个领域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因此,目前要做的大量工作是在一定区域内地震负载参数的概率估计,即地震危险性分析。南斯拉夫最早的地震灾害研究可追溯到1974年,当时在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产发展署计划,在概述巴尔干地区地震活动中编制了第一张马其顿共和国地震危险性分布图。1975  相似文献   

1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台湾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边界上,那里发生着主动碰撞和俯冲现象。这样的板块构造过程导致了该地区强烈的地震活动(Tsai等,1977;1981)。平均每年约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其中一些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Cheng和Yeh.1989)。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在这地震易发区,未来地震的潜在损失将更巨大。因此,地震危险性分析对于现有的重要建筑物的安全性评定,以及正在设计中的重要建筑物可能的危险性估算,显得非常重要。虽然对地震危险性问题已进行了若干研究(如Man,1978;Lai和Tsai,1983;Hsu和Tseng,1985),但首次进行综合性的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则是1984年为台湾电力公司(TPC)的2号核电站研究而开展的。  相似文献   

19.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1976年之后,才由McEwin等人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所用的方法是极值法,其依据是1960~1972年的地震活动性资料,没有考虑地质影响。根据McEwin等(1976),McCue(1973,1975,1979),Derham等(1975)和Derham(1979)的研究成果,1979年国家地震工程委员会制定了国家标准AS2121—1979澳大利亚地震区划图(图1)。到80年代后期,已积累了足够的资料来修订澳大利亚的地震危险性图。现有的地震活动性资料量比过去多四倍多,较精确地确定了震源带,分析了澳大利亚的衰减资料。Caull等(1990)由此出版了澳大利亚的概率危险性图(图2)。  相似文献   

20.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希腊是欧洲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地震危险性评定被看作是把重复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的关键。Calanopoulos(1963,1968,1971和1972)最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他描述不同震级的浅源地震的重复率。1975年Comninakis(1975)采用古登堡-里克特的频度-震级关系式,通过计算每一平方度内的a和b值来确定最可能的年最大震级,并采用该震级来定义其地震危险性。Algermissen等(1975)根据不同概率水平和重复周期的预测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和峰值速度(PGV),绘制了巴尔干半岛的地震危险性图。1978年以后,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各种杂志和内部报告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