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龙  吴华峰  吴跃东  贾少华  王会刚 《环境工程》2020,38(9):190-193,88
我国高温熔渣年产生量超过6亿t,其热资源价值巨大,但浪费情况严重。对干法粒化、化学法、冷却水余热利用、直接制备产品4种熔渣热能利用技术进行了论述探讨。熔渣热能回收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熔渣资源利用,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热能利用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对于高温熔渣热回收技术建议如下:针对活性物料含量低的熔渣采用干法粒化、化学法进行热能回收;活性物料含量高的熔渣,在确保熔渣产品活性的条件下进行热能回收技术开发;因地制宜地进行冲渣冷却水余热利用;解决熔渣直接制备产品的关键工艺技术难点,提质降本;加强熔渣液固转变矿物结构变化过程的研究,实现固化渣的矿物组成调控。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6):14-14,17
日前,从天津市有关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发挥天津市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优势,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已确定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着力实施8大重点工程,形成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二次能源余热回收率达到80%,实现向中低温余热利用领域扩展等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3.
互动平台     
上海中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诚聘英才 上海中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企业整体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发电、热电联产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大型项目的综合性节能服务公司。为满足公司发展需要。上海中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面向社会诚聘英才。  相似文献   

4.
人才需求     
上海中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诚聘英才上海中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企业整体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发电、热电联产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大型项目的综合性节能服务公司。为满足公司发展需要。上海中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面向社会诚聘英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工业余热余压发电的机理及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政策发布     
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剧务院日前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需重点发展领域的包括:节能产业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环保产业重点领域等。《规划》指出,要重点发展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设备等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  相似文献   

7.
针对潘二矿现有矿井水处理利用与供暖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传统燃煤小锅炉对空气环境的污染,论证了矿井水热能替代燃煤锅炉供暖和矿井生产的可行性。分析认为:利用矿井疏放奥灰水提取热能替代燃煤锅炉采暖和矿井生产供热,可充分利用矿井水余热资源;以潘二矿为例,采用奥灰水热能替代现有燃煤锅炉供暖,每年可节省运行费用601.2万元,减少的烟尘、SO_2、NO_x排放量分别280 t、40 t和60 t。  相似文献   

8.
高芳 《世界环境》2014,(6):76-77
<正>日本是垃圾能源化利用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垃圾分类很严格,原生垃圾是不能直接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后,可燃组分由垃圾转运车收集送入垃圾焚烧厂,再经过机械筛选和人工分选,在焚烧炉内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供给城市电网,部分余热用于一个城市公共游泳池;对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如厨余垃圾等,进行甲烷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制备家用和车用燃气,也可用于发电。焚烧处理厂同时也是资源回收中心,家庭的大件垃圾如家具等,必须送回该厂处理,并交处理费。一些损  相似文献   

9.
焚烧垃圾具有回收热能和减量最彻底的特点。垃圾经焚烧,体积可减少85%~95%。同时可以有效利用焚烧余热供暖或发电,从而使垃圾成为生物质能源。经济发达国家已大量地采用垃圾焚烧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天然气发电机的广泛应用,如何利用发电机排放的高温尾气的热能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问题。本文通过时余热回收设备及配套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系统地阐述了余热利用的设备组成、性能原理和实际案例节能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供能系统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一般是指在集中的区域内采用小规模、分布式的方式,独立地输出热能、电力和冷能的系统,包括使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内燃机、微型或小型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等。其基本原理是: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先通过燃气轮机发电(燃机一次发电效率30~40%),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发生中压或低压蒸汽,这部分蒸汽可以进入蒸汽轮机发电,也可以直接提供给空调制冷或者供热设备作为驱动热源。系统总效率可达到80~90%。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利用废渣、废水、废气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五年内减免所得税。——企业生产的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及其他工业废渣生产的建材产品,免征增值税。——企业利用废液(渣)生产的黄金、白银,免征增值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70%的政策。——国有森工企业以林区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的政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实行零税率。——利用余热、余压、城市垃圾和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及煤层气生产…  相似文献   

13.
曹凤波  高湘 《环境科技》2007,20(A01):84-86
中国东北地区污水余热资源丰富,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在东北地区利用城市污水热能供热的设想。阐述了城市污水的主要特点.并且分析了在东北地区把城市污水用做热泵水源的可行性,讨论了在东北地区应用污水源热泵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天津碱厂冬季工艺冷却循环水温度为35℃,循环流量为2万t/h,可利用热量23.256万kW,余热资源十分丰富。原来,该厂想利用丰富的余热资源为开发区配套服务区供热,但由于投资巨大,一直无法实施。  相似文献   

15.
钢铁行业作为最大的工业CO2排放源之一,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而低碳技术在其中起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低碳技术的基础上,先梳理并形成初步的钢铁行业低碳技术清单,然后通过参考相关技术评价文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经过实地调研及Delphi法咨询专家意见构建钢铁企业低碳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评价了湖南省钢铁企业已应用的13项低碳技术,从多角度揭示了低碳技术选择的优先排序,为钢铁企业低碳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若只评价碳减排效果,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利用技术、废钢循环利用技术、富含一氧化碳的气态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加热炉黑体强化辐射节能技术得分较高;若只评价技术投资成本、成熟度和普适性,得分较高的是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 从综合评价来看,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废钢循环利用技术得分较高,分别为83.129、82.982分,智能化炼钢技术、富含一氧化碳的气态二次能源综合利用得分较低,分别为74.040、72.991分,处于中等水平的技术属于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甲醛生产过程中需要并产生大量的热能,在清洁生产思想指导下对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将急冷器改为甲醛余热炉,新增尾气炉将原对空排放的尾气燃烧,并利用两炉产生的热能生产蒸汽供生产中使用,新增的玻璃钢冷却塔使部分水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2-F0002
为在钢铁企业中推广中低温余热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美丽天津建设,11月20日,在天丰钢铁公司召开了钢铁企业余热余压利用现场推动会。何树山副市长、袁树谦副秘书长出席,会议由市经信委李朝兴主任主持,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安监局、静海县政府、电力公司、排放权交易所、中材节能公司、钢铁工业协会、节能协会、电力科学研究院及部分钢铁企业主要负责同志3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发改委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为基础,并根据行业协会和有关单位推荐,组织遴选了10项节能技术和10项节能实践,拟提交IPEEC"双十佳"工作组,公示如下:中国"双十佳"最佳节能技术清单(排名不分先后)1、基于低频谐波的热应力消除技术2、冶金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应用技术3、工业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高炉冲渣水直接换热回收余热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源利用率并满足城市供热需求,阐述了热电联产供热技术现状,针对某电厂300 MW级空冷机组提出了一种热电联产优化技术.该技术结合低温热网回水、机组高背压和热泵技术,深度回收汽轮机凝汽余热并实现热能传递的梯级利用.估算结果表明:与传统抽凝式热电联产技术相比,该供热方案的小时供热量由446.23 GJ/...  相似文献   

2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6):I0012-I0012
对于太阳能来说.实现“超临界”蒸汽是一重大突破.意味着将来可以驱动世界上最先进的发电厂,而目前的电厂多依靠煤炭或天然气发电。目前澳大利亚电力大约90%使用化石燃料产生,当地一组织利用太阳能辐射加热使水加压.“超临界”太阳能蒸汽每单位面积达到23.5兆帕压力.温度高达570摄氏度。这项重大技术成就使太阳热能驱动电厂的成本竞争力可与化石燃料相抗衡.同时表明未来的发电厂利用自由的、零排放的太阳能资源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