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国外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指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更为细致;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臭氧等污染物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较为宽松;有毒污染物铅和苯并[a]芘浓度限制过于宽松;缺少对人体危害严重的PM2.5的浓度限值。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波  杨旭峰  李新 《环保科技》2013,(5):16-19,23
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新修订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该标准突显较大的进步,对比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和组织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结果表明,SO2、CO、NO2、O3、PM10和Pb等仍是各国的重点控制污染项目,PM2.5也已经成为各国重点控制项目;中国新标准中一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已接近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控制标准,但二级标准还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更加严格的修订;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目前采用分级制度进行管理,阻碍了地区控制污染物的均衡发展,建议逐步取消质量标准分级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颁布实施并于1996年修订且于2000年进行了修改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已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及评价工作的需求,迫切需要修订. 针对1996年以来国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新进展,研究了美国、欧盟、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家、地区和组织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就主要污染物控制项目、浓度限值、达标的统计要求及标准实施要求等进行了对比和讨论. 结果表明,PM10,SO2,NO2,CO和Pb等仍是绝大多数国家共同控制的污染物,发达国家增加了PM2.5项目,并有增加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趋势. 中国未规定污染物达标的统计要求,更没有具体的环境质量标准实施要求,相对放宽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建议未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工作中应综合考虑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1971年首次制定臭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于1997年和2008年进行过2次修订.1971年首次制定的标准是以光化学氧化剂(以臭氧计)为基准空气污染物,仅规定了1h平均浓度限值为160μg/m3.一级和二级标准相同.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12,(5):2
2月29日,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收紧了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浓度限值.新标准将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6.
美国在1971年首次制定一氧化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仅于1985年进行过一次修订.1971年美国首次制定的一氧化碳标准规定了8h和1h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10mg/m3和40mg/m3,一级标准与二级标准相同.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气复合型污染日趋严重,制定有关VOCs的标准体系迫在眉睫。依据目前国内外制定排放限值的方法,探讨在缺乏新增VOCs相关空气质量标准和实测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新增VOCs排放限值的方法体系。首先,通过总结国内外标准制定的经验,提出了标准控制污染物的筛选原则,并列出了52种优先控制的单项新增VOCs和1项综合指标。然后,研究了新增VOCs的环境质量浓度和排放浓度的计算方法。最后,建议新增VOCs的环境质量浓度(Cm)选取国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国外缺乏质量标准的情况下,则可利用污染物车间浓度标准估算Cm值;排放浓度则根据VOCs的毒性大小,制定分级排放标准,分级排放浓度可定为5、20、100 mg/m3;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限值则依据Cm取值;淡化或取消VOCs排放速率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
铅大气污染物环境保护标准限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因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其大气污染物标准限值的合理性倍受关注.论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铅大气污染物环境质量与排放标准,通过计算提出基于保护环境空气质量的排放标准理论限值及建议限值.分析发现,目前国际上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为0.00015~0.0015 mg·m~(-3),但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年均浓度限值0.0005 mg·m~(-3);建议我国今后修订标准时对铅年均浓度和季均浓度限值进一步加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铅环境空气质量季均浓度限值水平已显落后;国际上目前各类排放源铅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在0.04~2 mg·m~(-3)之间,金属冶炼源等主要源的排放浓度限值在1~2 mg·m~(-3),其他排放源均在0.5 mg·m~(-3)以下;我国铅、锌熔炼源正在执行的排放浓度限值(8 mg·m~(-3))较为宽松,而其他源的铅大气排放浓度限值与国际上的限值基本一致.通过计算认为,保护公众健康的铅大气污染物的理论排放限值为1.2~2.4 mg·m~(-3).考虑到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建议铅、锌熔炼源的铅大气污染物新建企业排放浓度限值为2 mg·m~(-3);其他源的新建企业排放浓度建议限值为0.5 mg·m~(-3).经过过渡期,现有企业应达到新建企业的排放控制要求.铅的企业边界浓度排放限值是保护企业边界附近公众健康的有效屏障,但鉴于铅的污染特性,对于具体建设项目应加强环评力度,提出更具体明确的排放控制要求,并加强对企业周边环境敏感点的环境监测等,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国外相应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国家标准化工作程序的规定,国家环保局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原《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进行了修订,并于1996年1月18日颁布了修订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996年10月1日起已在全国实施,代替GB3095-82?为配合该标准的实施,本文对比了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铅?苯并(a)芘和氟化物等10项污染物与国外部分国家和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相应污染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据武雪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标准所所长)介绍,美国在1971年首次制定二氧化硫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于1974年和2010年进行过2次修订.1971年首次制定的标准规定,一级标准规定了年平均和24h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80μg/m3和365μg/m3;二级标准规定了年平均和3h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60μg/m3和1300μg/m3.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和巨大的工业化发展衍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某地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别采用中国大陆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美国、香港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从污染物控制项目及限值、标准分区分级污染物浓度达标的统计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的计算和分析,提出了完善评价体系的补充方案,实现补充和完善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评价结果更切合公众的自身感受,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新泰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为泰安市环境空气监控城市;新泰环境监测站在青云城区和新汶城区设置新泰气象局、新汶孙村社区两个监测点位,监测PM10、SO2、NO2三项指标;城区空气执行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浓度值;分析了新泰市2009年-2012年的大气监测数据及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采用《GB/T 3840-91》标准计算了两个城区的大气环境容量;最终为城市经济发展置换大气环境容量以及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大气环境管理的发展及实际情况,运用系统分析及目标规划的方法,设计了大气环境标准体系。大气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样品标准、燃料使用标准、产品设备大气环保标准、环保行业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同时,在大气标准体系中将总量控制思想引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提出按大气污染物的特征,分3种类型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青岛市建设宜居幸福国际城市战略目标,研究选取了新加坡、旧金山、大阪、香港、上海、深圳等10个国内外港口城市,对比分析了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与典型国际发达国家污染物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进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青岛市PM_(10)、PM_(2.5)、SO_2年均浓度与国际城市差距较大,改善任务艰巨;NO_2年均浓度相对较低,已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并优于大部分国际对比城市。从国际大气污染物减排及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进程来看,预计青岛市将在2025年全面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青岛市需加快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进程,为建成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优良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研究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的重要依据,也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保护公众身体健康、进行生态环境精准管理的科学基础. 本文以臭氧为例全面梳理了国际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的概念. 结果表明,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研究的本质是探讨分析空气污染物与其造成的影响之间的关系,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研究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表达形式、浓度限值设定等方面起支撑作用. 通过全面总结现有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的体系框架与研究重点,可为我国开展大气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分级管理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充分剖析我国现阶段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相关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兼顾城市群效应控制为重点的城市空气质量分级管理策略。研究提出,为适应新的污染特征和形势,国家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污染来源特征、不同污染程度的各类城市实行分类指导和分级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十一五”期间老边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情况,采用环境空气污染负荷系数法综合指数法,通过污染物负荷系数的计算,确定老边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和次要污染物,并对老边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简评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