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北京地区壤土对柴油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北京地区壤土对柴油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温度、溶液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粘土的矿物组成对柴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土样对柴油的吸附等温线均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其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轻壤土>中壤土>砂壤土>重壤土;温度和溶液pH值的升高,不利于柴油的吸附,温度从10℃升高到30℃,柴油的饱和吸附量从833 3 μg·g-1降低到263.2 μg·g-1,pH值从4升高到10,柴油在重壤土、轻壤土、中壤土和砂壤土中的吸附量分别从1012μg·g-1、1800 μg·g-1、1377μg·g-1和1272μg·g-1降低到114μg·g-1、236μg·g-1、163 μg·g-1和150μg·g-1;柴油的吸附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且两者具有线性关系;柴油的吸附量与蒙脱石含量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说明粘土中蒙脱石含量对吸附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苏打盐碱土壤是一种具有特殊理化性质的土壤。采用1次平衡法,研究不同pH和水溶性有机质(DOM)含量对苏打盐碱土壤吸附解吸Hg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平衡溶液pH的增加,苏打盐碱土对Hg的吸附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最大吸附量出现在pH为3.5~5.5;对Hg的解吸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最小解吸量出现在pH为4.5~6.0。DOM对不同浓度Hg的吸附、解吸特征影响不一,当平衡溶液Hg浓度低于10 mg/L,DOM的增加显著降低土壤对Hg的吸附量;而当平衡溶液Hg浓度升高,DOM的增加反而促进Hg的吸附。当平衡溶液ρ(DOM)<100 mg/L时,DOM的增加对土壤中Hg的解吸起促进作用。苏打盐碱地土壤具有强碱性、低有机质的特性,不利于Hg在土壤中的存留。  相似文献   

3.
可变电荷与恒电荷土壤胶体对DNA吸附与解吸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红壤胶体、砖红壤胶体、潮土胶体和褐土胶体在不同pH值条件下DNA吸附与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NaCl和KCl电解质体系中,4种土壤胶体在吸附过DNA后,溶液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H增加的幅度为红壤胶体>砖红壤胶体>潮土胶体>褐土胶体;NaCl电解质体系>KCl电解质体系.土壤胶体对DNA的吸附量均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pH为2~4,不同胶体对DNA的吸附量保持最大值,约为13.1~14.8μg.mg-1.当平衡溶液pH值从4.2开始上升至8.6,在NaCl体系中,砖红壤胶体和红壤胶体上DNA的吸附量下降幅度约5.5μg.mg-1,而在KCl体系中,DNA的吸附量下降幅度约2.1μg.mg-1.2种电解质体系,潮土胶体与褐土胶体上DNA的吸附量下降幅度约为8.3~12.2μg.mg-1.DNA吸附量下降幅度为恒电荷土壤(潮土和褐土)胶体>可变电荷土壤(红壤和砖红壤)胶体.用NaOAc和NaH2PO4对土壤胶体吸附DNA的解吸时,可变电荷土壤胶体与恒电荷土壤胶体解吸规律有明显差异.在3种溶液pH值为3、5和7时,可变电荷土壤(红壤和砖红壤)胶体上NaOAc解吸率约10%~24.5%,Na...  相似文献   

4.
雌酮(E1)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平衡时间、温度、pH、离子强度和土壤粒径对E1(雌酮)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E1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平衡时间约为0.5h;在温度为10、20和30℃条件下,土壤对E1的Kf(吸附系数)分别为24.72、14.18和9.39,Kd(分配系数)分别为34.79、24.15和13.51,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对E1的吸附量显著降低;土壤对E1的吸附量在pH由3.0增至6.0时呈降低趋势,在pH>6.0~9.0时保持稳定,然后随着pH进一步升高(>9.0~11.0)而继续降低;土壤对E1的吸附量在离子强度由0.005mol/L升至0.1mol/L时显著升高,在离子强度>0.1mol/L时保持稳定;砂粒、粉粒和黏粒对E1的Kf分别为5.17、12.79和25.22,Kd分别为6.80、16.11和39.95,即随着土壤粒径的减小,对于E1的吸附作用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啤酒酵母对241Am溶液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海藻酸钙包埋固定啤酒酵母,对放射性 241Am溶液进行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8.5 μg/L(1.08 MBq/L)的 241Am溶液中,pH1-4时固定化啤酒酵母吸附效果明显,吸附率在92%以上;接触2 h,吸附基本达到平衡;15~45℃范围内,温度对吸附行为无显著影响;固定化啤酒酵母重复吸附6次,其吸附率均大于90%,累积吸附量为0.5 μg/g(63.3 kBq/g);3次吸附后, 241Am溶液浓度可降为8.0×10 -5 μg/L(~10 Bq/L).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改良材料添加对紫色土吸附Cu~(2+)的影响,将活性炭(C)、麦饭石(M)、硅藻土(D)、膨润土(B)和活性硅酸钙(S)5种改良材料分别以1%和2%(质量比)添加到紫色土(P)中,形成P-C_(1%)和P-C_(2%)(紫色土+1%和2%活性炭,下同)、P-M_(1%)和P-M_(2%)、P-D_(1%)和P-D_(2%)、P-B_(1%)和P-B_(2%)、P-S_(1%)和P-S_(2%)10种混合土样(P为对照)。批处理法研究不同混合土样对Cu~(2+)的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并对比不同温度、pH和离子强度下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1)各供试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最大吸附量q_m在65.02~131.34 mmol/kg之间。相同添加比例下,Cu~(2+)的吸附量均呈现出P-BP-DP-CP-SP-M的趋势,且2%添加时效果更佳。(2)温度从20℃增加至40℃时,除P-C以外,其余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热力学参数表明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3)pH在3~5范围内,各供试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随pH的升高而增大(P-S除外)。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以0.10 mol/L时最大。  相似文献   

7.
腐殖酸对针铁矿吸附磷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添加HA(Humic acid,腐殖酸),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HA对针铁矿吸附磷的影响. 结果显示,加入HA能显著降低磷吸附量,pH为4.5时分别加入100和40 mg/L HA,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了26.6%和25.6%;pH为7.0时分别加入100和40 mg/L HA,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了26.8%和23.1%. 不同添加顺序试验结果表明:针铁矿对磷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后添加HA>同时添加HA和磷>先添加HA;无论是否添加HA,针铁矿对磷的吸附量都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相应的吸附等温线也都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总有机碳和红外光谱特征表明,HA和磷在针铁矿表面吸附点位形成竞争吸附,并且针铁矿表面的羟基在吸附磷和HA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草甘膦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研究了除草剂草甘膦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观察了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草甘膦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 吸附等温线均为直线,吸附常数Kd 2.2207~3.5280mL/g; 随着离子强度的降低, 草甘膦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量明显增大; 随着pH(9~3)逐渐减小, 草甘膦在呼和浩特特市土壤和东胜土壤中的吸附量增大, 在杭锦2号土中的吸附量先增大, 在pH=7时达到最大值, pH=5时开始下降, 下降到4时的吸附量与pH=9时的相等.  相似文献   

9.
阿特拉津及其代谢物在砂质壤土中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阿特拉津(AT)及其主要代谢物脱乙基阿特拉津(DEA)和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IA)在砂质壤土中的吸附行为,讨论了离子强度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的吸附24h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大小顺序为AT > DIA > DEA;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预估平衡吸附容量和初始吸附速率常数,颗粒内扩散方程表明颗粒扩散不是唯一的控速手段,Elovich方程拟合所得AT、DEA和DIA的瞬时吸附占各自吸附总量的53%、85%和80%;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描述3种化合物在供试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吸附系数(Kf)范围为0.7992~1.3201mg1-1/n·mL1/n/kg,经验常数1/n范围为0.7440~0.7530.溶液的离子强度和温度影响土壤对化合物的吸附,温度升高,Kf值降低;CaCl2从0~0.01mol/L,Kf值增大,再继续增加,吸附系数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建筑石膏粉和医用石膏粉进行了去除太湖水中磷的实验研究,单位重量石膏粉除磷量与溶液中磷浓度正相关,石膏粉除磷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2种石膏粉除磷规律在pH值为6和7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极限除磷质量比分别为0.070 4 mg/g和0.047 6 mg/g;在pH值为8~10的条件下除磷效果明显提高,吸附除磷量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随着水碱度的升高石膏粉的除磷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用木棉纤维作为吸附材料对含油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等温吸附、以及溶液pH、溶液盐浓度等因素对油吸附的影响。溶液pH对吸附影响很小,在不同的盐浓度下吸附略有下降,木棉纤维吸附剂对0#柴油的吸附所需平衡时间为4h,在室温和pH=7左右的条件下,吸附材料对0#柴油的最大吸附量(qm)为(31±0.81)g/g,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木棉纤维对含油废水的吸附能在较短的时间达到吸附饱和,吸附量较大,对溶液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改性低品质膨润土处理柴油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阴阳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十二烷基磺酸钠SDBS改性低品质膨润土,在8%的CTMAB:SDBS=5:1有机膨润土用量6.0 g/L,温度30℃,pH4~8之间,搅拌速度150 r/min,搅拌时间30 min的最优条件下,对50.0 mg/L的柴油吸附量可达到8.06 mg/g。改性后膨润土阳离子交换容量增加了1.6倍。红外光谱图和XRD谱图显示,表面活性剂已经进入膨润土层间。有机膨润土可同时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铬和柴油,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对柴油的吸附是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重金属铬主要是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13.
以长春市土壤为对象,既研究了长春市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又采用间歇法研究了城市土壤吸附重金属Pb、Cd和Cu动力学特征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春市土壤pH接近于中性或者偏碱性;土壤碳酸钙、有机质含量升高;土壤砂粒化;土壤CEC和Eh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吸附重金属动力学过程包括快速阶段和慢速阶段,不同重金属在不同吸附阶段吸附速率明显不同。双常数速率方程和Elovich方程基本上可以描述土壤对Pb、CA和Cu吸附的动力学过程。pH、碳酸钙和砂粒含量是影响Pb吸附速率的主要因子;碳酸钙含量是影响CA吸附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敌敌畏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敌敌畏在2种土壤(东胜土壤和杭锦2#土)中的吸附特性,观察了土壤的性质如w(有机质),w(粘粒),CEC,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敌敌畏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可用线性等温式描述,分配常数Kd分别为0.119 0和0.369 3 mL/g;敌敌畏在杭锦2#土中的吸附量比较大,在东胜土壤中的吸附速率比较快.土壤性质与分配常数的相关分析发现:支配敌敌畏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是pH和离子强度,随着pH的增加和离子强度的降低,敌敌畏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15.
阳离子强度和阳离子类型对诺氟沙星土壤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劲强  董元华 《环境科学》2007,28(10):2383-2388
以OECD Guideline 106为基础,采用批平衡方法研究不同Ca2+离子强度(0.01、0.03、0.05、0.08和0.10 mol/L的CaCl2溶液)和不同阳离子(0.01 mol/L的NaCl、KCl、NH4Cl、MgCl2、CaCl2、ZnCl2和AlCl3溶液)对诺氟沙星在4种土壤(潮土、黄棕壤、水稻土和红壤)中的吸附-解吸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Ca2+离子浓度的增加,诺氟沙星在土壤中的吸附参数Kf值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两者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同时,Ca2+离子浓度的增加对低浓度诺氟沙星溶液的吸附影响相对高浓度而言不明显. 低pH下,诺氟沙星主要以阳离子形态存在,吸附以阳离子吸附或氢键为主;在兼性离子状态时,则主要以静电吸附和偶极力为主.这是造成4种土壤中诺氟沙星吸附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不同离子强度下,土壤溶液中二价Ca2+离子存在则对诺氟沙星的活性吸附位点造成竞争性吸附,从而降低诺氟沙星的土壤吸附量.同时,不同阳离子导致诺氟沙星的土壤吸附存在差异.其影响趋势主要为价态的影响,即价态越高,竞争吸附能力越强:M+(Na+、K+、NH42+(Ca2+、Mg2+、Zn2+3+(Al3+).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细菌在黄土上的吸附解吸特征,并探讨了其在黄土上的吸附量对土壤石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在黄土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当菌液浓度较低时,吸附量随浓度增加而急剧上升,随着菌液浓度进一步增加,吸附量随浓度的增加渐渐平缓;细菌在黄土上的解吸作用极弱,一旦被吸附后,较难被解吸,解吸量平均仅是吸附量的1%;随着细菌在土壤上吸附量的增加,降解率相应提高。当土中含油量为3.52%,菌液浓度为1.0×10^8个/ml,经过30d后,降解率可达到45%。  相似文献   

17.
骨炭对铅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研究骨炭对铅的吸附性能,为利用骨炭修复铅污染的土壤做出有意义的探索。研究了骨炭对铅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以及砷、镉和其它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骨炭能在短时间内吸附大量的铅离子,实验用浙江骨炭和英国骨炭对铅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22.2mg/g和227.3mg/g,均高于有报道的其他类型炭;骨炭对铅的等温吸附符合兰格缪尔方程;在pH2.5~6之间,英国骨炭对铅的吸附量随pH的升高略有下降,浙江骨炭对铅的吸附量随pH的升高变化不大;当支持电解质KNO3的浓度在0.005~0.1mg/L范围内逐渐增大时,英国骨炭对铅的吸附量略有减小,而浙江骨炭的吸附量变化不大;100mg/L的砷和200mg/L的镉对骨炭吸附铅离子没有显著影响;骨炭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均相固液反应。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ethanol on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bentonite and kaolin for benzene and toluene removal.  相似文献   

19.
The solubility and sorption of oil by uncontaminated clay loam and silt loam soils were studied from water and cosolvent/water solutions using batch techniques.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dissolution and 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osolvent theory to oil as a complex mixture. Aqueous solubility and soil-water distribution coeffcients (Kd,w, L/kg) were estimated by extrapolating from cosolvent data, with a log-linear cosolvency model, to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osolve...  相似文献   

20.
无机矿质颗粒悬浮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氨氮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蒙脱土、高岭土和太湖沉积物矿质组分3种材料,模拟研究了水体悬浮矿质颗粒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30min内3种材料对氨氮的吸附基本可达到平衡;等温平衡吸附均符合Henry吸附模式,在无机矿质颗粒悬浮物浓度1000mg/L,初始氨氮浓度1.0mg/L,pH=7.00实验条件下,吸附分配系数分别依次为548.30,287.36,191.27L/kg.相同实验条件下,随着pH、盐度和温度的增大或升高,矿质颗粒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pH的影响较显著.随着悬浮颗粒物浓度在1000mg/L以下范围增大,固相氨氮平衡吸附量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