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2001,(5)
绿色的种子抓住各学科的环境教育切入点,把环境教育有机渗透到素质教育中去,让绿色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扎根,这是我的最大心愿。新的世纪,让我们共携手,今天共播种子,明天绿满全球!  相似文献   

2.
春天在哪里     
<正>我追寻着春天的足迹……春天,在哪里呢?"春风又绿江南岸",我去三千城找春天。那里的树木葱葱茏茏、青翠欲滴。从远处看,铺天盖地似的,非常壮观;走近了看,像一个个绿色的巨人。树下绿草如茵,像是一张绘有绿色图案的大地毯。瞧,那些嫩绿的小草从地下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仿佛刚睡醒似的,揉着惺忪的眼睛。微风吹来,小草随风舞动,好像在向我们打  相似文献   

3.
悠悠绿色情     
春天到了,神州大地又在开始一年一度的全民绿化活动吧。作为一个与环境科学略有交往的人,现在身在异城,更加感到绿化祖国。格外迫切。到美国已经好几年了,如果您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会立即回答:绿。也许是职业的本能,每到一地我首先留心那里的绿化。飞机还在旧金山上空盘旋,掩映这个城市的一片绿色,就引起了我深深的注意。飞越北美大陆时,我俯瞰阡陌之间的绿色方块;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时,我欣赏着两旁的绿色长  相似文献   

4.
吴少芬 《环境》2006,(9):76-7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环境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不少学校(幼儿园)积极地投身到“创绿”工作中,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从多角度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一所所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许多学校(幼儿园)能以获得“绿色学校”为起点,继续持之以恒深入地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向更高和更深的层次开展。但有的学校(幼儿园)却把评为“绿色学校”(幼儿园)作为目的,作为“荣誉”,认为已经水到渠成了,也不用花大力气了。有了这一思想作怪,环境教育的教研工作就放松了,环境教育的意识淡薄了……这显然不利于环境教育质量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2007年“五一”.38名绿家园志愿者从成都出发,雨中走进了大渡河峡谷。虽然是在雨中游,同时也没有见到着满绿色的峡谷“巨塔”.但雨蒙蒙的峡谷还是给了我们这些城里人很多惊喜、很多想象。  相似文献   

6.
《环境》2005,(3):1-1
三月在雨水里洗过,大地便开始绿了起来。这时候当你去掉厚厚的冬装,把相随了的一个季节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再以一派缤纷的色彩和一个好心情去触摸三月的体温之时,在不经意间春天已经来了。春天已经来了,在春天来了的这个时候我们正走在路上。在路上,在你也转身来春天的路上。  相似文献   

7.
陈真 《福建环境》2002,19(3):30-30
绿色消费有其严格、科学的定语。可是 ,笔者认真观察了市场和社会 ,发现了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 ,颇感震惊。如今的一些食品 ,被冠之“绿色”二字后 ,成了“香饽饽”,顿时身价倍增 ,深受厂家、商家和消费者青睐 ,纷纷抢滩市场 ,占尽商机 ,皆因自己的产品戴上了绿色“桂冠”,借“绿”促销 ,借“绿”生财 ,好风光。于是 ,市面上就有了“绿色大米”、“绿色瓜果”、“绿色蔬菜”,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绿”字打头 ,一路绿灯 ,引导消费新潮流。甚者旅游部门也仿效掀起了“盖头”,推出“绿色之旅”,房地产亮出了“绿色住宅”,家装公司亦当街叫卖“…  相似文献   

8.
绿色畅想曲     
绿色极美——正如陆蠡先生写的《囚绿记》。那是日本兵占了北平后,作者极痛苦,恰好屋外的长青藤伸进屋来,于是极兴奋地把它“关”进屋里,并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安慰。是的,当时日寇横行,满目萧条,能安慰他的也只有这“绿友”了。但长青藤热爱阳光,尽管被关了起来,却极力朝着有阳光的方向长,这热切的追求使作者感动,也就又把它放了……  相似文献   

9.
水上森林,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兴化的李中镇境内。这里四水环绕,林中有水,水中有林;林间鸟翔,水下鱼游。葳蕤葱郁、高大挺拔的水杉林,宛如一帧绿色的油画铺展在您面前,让您性灵沉醉,悄然融入诗情画意之中。 绿色畅想 水,是水上森林的灵魂;绿,则是水上森林的生命底色。 走近水上森林,满眼跳动的是绿色的音符,扑面而来的是无处不在的绿色。 蓊郁的圩堤上、芦苇摇曳的浅水边,孕育着数不清的绿色生命,车前草、盐巴草、虎尾草、狗尾草、香艾草…13000亩的水上森林,河水碧绿而清澈,郁郁葱葱的水杉,浓荫蔽日,烟霭袅袅,呈现出一派醉人的绿色。那绿是浓绿、是淡绿、是苍绿,是重重叠叠的绿,是充满灵性的绿,绿得鲜嫩,绿得耀眼,绿得醉人。  相似文献   

10.
张泽  单力  沈绍柱 《环境》2006,(6):64-66
“广州四中是省级绿色学校,今年要争取实现创建全国绿色学校的目标.我们的思路是,不仅仅把这看作是一个学校荣誉提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把‘创绿'工作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社会的主人结合起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广州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广州四中”)副校长林沛荣说,“我们希望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把学校工作水平全方位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图片新闻     
春天来了,各种花儿次第开放,把河南油田百里油区饰扮成一幅春花烂漫的画卷。河南油田坚持开发与环保同行,把建设“绿色油田”和清洁文明生产贯穿到原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精心绘就人文和自然和谐相融的优美画卷。清洁文明生产创建“绿色油田”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12.
高拯 《沿海环境》2002,(6):35-36
目前比较流行的“绿色小区”、“环保小区”、“生态小区”、“阳光小区”、“节能小区”等等,尽管其中不乏环保内容比较到位的项目,但也有不少小区是名不符实的,在概念和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问题一:“绿色”不等于“环保” 随着社会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出现了“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等产品。由此,人们不仅把“绿色”与“环保”联系在一起,还把“绿色”作为“环保”的形象代表或作为通俗的代名词,这也是多数开发企业推出“绿色小区”的本意。但问题是部分住宅小区有意或无意地把概念简单化,只在“绿”字上做功…  相似文献   

13.
绿色水利     
绿色是春天的颜色,是“青春”、“生命”、“和平”及“安全”的象征: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的滋润,绿色将失去色彩。然而水也是灾害之源。洪涝灾害就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  相似文献   

14.
报悉,在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企业、个人及外企驻京机构认养绿地的申请书、电话纷至沓来。某物业管理公司不仅“认养”,而且“认建”近千平方米草坪。几位退休先生及其老伴分别包管了附近的一块块绿地,有的还订出绿色规划及养护办法。“养绿”成了时尚。从长江上游的叮当伐木,到特大洪流的咆哮吞噬,再到方兴未艾的植树养绿,国人的环保意识开始从根本上增强了!联想到日本国森林覆盖面那么广却  相似文献   

15.
那片片树林     
著名电视主持人敬一丹是国家环保总局阳光形象的绿色使者,所以不论写在秋天还是春天,她的文章字里行间都跳动着绿色的诗意和绿色的呼唤。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对绿色与环境的忧患意识是职业本能,而把这种意识影响和传导给更多的人则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世界环境》杂志从本期起将不断推出绿色使者和热爱环境人士的名人名篇,共同用真诚和热情托起大地的青山绿水。  相似文献   

16.
张平泉 《环境》2001,(7):41
广东省环保学校“绿色学社“是在1993年5月在学校原有的各个环境专业学习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的学生社团组织,其宗旨是“开辟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更加热爱环保事业,把倡导绿色行动作为己任,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八年来学社不断发展壮大,全体社员满腔热情地投入绿色行动的行列中,为我们的校园、人类的家园点缀更多的绿.……  相似文献   

17.
卢国田  王欣 《环境导报》2003,(14):15-15
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是环境意识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把环境知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在创建过程之中,不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理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以学生为基点辐射全社会,点面结合,完善环境教育体系,促进环保工作可持续发展。瓜洲中学于2001年11月成功创建“江苏省绿色学校”,在创建工作过程中,学校师生的环境意识和对环保的认识都得到很大提高。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创建“绿色学校”的目的定位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创绿”的成功。创建“绿色学校”是种形式,其核心内涵在于以“创绿”为契机,系统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环…  相似文献   

18.
有蓝天,才有白云飘飘;有阳光,才有鲜花艳艳;有春风,才有草地青青:有树木,才有流水潺潺。我们对着大山放歌,唱出绿色心愿;我们对着江河挥笔,写下绿色宣言;河北盛华要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的重要使命,把“发展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体系,承揽绿色责任”作为企业远景和长期战略,把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作为企业与时俱进的自觉实践,实现企业自身、企业与行业、企业与环境的和谐永续发展,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春风     
一场冬梦过后,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春光美,时光中依然还有冬的影子,春却在冬的质朴眼神中,绿了视线,绿了心情,绿了大地。暖阳与新绿,悄悄地掀开了春天的盖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相似文献   

20.
春来野蔬香     
王麟 《环境》2004,(5):40-41
春天实在是个让人野心勃发的季节,吃腻了鸳鸯火锅、鸡鸭王八的饮食男女双足踏进春的旷野,厚腻的舌头便不由伸向春的深处寻猎绿色野味。吃野蔬成时尚绝非没来由,古人就有肉不如蔬,蔬不如野蔬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