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下洗脱-Eulerian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Eulerian模式中,在大气氨浓度大于硝酸的条件下,简要讨论了各种污染物对雨水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考虑的情况下,氨对SO_2气体洗脱和SO~(2-)形成的影响最大,且能抑制雨水的酸化;过氧化氢的作用略小于氨.气溶胶对雨水SO_4~(2-)浓度的贡献小于气体.云下H_2O_2和O_3氧化能力的大小取决于雨水的pH、降落距离和各自的浓度.在雨水pH高,降落距离短和各自浓度小时,O_3的氧化能力大于H_2O_2,反之则H_2O_2大于O_3.对韶关降水酸化的模拟表明,考虑气体污染物补充机制的Eulerian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现场降水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云下降雨洗脱痕量气体时S(IV)的液相氧化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数值模拟跟踪S(Ⅳ)氧化生成SO_4~2的行为,研究SO_2及NH_3等气体浓度、降雨酸度、雨滴大小、持续降雨时间等因素对四个氧化途径(O_3氧化,H_2O_2酸催化氧化;Mn~(2+),Fe~(3+)催化氧化;降落到地面后S(Ⅳ)的氧化)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云下降雨洗脱SO_2等痕量气体时,降雨中四个氧化途径都起作用,而以O_3氧化过程为主,在西南地区,首先是O_3氧化S(Ⅳ)起主要作用,而降雨的进一步酸化则是H_2O_2酸催化氧化S(Ⅳ),降雨过程中Mn~(2+),Fe~(3+)催化氧化S(Ⅳ)不是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庐山降水的化学特征和酸化趋势,于2011年夏季及2012年春季在庐山进行降水采集,对降水的p H、主要阴阳离子和有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性降水出现频率为100%,p H均值为4.44。降水中SO_4~(2-)、NH_4~+、NO_3~-和Ca~(2+)占总离子的70.1%,降水酸度主要贡献为H_2SO457%、HNO_325%及有机酸19%。降水的相对酸度较高,在2011年夏季和2012年春季分别为0.47和0.32。而SO_4~(2-)/NO_3~-则分别为2.28和2.63。相对于1993年春季,庐山降水酸度趋于降低,SO_4~(2-)、Ca~(2+)浓度水平下降明显,而NH_4~+、NO_3~-略有升高,HNO_3对酸度的贡献增加,降水已由硫酸型污染转成混合型污染。相对于国内其他背景站点,庐山降水酸度较高,但总离子浓度水平较低,因此庐山作为研究中国东南酸雨区的背景站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酸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叙述了广州小珠江三角洲范围历年来酸雨分布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表明,春季降水酸性最强,认为是局地源污染与外地源输送叠加的结果。酸性降水中起主要作用的阴离子是SO_4~(2-)和NO_3~-。尤以前者更为主要,NO_3~-的作用显著大于西南地区和上海地区;是美国的0.5倍。SO_4~(2-)/NO_3~-值低于西南地区2倍以上。广州市大气中H_2O_2及O_3浓度较高,光化学反应活跃。春季冷空气南下形成静止锋,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广州的酸雨已进入世界最强范围,与西欧、北美接近。  相似文献   

5.
运用一维时变的层状云物理化学模式研究华南春季降水的酸化和对污染物的清除,其结果与外场观测大体一致.通常,在降水初期对气体和粒子的清除以云内为主,而后云下清除的比例增加.试验表明,H_2O_2 的浓度对SO_2的湿清除起重要作用,它决定SO_4~(2-)的生成和沉降量;气流辐合可以补偿污染物因湿清除的减少,从而增加沉降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酸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近十年来,酸性降水与环境酸化,在我国也受到了关注。1981~1985年,我国在华北、中南,以及东北等地区先后选定了四十几个酸雨观测点,对降水酸度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观测和分析。通过对五年来的观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南方地区较北方酸雨出现的频率高,有些城市酸雨也相当严重。庐山的含鄱口观测点曾出现pH值为3.1的降水。我国北部地区降水多为中性,pH值多在6.5~7.5之间,局部地区也有酸雨出现,如西安。沿海城市如青岛、广州、杭州也有酸雨出现。从降水的化学组分分析表明,我国  相似文献   

7.
青岛地区酸沉降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青岛地区的降水酸化问题在我国北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研究在对青岛地区降水酸度的时空分布、酸性降水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长期常规观测及集中综合观测,取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青岛地区酸沉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青岛地区降水酸度和频率与SO2环境浓度有关,SO2浓度较高的市区降水酸度和频率亦高,市郊较低,远郊最低;降水酸度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高,夏、秋季低;酸雨的发展趋势受SO2排放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侯马市酸雨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1992年至2008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侯马市的酸雨变化特征及其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7年间,除个别年份外,侯马地区的降水pH值长期低于5.6,2006年以来甚至低于4.5,多年平均pH值为4.88,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降水pH值的平均月际变化幅度为0.8pH单位,呈不规则起伏变化.在降水集中的7、8、9月间,酸沉降量约占全年的60%.作为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区域性酸雨地区,侯马地区降水酸度2002年前后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2002年前,降水pH值平均年变率约为0.10a-1,酸雨污染呈现减弱趋势,而之后的pH值平均年变率约为-0.28a-1,呈现酸雨污染快速加重的变化趋势.该地区降水量的变化不仅对单次降水的酸性有较明显的影响,而且对降水酸度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有明显影响,显示当地的大气颗粒物具有显著的碱性中和能力.2007年对降水离子成分的加强观测分析结果显示,SO42-、NO3-、Ca2+、NH4+是降水中最主要的离子;[1/2]SO42-与NO3-的比值约为6.9,说明当地的酸雨为较明显的硫酸型污染;降水中NH4+含量较高,大约与[1/2]Ca2+的离子含量相当;主成分因子分析显示,[1/2]SO42-、NO3-、[1/2]Ca2+、NH4+4种离子含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当地的焦煤、煤化工等高污染排放可能是其重要的共同来源.  相似文献   

9.
上海金山区酸雨分布特征及降水酸度主控因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上海金山区2006-2010年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降水pH年均值、酸度及酸雨频率的分布特征,并对降水化学组成及各离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金山区降水的酸化及酸化频率较高,pH均值为4.24,酸雨频率为86.4%。降水主要离子为SO42-、NO3-、NH4+、Ca2+和Na+,上述5种离子占降水离子总浓度的87.8%,主要酸性离子SO42-、NO3-与阳离子NH4+、Ca2+和Mg2+均具有较高相关性。通过对降水酸度主控因子的探讨发现,主要致酸物质为SO42-,但NO3-对降水酸度的影响越来越大,碱性物质中和作用中起主导地位的是NH4+,雨水酸化的最主要来源为人为污染源。  相似文献   

10.
降水对颗粒物的冲刷作用及其对雨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湿沉降冲刷过程中大气颗粒物对雨水化学组成和酸度的影响,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的杭州市进行了降水前、中、后的大气颗粒物样品采集,同时采集了降水样品,分析了颗粒物样品和雨水样品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组分,使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及化学特征在雨水冲刷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雨水中主要离子成分的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TSP和PM10的酸缓冲能力分别为1.95和1.02,具有一定的酸缓冲能力;从颗粒物浓度、酸缓冲能力A值以及颗粒物化学组成在降水前、中、后过程中的变化看,雨水对颗粒物中的碱性组分具有显著冲刷作用;结合雨水主成分分析,颗粒物对雨水中Ca2+、Na+的贡献较为显著,对Mg2+、K+的贡献有待进一步验证,对NH4+、SO42-和NO3-的贡献较小,而F-和部分Cl-则可能主要来自云内雨除过程或者对气态化合物的云下冲刷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田县酸雨现状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年-2007年青田县降水和大气监测数据,对青田县大气污染因子(SO2、NO2和TSP)和降水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田县酸雨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从年变化趋势来看,酸雨强度较大,受酸性降水污染较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季度变化趋势来看,第一、四季度酸雨污染问题突出;从月份变化趋势来看,1月-3月、10月-12月酸雨污染问题较4月-9月严重。其形成主要是因为上风方向的S02、NOx等污染物浓度超标,随着天气系统的移动而被携带至本地区所致,同时与降水量、风速、气温和大气层结等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The concentrations of gas phase SO2, O3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equential rainwater samples were measured on 6/11/88 to 6/28/88 at some sites of Guiyang area. S (IV) was present in great excess of H2O2 in rainwater samples collected at residential sites of the city corresponding to high level of gas phase SO2. Considerable H2O2 in rainwater samples was observed in background air at suburbs. The evidence that clean rain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20km away from the city in 6/18/88 precipitation event revealed that the major process of acidification of the rain in the high polluted areas was below-cloud scavenging of trace gases. From a simulation calcu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rate of oxidation of S(IV) by O3 and by Mn2+, Fe3+ catalytic in high pH rainwater is significant, but for low pH the major SO42- is produced by the reaction of S (IV) with H2O2.  相似文献   

13.
“九五”广州地区酸雨污染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九五”期间广州地区酸雨污染状况及与"七五"期间的对比结果,通过分类统计和多元回归,研究探讨了"九五"酸雨污染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降水酸度的有关因素.研究表明,SO42-是降水化学组成中比重最大的离子,NO3-对降水酸度影响较大,这两种阴离子的含量多少基本上决定了降水酸度的强弱.因此在减轻二氧化硫污染的同时,加强对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对降低广州地区降水酸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常德市酸雨化学特征、趋势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德市是中南地区酸雨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以常德市2004年至2006年的降雨连续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统计学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常德市158次降雨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常德市降雨酸度呈波动性变化,近3年的降雨pH年均值都在5.4以下,对降雨中离子含量的分析可知,酸雨主要为硫酸型,有向硫酸和硝酸混合型转化的趋势。降雨中的主要离子浓度和通量在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节,降雨中阴阳离子极不平衡,[SO4^2-]和[Ca^2+]浓度对降雨离子的平衡有较大的影响。常德市的净酸度沉积量在2004年高达199.29meq m^-2yr^-1,而从2004年-2006年,净酸度沉积量和离子沉降总通量均在逐年降低,表明常德市降雨酸化现象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5.
用模型和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近地面降雨过程中SO_2和颗粒物洗入对雨水pH值的影响。探讨了几个主要因素与雨水最终pH值的关系,并对我国六个城市大气颗粒物的缓冲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日本关东冬季飘尘酸度及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量酸碱滴定方法测定日本关东地区冬季高浓度飘尘的酸度,估算了飘尘对酸性降水的缓冲能力,并对飘尘水溶性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飘尘的酸性很强,H+浓度在24neq/m3以上,是我国北方城市飘尘的几千倍,这表示该地区大气环境已严重酸化,可能是该地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飘尘的水溶性离子组成与我国飘尘截然不同,飘尘中cl-浓度很高,SO42-、NO3-的浓度也较高,说明飘尘主要来自人为源,NH4+浓度则占全部阳离子80%以上,飘尘的这种组成也是非常特殊的。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污染简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的降水常规监测数据资料为依据,简要分析了该地区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年度变化情况,并对酸雨的危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酸雨污染依然严重,降水酸度与二氧化硫污染等因素有关,酸雨类型以硫酸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