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东京湾及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Cu、Pb、Zn、Ni等重金属的含量。含量范围,Cu:55-190mg/kg、Pb:7-157mg/kg、Zn:177-518mg/kg、Ni:35-85mg/kg。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的行为受各种环境条件制约,来自河流搬运的重金属,主要沉积在靠近河口附近的东京湾内湾海域的底质中。  相似文献   

2.
辽东湾海岸带底质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辽东湾海岸带底质重金属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方法评价其危害程度,找出重点污染区域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于2013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在辽东湾设置38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6种典型重金属(Cu、Pb、Zn、Cd、Hg、As)的质量分数,并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w(Cu)、w(Pb)、w(Zn)、w(Cd)、w(Hg)、w(As)平均值分别为28.77、26.62、108.89、0.50、0.03、12.09 mg/kg和26.05、24.22、71.93、0.22、0.05、11.03 mg/kg;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w(Cu)、w(Zn)、w(Cd)、w(Hg)在春季和夏季有显著差异,w(Pb)、w(As)无差异. 重金属高值区春季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北部西侧小凌河口外至葫芦岛以南海域,夏季主要分布在北部河口及鲅鱼圈、金州湾附近,低值区均位于辽东湾中部海域. 春季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主要包括有机质络合、海上活动、工业排污入海与河流所携带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夏季来源主要包括海上活动、工业排污入海、河流携带的工业和生活污水以及地表径流. 所调查的38个采样点重金属在污染程度上可分为3类,其中Cu、Zn、Hg和As属轻度污染,Pb属中度污染,Cd为严重污染;整体空间分布特点为西部和北部近河口区域重金属质量分数偏高,中部远河口海域较低.   相似文献   

4.
渤海大沽河河口底质-水界面耗氧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天津大沽河河口底质-水界面细菌降解有机物的耗氧模拟实验,研究河口底质生物耗氧机制。探讨了底质-水界面有机物的耗氧特点及总耗氧中生物耗氧和非生物耗氧所占比例。通过底质-水界面细菌种类、数量、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来判断细菌对含碳源、氮源的有机物的作用。结果表明,20℃,0~14h内,实验期间内平水期河口底质-水界面的生物耗氧和非生物耗氧的比例分别为82 1%和17 9%。异养细菌与有机物及营养盐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河口底质-水界面中异养细菌的组成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66%,革兰氏阴性菌只占34%。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长江口海区(包括倾废区)的水化学要素、营养盐及重金属等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水、底质的环境基线状况;从环境地球化学的观点探讨了倾废区区划方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长江河口南支南岸潮滩底质重金属污染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长江河口从江苏浒浦至上海宝山石洞口一线九个采样点(断面)的潮滩底质样品资料。作了颗粒分析、粘土矿物分析、放射性强度和同位素( ̄(210)pb)测试,以及重金属检测等,并对潮滩底质重金属环境质量作出了综合评价。文章指出,由于上海西区污水干线(石洞口污水排放口)岸边排放上海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石洞口排放口附近潮滩表层底质的重金属污染已十分严重,污染的程度依次为:铅、铜、镉、锌、铬,排污口出口处上游方向采样点的表层底质重金属污染,超过下游方向的采样点,滩地表层重金属污染有从岸边向江中递减,即从高潮位逐渐向中潮位、低潮位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长江河口从江苏浒浦至上海宝山石洞一线九个采样点(断面)的潮滩底质样品资料,作了颗粒分析、粘土矿物分析、放射性强度和同位素(210Pb)测试,以及重金属检测等,并对潮滩底质重金属环境质量作出了综合评价。文章指出,由于上海西区污水干线(石洞口污水排放口)岸边排放上海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石洞口排放口附近滩表层底质的重金属污染已十分严重,污染的程度依次为:铅、铜、镉、锌、铬、排污口出口处上游  相似文献   

8.
洪泽湖底质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96-2004年洪泽湖底质中重金属监测资料,运用单项和内梅罗指数评价方法,系统地对洪泽湖底质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洪泽湖底质污染为镉污染。  相似文献   

9.
海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飞  徐敏 《环境科学》2014,35(3):1035-1040
根据2009年12月海州湾海域17个站位的环境调查资料,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As、Cu、Pb、Cr、Zn)的来源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重金属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分布格局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随离岸距离增大而减小的趋势;陆源污染输入是海州湾海域重金属的重要污染来源;有机碳含量、底质粒径和硫化物是影响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的重要因素;风险评价显示海州湾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状况,风险相对较高主要分布在龙王河口到临洪河口的近岸海域,潜在生态风险指数Cd>As>Cu>Pb>Cr>Zn,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0.
广东东部海区底质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重金属的毒理性质,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科学工作者对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日益增多。近几年来,有关海洋底质环境中重金属的分布、转化、迁移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许多报道(2.3.4.5.6.7)。1982年何悦强等人曾报道了广东沿海底质中某些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探讨(5),但对广东东部沿海底质中重金属的研究较少。为  相似文献   

11.
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基于2007年夏季辽东湾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无机氮(DIN)、磷酸盐(PO43--P)和溶解氧(DO)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其中的评价等级确定方法加以改进,评价了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和控制性因素. 结果表明:对评价方法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辽东湾沿岸和河口口门附近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程度,而海湾中部则处于贫营养状态,富营养化程度从海湾中部向近岸逐渐增加;影响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为无机氮;辽东湾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主要受入海河流冲淡水影响范围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长江河口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迁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10多年来长江河口水域历次调查资料,阐述了长江河口水域各相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除水相和悬浮相中Cd的含量为河口段低于口外海滨外,其余均为河口段高于口外海滨,并在南、北槽口-122&;#176;25′E之间形成高含量区,这主要与陆源重金属元素受河口锋的作用有关。长江河口重金属元素的迁移有4种形式;相间迁移、屏障迁移载体迁移和动力迁移,其中相间迁移存在于整个河口过程,屏障迁移使重金属元素残留河口,载体迁移将重金属元素输往海洋,动力迁移可使残留沉积相的重金属元素再次以参与载体迁移,长江河口主要重金属元素Zn、Cu、Pb、Cd的入海通量的量级分别为10^5、10^4、10^4和10t/a。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渤海湾大神堂、高沙岭、海河、子牙河和南排河入海口表层沉积物和野生矛尾鰕虎鱼(除海河口)肌肉的As、Cd、Cr、Cu、Pb和Zn重金属进行了分析,发现各入海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以Zn的浓度水平最高,平均达81.55mg/kg,而Cd最低(平均值为0.28 ± 0.08 mg/kg).在鱼体内, Zn浓度仍是最高(平均为96.75 ± 30.98 mg/kg),而Cd未检出.以生态危害指数法(RI)评价河口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表明,海河河口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其他依次为子牙河口、南排河口、大神堂和高沙岭.另外,通过对各地鰕虎鱼肝脏金属硫蛋白的分析,发现子牙河的野生复鰕虎鱼金属硫蛋白较其他河口稍高(除海河),与沉积物重金属的RI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4.
磁湖底质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1-2000年磁湖底质中重金属监测资料,本文系统地对黄石市磁湖底质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力求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河流底质是河流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污染物的主要归宿场所。重金属主要通过吸附、络合、生物吸收等过程进入河流底质中,河流底质粒径是影响重金属吸附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河流底质中,底质粒径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共同影响着重金属在底质上的吸附量。通过对苏北某城市河流底质进行粒径分级实验和有机质含量测定,研究了底质粒径与重金属(Cd、Cu、Pb、Zn、Cr)含量的关系以及底质中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吸附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排放入胶州湾中铬的主要污染源——娄山河河口海域及上游工业废水中铬的迁移形态特征及其转化;废水及河口海域海水中六价铬向三价铬的转变及其速率以及河口海域海水中三价铬向底质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等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胶州湾娄山河口及沿岸海域中铬的可能的迁移机制为Cr_水~(VI)→Cr_水~(Ⅲ)→Cr_水~(悬)→Cr_(底质~(酸溶)→Cr_(底质)~总,并为这一过程作了定量估算,提出了胶州湾娄山河口海域铬的迁移模式图。  相似文献   

17.
锦州湾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监测和变化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多年的锦州湾污染源和环境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持续向锦州湾排放含重金属的废水和废渣的情况下,锦州湾的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以五里河口水质为例,1979年监测的13个站位海水中Cd的统计几何均值为0.81μg/L,1989年的统计几何均值为1.41μg/L。底质的污染状况更为严重,1980年位于葫芦岛锌厂最近的5号站,底质中Cd的含量为1.3×10~(-6),1988年为4.1×10~(-6),增加了2.2倍。本文根据实际测定的结果对污染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测定3种盐沼植物体内TN、TP、重金属Cu、Zn、Pb和Cd的含量,计算了3种盐沼植物地上部分TN、TP和重金属库的大小.结果表明,3种盐沼植物在养分的分配模式上显著不同,3种盐沼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地下部分;互花米草地上部分的养分库和重金属库均大于芦苇和海三棱镳草,表明其对养分和重金属的吸收与滞留效率更高.如果从湿地植物净化的角度来考虑,收获互花米草对河口环境的净化作用最佳,特别对P的去除效率最高;但另一方面,互花米草的入侵将会显著改变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如提高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可能把更多的重金属输入河口水体和食物网,使湿地成为重金属的源而不是汇.  相似文献   

19.
河口沉积物对砷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比分析了砷在辽东湾营口河口外侧近海域沉积物和河口内侧河流段沉积物上的含量和吸附行为,并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域沉积物和河流段沉积物中As含量分别为7.5和4.0 mg/kg,相对于As的效应临界浓度TEL值7.2 mg/kg,海域沉积物中有一定的As污染.河口外侧近海域沉积物由于铁锰铝等金属和有机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底质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于1996-2000年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底质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松花江干流各断面间差别不大,阿什河内污染要明显重于干流,呼兰河内污染与干流无显著差异。哈尔滨江段底质的重金属污染总体较轻,年度间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