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电解法生产次氯酸钠的原理 ,并在原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对设备的重新选择、改造 ,得出了各个工艺参数的最佳值 ,生产出高品质的次氯酸钠  相似文献   

2.
采用次氯酸钠对碱性玫瑰精生产模拟废水进行氧化降解,考察了初始COD浓度、反应pH、次氯酸钠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向50mL初始COD为1 050mg/L的碱性玫瑰精生产模拟废水中投加次氯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8%)3.0mL,控制反应pH为3.0,常温下搅拌反应30min,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8%左右,且该反应过程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扑热息痛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本文研究了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对扑热息痛的氧化降解。为了对比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对水中扑热息痛的氧化降解作用,进行了两种氧化体系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对扑热息痛的氧化反应速率明显快于次氯酸钠体系,且加入的溴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次氯酸钠体系、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中TOC的去除率都显著滞后于扑热息痛降解率,表明两体系都产生了比扑热息痛更难降解的中间产物,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中TOC的去除率略高于次氯酸钠体系。pH值对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的反应速率有影响,pH值越低速率越快。扑热息痛的初始浓度对氧化反应有影响,初始浓度越低的氧化降解率越高,达到平衡降解率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4.
次氯酸钠对印染废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印染废水处理中 ,脱色始终是一大难题。目前浙江省慈溪市的印染厂多用次氯酸钠作为脱色剂。为了弄清用次氯酸钠脱色后废水中所含挥发性卤代烃浓度的变化 ,我们做了本试验。实验废水取自慈溪市印染厂。污水处理工艺如下 :废水     调节池     生化池 ↓ 加次氯酸钠气浮池     排放次氯酸钠投加在气浮处理阶段。该厂所用染料主要是活性、分散、硫化及少量直接染料 ,日处理废水量 45 0 t,次氯酸钠用量 30 0 kg/ d。 1号样为气浮进水 ,即未加次氯酸钠的废水 ;2号样为气浮出水 ,即加次氯酸钠脱色后的排放水。采用 GB5 749- 85《生活…  相似文献   

5.
次氯酸钠降解水中萘普生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了次氯酸钠(Na Cl O)对萘普生(NPX)的氧化降解效果。分析了次氯酸钠投加量对NPX去除率和体系总有机碳(TOC)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此过程中次氯酸钠投加量与次氯酸钠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PX的降解率随着次氯酸钠投加量增加而增加,直至NPX的降解率达100%。溶液中TOC去除率随Na Cl O与NPX摩尔比的增大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最后溶液中TOC去除率稳定在22.5%左右。次氯酸钠的利用效率会随Na Cl O与NPX摩尔比的增大先增后减,在Na Cl O与NPX摩尔比为7.5∶1时,次氯酸钠的利用效率达最大值。同时研究了不同pH对NPX氧化降解反应的影响,实验显示,溶液处于较低的pH更有利于NPX被氧化降解。最后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医用萘普生胶囊中所添加辅料对NPX的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萘普生医用药品中所添加成分对NPX的氧化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旭  冒冉  李昂臻  孙拓  乔梦 《环境工程学报》2020,14(7):1728-1734
电解法是利用电能实现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其应用于消毒通常有电产次氯酸钠消毒剂和电化学消毒2种方式。为深入了解电产次氯酸钠及电化学消毒技术机理,进一步探讨电解法在水处理和公共环境卫生消毒领域的应用,从消毒原理、技术特点、使用方法和消毒应用方面,对电解法制备次氯酸钠与电化学消毒水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技术发展前景,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紫外与次氯酸钠消毒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为示踪菌种,研究了紫外消毒和次氯酸钠消毒的灭活效果(用对数灭活率来衡量),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同时考察了浊度、Fe3+浓度、有机物对紫外消毒的灭活效果影响,以及pH、氨氮浓度对次氯酸钠消毒的灭活效果影响。结果表明:(1)紫外消毒和次氯酸钠消毒对大肠埃希氏菌均有较好的灭活效果。紫外辐射剂量为15mJ/cm2时即可达到4.55的对数灭活率;次氯酸钠投加量为2.5mg/L,消毒时间30min即可100%灭活。(2)当紫外辐射剂量为15mJ/cm2时,浊度、Fe3+浓度增加或投加腐殖酸均可使紫外消毒的灭活效果变差。(3)pH升高或者氨氮浓度增大均会导致次氯酸钠消毒的灭活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8.
Plackett-Burman法筛选污水中氨氮去除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广 《环境工程学报》2014,8(7):2936-2940
结合生产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A2O生物处理单元、AB生物处理单元、微絮凝过滤单元和次氯酸钠消毒单元等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采用基于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拟的概率统计方法对该厂再生水中氨氮符合相应标准的概率(保障率)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氨氮存在较大的超标风险,对此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全流程处理工艺中影响氨氮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主要控制因子:混合液回流比、过滤池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和接触池中次氯酸钠投加量,为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了超声与次氯酸钠预处理对污泥的溶胞效果,以及对后续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与次氯酸钠耦合作用最优操作条件为超声声能密度1.0 W/mL,作用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次氯酸钠投加量为4.023 mg/g SS时,对污泥厌氧消化改善效果最明显,剩余污泥产气率及甲烷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9.73%和10%。同时污泥VSS去除率由11.11%提高到21.24%,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污泥减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次氯酸钠对废轮胎胶粉进行表面氧化改性,并将所得胶粉用于湿法制备胶粉改性沥青,通过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研究氧化剂用量、氧化温度及氧化时间对胶粉改性沥青的25℃针入度、软化点和5℃延度的影响规律。氧化前后废轮胎胶粉的XPS表征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能够使胶粉表面的C—O键和O—C=O键的含量显著增加。次氯酸钠对废轮胎胶粉的表面氧化,能够有效增强胶粉与沥青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使胶粉改性沥青的软化点显著提高。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提出了以软化点为主要考核指标时胶粉氧化改性的最佳反应条件,即次氯酸钠用量40 m L,氧化温度40℃,氧化时间3.0 h。该条件下制备的氧化胶粉改性沥青,软化点能够达到73.3℃,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较好,但持续性差,引入茶多酚作为辅助消毒剂,采用管网动态模拟系统,对比了紫外线-茶多酚联合消毒和紫外线-次氯酸钠联合消毒后管网微生物的总量、群落分布和有机物荧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紫外线-茶多酚联合消毒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比紫外线-次氯酸钠联合消毒更好,并且对致病菌和耐氯性细菌也有很强的杀灭能力。紫外线-茶多酚联合消毒后,酪氨酸类物质荧光和类腐殖酸物质荧光特性产生变化,说明这2类物质含量大量减少,可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此外,管壁生物膜中出现了儿茶素、表儿茶素类物质,这说明茶多酚与管壁微生物发生了相互作用;紫外线-次氯酸钠联合消毒后酪氨酸类的荧光特征峰发生蓝移,这说明次氯酸进入微生物内发挥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用次氯酸钠氧化废水中亚硝酸盐的处理方法。该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反应速度快、氧化效率高。随废水浓度的高低投加不同量的次氯酸钠,使出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小于1毫克/升。根据废水量的大小,可连续处理和间歇处理,水可循环利用,日常处理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针对饮用水管网系统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风险问题,采用模拟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输配水管道系统,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微量磺胺甲恶唑以及次氯酸钠消毒对管道中生物膜与抗性基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μg·L-1磺胺甲恶唑的添加对微生物群落以及抗性基因组成无明显影响,而浮霉菌门细菌表现出很强的抗次氯酸钠消毒能力。在未消毒条件下丰度前十的抗性基因与携带差异性抗性基因的细菌在消毒后丰度均明显有所下降,次氯酸钠消毒使ARGs总量下降了91.9%,因此,次氯酸钠消毒通过控制携带抗性基因物种从而有效控制群落抗性基因的传播。同时,通过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功能基因与组间显著性差异的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功能基因的变化情况与抗性基因变化情况一致,因此,长期消毒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并最终影响抗性基因传播。这项研究有助于控制长期运行的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包括抗药基因在内的微生物相关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氨氮浓度对次氯酸钠消毒中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氨氮浓度对次氯酸钠消毒中水的影响,讨论了中水氨氮浓度、氯胺浓度、总余氯浓度、消毒接触时间和总大肠菌群指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氨氮随消毒接触时间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中水氨氮浓度越高,其变化幅度越小,反之,则变化幅度较大;氯胺浓度随消毒接触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再降低,而总余氯量则逐渐降低,并有一定的持续消毒作用;此外,总余氯随次氯酸钠投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再逐渐升高的趋势,整个反应过程符合折点加氯消毒理论;当次氯酸钠投加量与氨氮的比值(以后简称C1/N)为25/1时,氨氮消耗掉的次氯酸钠量最多,生成的总余氯量最少;当C1/N比大于25/1时,消毒后中水氨氮浓度为零,反之,则随C1/N比升高逐渐降低;而当氨氮浓度相同时,中水消毒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次氯酸钠对PPCPs(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类污染物水杨酸(SA)的氧化消除及动力学规律进行研究,考察了p H值、温度、Br-浓度以及水体中常见有机物等各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对SA的氧化降解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p H值对该降解反应影响较大,随着p H值的降低,反应速率增大;温度对该降解反应的影响明显且符合Van’t Hoff规则,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降解进行。向体系中加入Br-,可以加快次氯酸钠对SA的氧化降解,并随着Br-浓度的增加,SA降解的速率逐渐增加。水体中有腐殖酸和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对水杨酸的氧化反应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某电镀企业搬迁后遗留的氰化废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探索,优化碱性氯化法破氰的工艺参数。先将氰化废液用水稀释,再采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采用2段破氰,第1阶段控制pH为11~13、次氯酸钠与CN-的质量比为4.0∶1.0、反应时间为30 min,第2阶段控制pH为8~9、次氯酸钠与CN-的质量比为7.5∶1.0、反应时间为45min。经检测,处理后的废水中,CN-质量浓度为0.28mg/L,余氯质量浓度为0.48 mg/L,均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规定的限值。  相似文献   

17.
微波无极紫外光氧化-内电解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制的微波激发无极紫外灯光氧化反应器和内电解反应器联用体系中,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对活性深兰M-2GE染料模拟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投加次氯酸钠4 mL/L、微波紫外光反应时间30 min、内电解反应时间50 min时,活性深兰M-2GE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率、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5%、70%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降压药美托洛尔经病人服用后由尿液排出,并经由市政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但去除率不高,排入天然水体后成为一种新型微量污染物,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具有潜在危害。研究讨论了污水处理厂中常用的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对美托洛尔的氧化分解情况,分别考察了温度、pH和水中常见有机物等对分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分解美托洛尔的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特征;温度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范特霍夫规则,在15~45℃范围内,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美托洛尔的氧化分解;当pH为3~8时,反应速率随pH的降低而增大。同时,水体中0.1~1.0 mg·L~(-1)的腐殖酸和5~20 mg·L~(-1)的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均会促进美托洛尔的去除效果,且促进作用随着含量的升高逐渐趋于稳定。由此可知,次氯酸钠可以氧化去除美托洛尔,为污水处理厂消除美托洛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接触氧化除锰法启动期较长的问题,采用改性沸石滤料耦合次氯酸钠预氧化辅助滤柱启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滤料进行分析,探究了原水pH对滤柱启动中锰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持续运行过程中次氯酸钠的投加量进行了优化,对改性沸石滤料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并在进水pH分别为6.5、7.0、7.5时进行滤柱启动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滤料对M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当pH为5.5~8.0时,随pH升高改性沸石滤料对Mn2+的去除率上升。在3种pH条件下,滤柱的锰穿透期分别为5、8和9 d,并分别在第20、16和14天启动成功;次氯酸钠预氧化启动的3种滤柱次氯酸钠最低投加量分别为0.8、0.3与0.2 mg·L-1。SEM与XRD表征结果证实了水钠锰矿在滤料表面的出现;而EDS与XPS结果分别表明,更高的pH会同时带来滤料表面锰元素含量和锰价态的升高。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地表水水厂中对除锰有利的pH范围及沸石在启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用次氯酸钠和活性炭处理萤光废水、回收二溴萤光素的综合利用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了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分析。试验表明这种综合利用方案是可行的。解决了污染,回收了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