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运行机制的旅游扶贫支持系统和开发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特殊性的开发扶贫形式,核心目标是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但目前我国国内旅游扶贫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分析旅游扶贫特性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运行机制的旅游扶贫支持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构建基础及其要素组合,并分别从旅游资源相对优势、资源特性、区域经济、城乡关系及开发时序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开发模式,以此关注贫困人口和贫困社区利益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立贫困人口参与的扶贫旅游机制,是确保贫困人口受益的核心问题。基于价值网络理论,探究扶贫旅游产业价值网络中的价值流动机制和价值链中不同节点贫困人口的收益类型。结果表明:河北省扶贫资金缺口较大、分配不均,贫困人口缺乏资本和能力进入产业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节点,未能实现贫困人口受益的扶贫旅游目标。试图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引入扶贫旅游情境,构建政企合作、农企对接的PPP参与机制,解决扶贫资金少、贫困人口收益甚微的困境,并分析了参与机制的关键点。从宏观视角,为中央政府和河北省共同构建PPP参与机制提供支持与保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利益相关者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力、被影响力、投入、收益为利益衡量指标,构建利益相关者利益位阶表,对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位阶进行测度,并对其利益关系进行平衡分析。结果发现:乡村旅游投资者既是对乡村旅游影响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又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投入和收益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在影响力和被影响力两个指标上不平衡程度较高,综合利益关系不平衡程度严重。乡村旅游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应先保证乡村旅游投资者、开发商、旅游企业、旅游地社区与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乡村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力,降低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敦煌市为例,对区域生态旅游发展路径优化问题进行探讨,设计出"核心层利益相关者界定—生态效益期望与利益关系调查—利益关联优化"的区域生态旅游优化发展思路。采用"多维细分法"、"米切尔评分法"对敦煌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层次分类,结合问卷调研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对核心层利益相关者的生态效益期望水平与利益结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旅游地居民、旅游企业、游客为敦煌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层利益相关者,且生态效益期望水平为游客政府旅游地居民企业,核心层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共同多于利益矛盾,且存在利益关联闲置。据此,提出有效发挥与提升核心层利益相关者的生态效益诉求的主动性,深入挖掘利益共同点,协调利益矛盾点,改进利益关联闲置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灾害旅游的发展是出于经济动机和社会动机两方面的驱动,但这两方面动机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因此,有必要引入伦理学的思想来分析灾害旅游中的伦理均衡问题,尤其是涉及范围较广的利益相关者的均衡问题.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灾害旅游中的伦理均衡实现的动力,即各利益主体"利己"和"利他"的对立统一性.在对灾害旅游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面临的伦理冲突,并对伦理均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对海岛人地关系演进脉络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发展旅游对海岛人地关系系统的影响,构建了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系统,指出科学评估海岛旅游容量、严格监控海岛旅游对海岛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构建合理的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推动广泛深入的社区参与是实现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系统协调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利益相关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机构、高产作者、发文期刊、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是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依据知识图谱相关理论,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2003—2016年来自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收录的旅游利益相关者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再利用Netdraw软件描绘关键词的网络关系。研究发现:成果数量趋于稳定;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缺少跨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研究内容围绕"利益"展开,呈现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特征;"演化博弈"和"社会网络"是新的研究趋势。未来应从加强合作交流、深化理论分析、推动研究方法创新、利益诉求演化、旅游社区冲突解决机制、旅游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将旅游产业发展融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体制的系统创新与重要举措.四川秦巴山区是推进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攻坚的关键区域,其实践经验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前期关于旅游扶贫模式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这为本课题提供了思考空间,在比较典型区域旅游扶贫发展模式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与实施对策的基础上,构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系统集成开发模式.研究结论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产品开发、线路设计等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和分析2007—2017年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旅游相关文献,对宗教旅游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回顾,以期把握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分析发现,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概念界定、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者研究、宗教旅游资源价值与宗教旅游开发、宗教旅游影响、宗教旅游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结果发现,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宗教旅游者、宗教旅游影响、宗教旅游利益相关者等主题开始成为热点;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同时也呈现了宏观向微观、定性向定量的变化趋势,主要运用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理论来研究宗教旅游问题,基础理论研究仍很薄弱。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出三峡库区各区县2011—2016年的旅游扶贫效率,结合MI指数评价其效率形态,分为潜力型、发展型、成熟型和衰落型,四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产业借力发展模式、旅游产业战略联盟模式、政企社合作模式和对点扶持模式。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从产出效益角度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研究其空间分异,两个角度共同揭示了旅游扶贫在空间上具备的聚集效益和区域间的差距,但某些区(县)旅游经济效益与旅游扶贫效率数据结果存在不协调,意味着必须在保证较高旅游效益的同时提高旅游扶贫效率,从而实现旅游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消除贫困方面。选择贵州旅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贵州旅游资源概况及旅游业发展现状,阐述贵州旅游业发展在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以及贵州旅游扶贫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旅游扶贫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贵州省和类似贫困山区旅游扶贫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消除贫困方面。选择贵州旅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贵州旅游资源概况及旅游业发展现状,阐述贵州旅游业发展在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以及贵州旅游扶贫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旅游扶贫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贵州省和类似贫困山区旅游扶贫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旅游扶贫模式转型升级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年国家旅游局在宁夏试办旅游扶贫试验区为契机,我国各地开始了旅游扶贫的探索。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实践,已形成了诸多较具特色的模式,但总体上还是以政府主导型模式或输血性扶贫模式为主,实际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扶贫模式,转向造血型旅游扶贫模式、补血型模式、混血型模式、换血型模式,即将单纯的资金扶贫逐步转变为制度扶贫、人才扶贫、市场扶贫、技术扶贫,更要注重扶志与扶智、扶知。  相似文献   

14.
以博弈均衡理论为基础,以平顶山市清水河景区为案例,通过对"人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实地调研和走访,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及其博弈均衡。研究表明,只有顾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追求和利益最优化,保证多方利益的协调才是旅游新景区开发的最佳途径,从而为旅游新景区开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旅游扶贫是我国开发贫困地区,帮助少数民族摆脱贫困、打开致富大门的好途径,但目前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存在着扶贫模式僵化、企业扶贫目的不明确、责任缺失等问题。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研究企业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可为新形势下开展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工作提供新思路。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选取湖南怀化花瑶聚集区为案例,借用企业公民理论研究企业参与型旅游扶贫模式基础上,分析提出"经济人、社会人、道德人、文化人"四个企业旅游扶贫的实现路径。该研究对企业责任与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具有一定启发,对当前背景下旅游企业参与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分析与系统归纳等方法对国内外河流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河流的旅游功能、河流旅游产品、河流旅游影响、河流旅游发展效应、河流旅游开发与规划、河流旅游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研究理论较薄弱,系统性不足,研究框架尚未形成。从河流旅游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来看,未来河流旅游研究要注重研究内容的系统性,体现研究对象的差异性,注意研究方法的针对性,从人地关系角度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指出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认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机制理论研究不足是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制约瓶颈.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剖析了婺源县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婺源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几点战略性思考.研究的意义在于,能给今后学界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导向,以期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共生理论,以贵州省丹寨万达小镇为例,探究在共生环境的影响下,政府、企业、传承团体、村民和旅游者五类非遗旅游利益相关者团体(即共生单元),通过共生介质(即非遗旅游)形成的共生关系。为进一步确定共生单元间相互作用的程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定量测度单元间的共生模式。结果表明:小镇非遗旅游共生单元间的共生行为模式以间歇和连续共生为主,共生行为模式以非对称互惠共生为主;未来应重点关注改善反向共生环境、支持弱势单元(即村民)参与小镇的发展、提高共生介质(即非遗旅游的品质)等,以推动共生演化。丹寨万达小镇的非遗旅游实践模式表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非遗旅游发展过程中,可通过多主体价值共创的方式推动非遗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利益相关者矩阵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探讨了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外围层,其中核心层的利益相关者为各级政府、天宝岩保护区管理局、企业与旅游公司、社区居民,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具有高影响力、低利益/高公益的特点,关注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生态补偿的公共主体;天宝岩保护区管理局具有高影响力、高利益的特点,关注生态价值,是生态补偿实施的主体;企业与旅游公司具有低影响力、高利益的特点,关注经济价值,是生态补偿责任的主体;社区居民具有低影响力、低利益,关注经济价值,是生态补偿的客体.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市渝东南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资源、人口和社会四大子系统构建贫困度测度指标体系,基于旅游资源数量和质量构建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渝东南地区旅游资源禀赋进行测度,利用象限法将渝东南各区县贫困度与旅游资源禀赋分为四种耦合类型,分别为高资高贫型、高资低贫型、低资高贫型和低资低贫型。针对不同的耦合类型,结合渝东南地区区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景区带动型旅游扶贫模式、自然资源旅游观光与休闲旅游扶贫模式、观光度假型与特色农业旅游扶贫模式、特色农业旅游与乡村体验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