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国生物质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对重庆市现阶段生物质资源状况进行初步摸排,对重庆市生物质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对重庆市生物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就重庆市生物质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为重庆市政府部门完善产业规划、政策提供理论参考,为重庆市企业开发生物质产业提供帮助和指导,为重庆市生物质产业蓬勃发展找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成型颗粒是《江门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着力发展的能源之一。结合目前江门市燃生物质锅炉的使用和排污情况,分析当前存在问题,探讨改善江门市燃生物质锅炉污染的对策,也为其他地区的燃生物质成型颗粒锅炉排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电力环境保护》2014,(4):33-33
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呈现“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型能源短缺”的特征。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能源人均占有量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大,储备体制不健全;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环境问题突出。〈br〉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能源安全构建:(1)合理优化能源使用结构,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与提高使用效率并举;(2)进一步完善能源战略储备制度,以保证能源的供应稳定;(3)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依赖度;(4)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为进口能源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进口固体废物原料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进口固体废物原料贸易发展迅速,针对进口固体废物原料相关政策体制、环保及贸易方面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物天然气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化石能源的战略风险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我国的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物作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产生含甲烷浓度为50%~65%的沼气再经过净化提纯工艺后产生含甲烷浓度90%以上的生物天然气。生物天然气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优点,充分实现了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通过实际沼气及生物天然气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经验的总结分析,对全工艺流程进行深入对比研究,提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工艺技术路线,为有效地开展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生物质资源化现状及以生物质为原料热裂解技术的研究成果及进展,评述了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生物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化工环保》2007,27(5):436-436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纤维素废弃物水解残渣催化气化制取氢气的方法。以生物质酸水解或酶水解残渣为原料,采用催化气化的方法,在适当的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条件下,制取富含氢气的合成气。采用该方法得到的粗气体中CO2和CO的含量较低,氢气含量较高,有利于后续处理,对制氢有利。该方法不但为氢气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方法,而且处理了固体残渣(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林业加工废弃物、水生植物、能源作物或生物质的其他派生物经酸水解或酶水解后剩余的残渣),保护了环境,提高了生物质的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物质废物污染现状与资源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生物质废物具有产生量大、可降解有机物含量高的特点,如果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不但能减少污染,还将会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介绍了我国生物质废物的污染现状及生物质废物资源化的主要途径,指出我国生物质废物资源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能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可再生能源。介绍了生物质能及其传统利用工艺,以及物质结构、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变化对生物质热裂解规律、产物的影响,总结了生物质热裂解产物利用方式,并提出生物质裂解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是继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分析了农作物秸秆的增量市场容量,并通过解读国家《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未来的生物质秸秆的产业发展方向可聚焦为"县域的分布式生物天然气+有机肥+种植场+养殖场"模式,为行业内或有意进入该行业的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简要说明生物质与煤共燃意义的基础上,对低温热解生物质和煤共燃的污染性能和经济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评价.认为低温热解生物质(锯屑、谷壳和花生壳)与煤共燃能够减排CO2、CH4等温室气体及NOX和SO2等大气污染物,减排重金属污染物和其它微量有毒有害元素;同时,二者共燃可以在运输成本、存储成本、电厂生物质处理费用、设备改造费用和节约煤炭等方面降低电厂的运营成本,但也可能在生物质低温热解产品加工上提高生产费用以及在因燃用热解生物质可能造成的积灰结渣上提高设备维护费用.可以预见,生物质与煤共燃的研究将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Energy,2014,75(10):40研究人员通过试验证实了催化作用对生物质/塑料废弃物掺混料在流化床中气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蒸汽-生物质和聚乙烯-生物质的比例下试验,确定最佳条件来提高氢气和合成气的产量。预期来自可再生资源的能源将补充由化石燃料资源产生的能源。气化是一种用于固体废物燃料转换的通用热化学工艺。对棕榈仁壳(PKS)和聚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生物质炭制粉、成型及烘干工艺。生物质原料经过炭化后往往粒度较大,需经过制粉工艺,制成生物质炭粉。再将生物质炭粉与粘合剂、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碾压、搅拌及成型工艺,制成成型炭棒。接着含水率较高的成型炭棒,再经过连续式烘干设备,将水分烘干至一定程度后装箱。该套工艺可实现连续高效工业化制炭,自动化程度高,环保无污染,且生产出的炭棒具有密度大、机械强度高、颗粒均匀光亮、燃烧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生物质发电进入新发展阶段。为了推动新开工项目有序竞争配置,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持续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生物质发电行业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按照“以收定补、央地分担、分类管理、平稳发展”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整了生物质发电行业电价补贴形式及标准。随着政策逐步完善细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电价补贴政策如何实施,对项目收益有何影响,如何进行决策,成为了政策调整期地方政府、项目建设及运营单位等各方关注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在京组织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就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政策建议听取与会专家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来自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讨论了秸秆能源化、原料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以来,浙江省围绕农业部"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工作主线,持续深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近日,省政府又作出"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决策部署,全面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绿色农业强省建设。完善政策抓引导。省政府先后颁布《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与农业部签订《关于共同推进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形势、能源政策以及电力发展状况,分析了国内外能源形势、政策与电力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在我国能源利用及电力发展方面应加大天然气发电以及IGCC发电力度、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工业用电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加快核电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实施两年来,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和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的利废行业影响很大,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指出现行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Energy,2014,75(10):127废弃物混合物的热共处理在过去的10年里得到了很多关注。这主要是由于某些协同效应,如石油产量的增大和质量的改善、某些原料供应的短缺以及整个热解工艺的改进。为了在生物质和塑料废弃物的共热解中实现上述的协同效应,通过热解重量分析(TGA)和不同的反应器进行了许多实验。塑料在热解过程中的热性能不同于生物质,因为它的分解发生在高温范围,可迅速地释放挥发物质,相比而言生物质的热分解温度范围更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以来,循环经济法规制度体系逐渐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日趋成熟,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进展显著,催生了一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新技术和工艺。但是也存在着循环经济发展地区间尚不平衡,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尚不健全,支撑体系尚较薄弱,激励措施和相关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此,要抓紧制定完善配套法规、规章和标准,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加快出台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激励政策,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积极培育循环经济服务产业,加快相关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