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规制和创新直接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速度和方向。基于我国沿海11省市2006—2014年面板数据,采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More值和门槛回归模型,从方向和速度两个维度对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在产业转型方向上,沿海地区正向第三产业转型,2010年以后1/2省份的产业转型速度加快。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促进海洋产业转型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海洋技术创新水平制约下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倒"U"型双重门槛效应。因此,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提升海洋产业转型水平时,应充分考虑海洋技术创新水平对环境规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4—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及我国东、中、西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轨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环境规制强度过高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对三大经济区自身与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不同,东部地区呈"U"型关系,中西部则呈倒"U"型关系,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表现出协同效应,中部地区尤为突出。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多元化跨区域的环境政策,将有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采用我国30个省级地区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能源强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我国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以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强度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增大,呈现出"阶梯式"的增长特征;以人口密度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变为负向影响,呈现出倒"U"型关系;以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减弱。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异质性环境规制视角,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方法分析了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对它们产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关系,目前均处于抑制阶段;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对非正式环境规制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因此,需要协调环境规制的惩罚—激励作用,合理引导公众环保诉求,才能有效刺激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投入,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5.
根据面板协整理论和空间过滤方法,对中国30个省区、三大区域与八大区域的碳排放EKC曲线异质性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0个省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西北地区碳排放EKC均显现倒"N"型,南部沿海地区碳排放EKC显现倒"U"型,西南地区碳排放EKC显现复杂形状,东部沿海地区碳排放EKC显现对数线性;区域人口、万元产值能耗、二产比重和城市化率四大控制变量对不同区域碳排放均显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有了显著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的快速增长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碳排放水平日益提高,已成为全球最大排放国。为了更好地管控碳排放,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1995—2011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FDI、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动态效应分析发现,FDI与进出口水平的提升均有利于降低我国碳排放的水平,“污染天堂”假说在我国并未得到证实。同时,本文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存在,证实了我国的碳排放水平与人均GDP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我国长江经济带1995—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各驱动因素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水平因素对我国东部地区具有负向抑制作用,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具有正向驱动作用。(2)碳排放与人均GDP因素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目前只有东部地区通过了碳排放拐点,中部地区接近拐点,而西部地区碳排放量在较长时期内将持续增长。(3)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均产生显著影响,且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远远大于东部地区,创新水平对碳排放影响微弱。(4)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因素对碳排放具有负向抑制作用,贸易开放度和环境规制因素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借助面板门槛模型,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条件下分别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全国看,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前者呈正的"N"型关系,后者呈促进但递减的关系,两种集聚基于FDI、OFDI门槛下呈现"U"型关系。(2)从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专业化集聚抑制了技术创新效率而多样化集聚促进了技术创新效率,中西部地区两种集聚均提升了技术创新效率。(3)从产业层面看,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更能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96-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四个领域来刻画环境规制,实证检验了不同环境规制手段的减排效果是否具有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的强度确实因环境规制的手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法律手段、技术手段未因地方政府的异质性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而行政手段在政府规模较小(地方财力不足)地区的减排效果显著,经济手段在政府规模较大(地方财力雄厚)地区的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会提高污染治理成本,挤占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对技术创新产生"挤出效应"。而"波特假说"认为,长期内适当的环境规制政策将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起到刺激性推动作用,可弥补因规制而增加的额外成本,从而形成"创新补偿效应"。这个观点表明环境规制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效应。另外,技术创新要经历研究开发阶段与成果转化阶段,即从资源投入到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本文基于系统观和创新链视角,创新性地构建两阶段关联DEA模型测算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并运用中国2011——2017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研究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同时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西部两大区域分别考察,进一步揭示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和阶段性特点,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绿色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保障。本文采用2004—2019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环境总体规制、工业废气规制、工业废水规制、工业固体废物规制和光污染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总体规制对本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U形,工业废气规制、工业废水规制和工业固体废物规制的研究结果存在同一规律,而光污染规制起抑制作用。总体规制对邻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形,具体规制的影响各不相同,工业废气规制与总体规制的结果类似,而工业废水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负,工业固体废物规制和光污染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本文从实证角度验证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兼容性,环境规制和效率提升并不矛盾。在制定环境政策时,需考虑区域间的相互协调和实际产业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土地集约利用和碳排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约束条件,解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解读空间互动视角下1995—2018年我国省际层面土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应特征。结果表明:①地均碳排放存在显著负向互动影响,省际之间碳减排呈现零和博弈的特点,表现为邻省的地均碳排放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本省地均碳排放上升0.232个百分点。②土地集约利用与地均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因多数省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尚未跨越“倒U型”曲线拐点,直接效应表现为本省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促进本省的地均碳排放量增加,土地集约利用抑制邻省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将有利于发挥土地集约利用碳减排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区域联动机制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揭示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目前,关于EKC的实证研究大都从环境指标选取、国际贸易及收入差距等视角展开的,很少有文献研究EKC的动态特征。基于1994-2005年我国46个不同类型城市空气质量和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广义矩估计(Dynamic GMM)方法首次对我国城市EKC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EKC的估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量模型和估计方法的选取。就选取的计量模型和估计方法而言,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且城市空气质量问存在正的路径依赖效应,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当期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未来的环境质量为代价的。这一发现无论是对环境政策的制定,还是未来改革路径的安排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昆明市1995-2006年历年环境污染指标的统计数据和历年人均GDP统计数据,构建人均GDP与环境污染(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的计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昆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并不都是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而是呈现出倒"U"型和正"U"型两种环境库兹涅茨类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经济集聚、收入差距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纳入统一框架下,构建时空双向固定效应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和门槛空间动态面板模型(SDPTM),通过中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考察经济集聚和收入差距对COD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经济集聚呈“先促排、后减排”的倒“U”形特征,具有本地空间减排效应和空间溢出减排效应;②收入差距呈非线性的倒“N”形特征,具有本地空间减排效应,经济集聚在收入差距对COD排放的影响中存在门槛效应,当经济集聚超过门槛值1.1164时,收入差距的促排和减排效应均明显增强;③收入差距呈倒“N”形特征,具有空间溢出减排效应,且收入差距的长期空间溢出减排效应明显减弱;④收入差距在经济集聚时对COD排放强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⑤COD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路径依赖性,经济集聚对COD排放的空间依赖特征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陈芳  史慧敏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4):104-111,88
基于要素资源配置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竞争效应,本文梳理了市场分割对长江经济带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发现:长江经济带能源环境效率随着市场分割程度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在规模报酬递减作用下,市场分割对长江经济带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从提升转变为抑制。未来破除长江经济带能源环境效率提升瓶颈的关键在于研发投入、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市场融合。另外,分样本回归表明市场分割导致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存在"中部塌陷"的风险。由此,加强研发资金的精准投入、提升对外开放度和中游地区支撑力,以及增强长江经济带生态协同是长江经济带提升能源环境效率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所产生的胁迫效应,阻碍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分析了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胁迫效应的作用机理,运用2000—2015年中西部地区5个省份的煤炭产业相关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通过回归对胁迫效应的干预因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环境规制、环保投资水平、技术水平和企业发展方式水平对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胁迫效应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干预强度依次降低;环保投资水平、企业发展方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弱化环境胁迫效应,而转入地的第二产业比例上升和环境规制强度增大会强化环境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采用1990—2013年江苏省市级面板数据,基于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运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和参数、半参数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对经济增长与工业COD排放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工业COD排放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即全省工业COD排放随经济的发展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同时人口增长对水污染物排放影响很大,二者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了经济持续发展能够协调并能解决其与水污染排放之间的困境。本研究丰富了社会经济发展与水污染关系在市级尺度层面的实证研究,为"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胡逸群  赵莉  杨昌龙 《中国环境管理》2022,14(3):105-111,96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工业如何实现环保、科技与经济的共同进步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中国工业2008—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公众投诉、环境规制及工业技术创新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公众投诉、环境规制成为直接推动工业技术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②环境规制在公众投诉影响工业技术创新产出的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③产业集聚强化了公众投诉对工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因此,完善公众投诉制度、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规制强度、优化政策支持及提升产业集聚程度,对于工业实现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选取辽宁省1981-2009年经济与环境数据,通过计量模型探讨辽宁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演替轨迹.结果表明,1981-2009年辽宁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大体呈现“倒U形+U形+倒U形”特征,即“M形”,表明辽宁省的综合环境污染水平随经济增长呈现波动变化;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等单项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分别为“U形”曲线左侧部分、“U形+倒U形”和“U形”曲线右侧部分;进一步分析表明,辽宁省EKC特征与工业结构变化、环境保护投资等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