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土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的严峻考验。从土地污染的角度,讨论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问题。工业“三废”的排放、城市化进程和土地污染防治法律的滞后是引起土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原因。为了防治土地污染,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保护体系。着重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治理和防治土壤污染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技术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其评价指标,并对滨淮县某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可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货币形式,可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进行定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3.
对台州地区电子垃圾拆解回收过程中采用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健康的威胁。建议开发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基于资源再利用的物理拆解回收方法,以解决电子垃圾拆解区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经济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在新上项目时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切实搞好环境评估,把那些污染水源、污染土地、污染大气的项目拒之门外。9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武汉千亩曾被化工、印染等企业污染过的毒地开发陷入两难境地。有关评估报告显示,"调查范围内部分区域土壤存在重金属超标。目前已经测试到部分采样点的汞、铅、砷、总铬、三价铬、六价铬、镉含量存在超标。"令人意外的是,在更为详细的调查后,武汉市环保局发现,该地土壤除了被重金属污染之外,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复合污染。有媒体报道称,仅原武汉染料厂占有土地的面积有200多亩,全部治理需1.88亿元,平均每亩的治理  相似文献   

5.
垃圾处理与污染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垃圾的循环再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垃圾资源在多个领域中循环再利用的实证案例,分析和阐明垃圾循环再利用的价值和发展前景。实践证明,垃圾资源在新兴行业的循环利用,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垃圾资源化提供可以借鉴和参考的例证,为增强环保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水土资源的供需状况成为决定地区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开发与利用的格局、深度和强度不断变化,类型趋于多样化。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年、1990年、2010年三期土地现状数据,分析石羊河流域各县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比较1980—1990年、1990—2010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转换情况,评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转移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揭示考虑该因素与否两种情形下对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结果的影响作用。结合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理论意义与石羊河近年来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效,并从流域居民环境红利的真实感知来看,考虑该因素的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与可信。  相似文献   

7.
研究"城中村"改造中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及可行性,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实例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城中村"土地利用混乱,效率低下,而且各种配套设施极不完善,给城市建设带来诸多问题急需改造;另一方面,"城中村"大量低效利用的土地经过开发整合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并具有可行性。"城中村"的改造需要政策支持和科学的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价值,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三效合一。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这种将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线性增长改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反馈增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城镇土地规划混乱、污染严重、粗放利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走土地可持续利用道路是必然的选择.在介绍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和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进展后,深入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消耗加快、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土地数量和土地质量两个方面实证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残酸再利用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油田酸化过程中返排出的残酸处理困难,造成较大污染、浪费等问题,分析了残酸作为调剖剂的价值,研究了利用“残酸”进行调剖的工艺技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投入产出比为1:28,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残酸”的再利用和环境保护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在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资源废弃物再利用模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资源,将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都作为资源利用起来,最终实现"零排放"。将农业废弃物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和再加工,是构建循环农业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循环型农业区别于传统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污染场地再利用的开发活动日渐增多,伴随场地的再利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环境事件也愈加频繁。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相关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监管制度都欠缺的情况下,针对污染场地再利用环境风险管理的项目规划的失当、环境风险评估指标的缺失及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障碍,应加强区域环评与单项建设项目环评的协调,落实场地监管主体、层级及各自的监管职责,形成环境损害赔偿机制,从而健全场地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商丹  余志伟 《四川环境》2012,(Z1):194-196
本文分析了我国纸质包装材料的生产现状及引起的环境污染,针对目前包装废纸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废纸回收渠道、建立回收分级体系、成立废纸交易平台、重视废纸的再利用、扶持再生纸生产企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策略,从而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通过对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了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指出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发展布局和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土地市场进行土地资源的配置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中固体废物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固体废物应进行全过程管理,固体废物鉴别是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包括依据产生来源鉴别和过程鉴别两种方法,依据产生来源鉴别包括丧失原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其他物质四类,在每一类中详细地列举了属于该产生来源的具体固体废物种类名称,便于理解和增强可操作性。过程鉴别包括在固体废物再生利用过程和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两类,其中在再生利用过程的固体废物鉴别中明确指出了固体废物再生利用产物只有同时满足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国家污染控制标准要求以及有实际市场需求、固定用户等条件时,才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在处置过程的固体废物鉴别中具体地列出了处置固体废物全过程中仍然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国际惯用处置方式。同时,给出了清晰的"原料—产品—固体废物—处置或产品"全过程中固体废物的产生节点和相应的固体废物类别图,为固体废物鉴别工作提供参考,使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有的放矢,有效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磐石市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矿山"三废"排放污染生态环境,侵占土地和农田,严重影响了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多渠道增加复垦资金,建立监督管理新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2016年11月18~21日发生的重污染沙尘天气的数据分析,再结合发生期间的气象资料,得出此次沙尘过程是受冷空气南下过程中起大风所引起,大风经过内蒙古、甘肃省内沙尘源区,带起了大量的沙尘,在西北风的作用下一路输送至武威市、白银市、兰州市等区域,在兰州市区域受到兰州小高压的影响开始向西输送,逐步影响海东市和西宁市。  相似文献   

19.
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国慧  樊宏  刘亚迪  张念华 《四川环境》2005,24(4):70-73,76
依据1992~2003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彭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区域差异等变化情况。总结了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地形条件、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交通条件、政策因素等六个方面,并针对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对彭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甘肃河西走廊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源和风险终点进行识别。运用AHP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括14个指标变量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出各风险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河西走廊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最终评价得分属"较高风险"区间,指标层中的固体污染、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不合理利用、土地沙漠化等风险比其他风险更高,是更加需要防范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