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12)
从分析京津冀社会经济情况入手,阐述了课题意义,厘清了固体废物定义和分类,梳理了京津冀固废现状,包括三地固体废物总存量、年产量、处置设施与能力等。分析了京津冀固体废物处置利用存在着政府统筹能力、管理机制、行政壁垒、处置能力、产业模式、回收体系等六方面问题,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的建议,以及十大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11)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根据再生资源产业链的构建原则从资源消耗、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3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并运用区位熵法确定区域内关键产业,按照"构建跨区域产业链主链—产业链补链—产业链耦合"的思路,构建了京津冀区域钢铁、生物医药、石油化工和煤炭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达到了纵向角度系统性对再生资源产业链运行分析的目的,以期促进京津冀再生资源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汉城潘永刚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6,(1):21-25
从分析京津冀社会经济情况入手,阐述了课题意义,厘清了固体废物定义和分类,梳理了京津冀固废现状,包括三地固体废物总存量、年产量、处置设施与能力等。分析了京津冀固体废物处置利用存在着政府统筹能力、管理机制、行政壁垒、处置能力、产业模式、回收体系等六方面问题,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的建议,以及十大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声涛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6,(3)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今天在这里举行.我们很高兴能够邀请到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共聚一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出谋划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为了积极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论坛更富建设性、实效性,我们把论坛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再生资源工作会议及广东清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基地开业套在一起,目的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目标与现实相结合.在此,我谨代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5)
通过对武汉市东西湖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进行实地调查,描述了其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现状及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运作模式现状,并进行分析,结合现阶段小区内垃圾源头分类的趋势,提出新的再生资源模式,即资源回收与小区管理相结合的再生资源循环系统,并对其实行企业化管理,促使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城区再生资源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秋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5,(1)
沈阳市秋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是根据沈阳市政府<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和对原市属国有企业实施转属、转制的意见>,对沈阳市物资回收总公司实施项目剥离后创立的新公司,公司由沈阳市供销资产管理公司控股,吸纳原物资回收总公司职工、社会自然人出资入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此外,受沈阳市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委托,沈阳市秋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参与沈阳市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工作. 相似文献
7.
天津滨海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滨海新区再生资源产业以废弃物流通、加工利用为主营内容,具有补链特征与技术先进性,主要为滨海新区提供生产性服务。为了适应滨海新区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再生资源产业应不断提高资源供给能力,扩展服务对象,提高资源流通和集散能力,并挖掘向再制造产业延伸的潜力。建议尽快制定滨海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指导方案,实行优先采购制度,并鼓励再生资源企业参与社会回收体系的建立,完善再生资源产业运输和物流系统,不断提高产业的升级能力。 相似文献
8.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7,(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核心是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绿色化背景下,兼具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增值产业特征的再生资源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再生资源企业为评价对象,认为再生资源企业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主体,相别于其他产业,其资源有效性、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突出,因此,利用层次分析方法从资源有效性、环境绿色化、社会共享度和企业成长力4个维度出发,构建18个指标,并确定其权重水平,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1):27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太原市投资180万元新建180个社区回收亭;对572个回收站(亭)和34个中转站进行提档升级;投资900万元,建设"五区一中心"的东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分别投资1 000万元,建成山西省最大的专业废纸分拣加工中心和环达废金 相似文献
10.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5)
通过对再生资源及其回收利用范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范围的界定,提出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的分类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绘制了总体框架图,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志芳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1(1)
指出城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现状严重制约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提出建立科学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是实现城市环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对行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9)
再生资源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冶有色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为例,介绍了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和经验,包括建设回收体系,加强加工利用,促进技术创新等,并提出影响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瑞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6):1-3
<正>2010年4—5月,循环经济、资源再生利用、再制造产业等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绿色浪潮。4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5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1(2)
2006年,国务院下发<推进天津滨海新区有关问题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5.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6)
我国污染物排放最大的地区是京津冀,而固体废物在污染物的排放中居最大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协同发展的重点是要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大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因此,对固体废物的协同处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涉及到产业升级转移的重要课题。总结了京津冀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协同处置中存在的各种障碍,以及在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优化固体废物协同处置的政策建议,供行业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帆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3,(1)
2001年8月29日,李岚清副总理在参阅<关于建立现代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议>一文后批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对耐用消费品来说,没有现代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必然会制约其生产和消费.特别是家电之类的商品,年度更新换代很快,若对旧家电没有一个便捷处理的市场服务体系,就会大大影响消费者更新和购买的欲望,从而也就制约了这些商品的生产.请经贸委认真研究促进我国废、旧商品规范市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是两个月内,李副总理就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所做的第二个批示.依据两个批示,2001年底以来,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落实,相关立法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我国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工作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相似文献
17.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6)
阐述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标准明细表编制的总要求和基本方法,研究制定了基础标准明细表、废旧产品标准明细表、回收及分拣标准明细表、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标准明细表、贸易及物流服务标准明细表、信息化标准明细表、加工及技术标准明细表、再生产品标准明细表等8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子体系标准明细表,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制修订提供了具体要求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简要分析了我国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状况的基础上,以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建立为例,从人文环境、市场定位、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论述了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绿色拆解产业链"形成的必要条件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4,(3):2-4
<正>国办发[202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规模空前的环保督察风暴正在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成本压力下的管理变革,更驱动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在环保督查的背景下,天津宏业兴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主动承担保护生态环境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责任,积极学习环保政策,查找现存环境问题,探讨环保整改措施,为企业的绿色化、规范化发展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