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1)
运用计量地理模型和区位熵方法分析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用地结构地域分异,为制定城市用地规划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用地集中化水平较高,城市间用地多样化水平差异较大;2从用地组合类型看,城市间用地组合类型数差异不大,介于3—5之间,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交通设施用地是城市用地的主要组合类型;3区位意义上,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区位意义显著,6个城市该类用地区位指数大于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区位意义一般,4个城市该类用地类区位指数大于1;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区位意义不显著,3个城市该类用地区位指数大于1。 相似文献
3.
以滁州市1966年的地形图,1978年、1987年、1995年、2000年及2006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滁州市6个时段的建成区面积对其用地扩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市建成区面积在1966-2006年间面积增加了7.84倍,扩展速度经历了先快后慢的过程;发展方向以东南方向为主,40年间城市中心向东、南方向分别迁移了1084m和1940m对揭示安徽省中小型城市用地的发展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不断加剧,碳排放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尤其是钢材生产的碳排放情况更是重中之重。针对国内钢材生产碳排放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碳排放抵扣计量方法,该方法以钢材生产碳排放计量基本方法——质量守恒法和活动水平因子法为基础,着重分析了钢材生产过程的理论碳排放、实际碳排放、碳排放抵扣以及企业理论直接减排潜力。并以某钢材生产企业为实例,对该企业生产流程中碳排放进行抵扣分析,识别与企业直接减排潜力相关的物质及流程,增加副产品及二次能源利用度,最后对企业碳减排潜力的研究方向做出初步展望,提出碳减排潜力的有利发展方向。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实用性,为该方法在钢材生产企业碳排放权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7.
运用因子分析法整合出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量化各地级市的指标得分,同时运用聚类分析从物流供给、物流需求和平衡度三个维度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进行物流发展的综合分析。通过引入引力模型,测算出辽宁省各地级市之间的物流联系度。根据物流联系度和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建议以沈阳、大连、锦州为核心区域构建物流圈网络布局,以促进辽宁省各地区物流业的供给与需求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尽管旅游规划的创意成分很多,发挥空间很大,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但在规划中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十分突出,随意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规划的科学性与严谨性.针对规划区域呈线状延展的状况,以现代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中使用的绿道理论来指导杨柳河生态旅游走廊的规划设计,并根据规划区的特点与发展要求,提出规划的设计理念及实施策略,并设计出相应的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绕城高速公路的建设,国内大城市高速走廊效应日益显著.以山东济南市东绕城高速公路为例,利用SWOT分析方法阐述了绕城高速公路走廊发展的基础条件,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定位.最后,在总结分析结构提升、重点突破、组团布局、集群发展、品牌联动五大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走廊发展所需的人才、科技、投资、资源、基础设施等六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熵值法测算得到经济韧性指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多种面板回归模型探究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经济韧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表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格局。②二者协同关系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但核心城市和边缘城市的相对差异逐渐扩大。③经济韧性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边缘地区经济韧性对经济质量的作用效果更强。因此,长三角地区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强城市内外产业联动发展,以推动经济稳定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大小关系着其收入的高低,并影响着森林经营效率.结合在甘肃省天水市进行的问卷调查,从农户意愿出发,采用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户均林地面积、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农户的职业是影响农户期望的林地经营面积的重要因素.研究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配套政策,促进农户林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化,以实现农户的增收和林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吉水县坡地资源现状、特点的分析,从未利用坡地、利用不充分坡地、利用不合理坡地3方面对吉水县坡地资源进行了潜力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坡地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16.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河南省农业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对河南省农业要素投入的规模效益进行实证研究。综述了农业要素投入和空间计量模型的相关理论,对河南省农业产出与农业要素投入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河南省农业要素投入的规模效益研究的重要性,结合2005—2014年河南省18个地市农业规模效益的现实状况,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空间权重矩阵、Moran I检验、空间计量模型等相关分析模型,利用空间计量软件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对农业要素的投入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环境源头监管和空间管控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当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工作有序推进,其中安徽省采用“地市各自更新+省级审核汇总”的模式开展成果动态更新。本文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探讨地级市层面成果更新情况,并提出成果更新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调”数据分析我国东部地区XX地级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变化,从流失去向与流失空间分布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其真实境况,从而提出切实的保护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流失去向包括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和自然损毁,其中农业结构调整占用为主导。②城市圈内比圈外占用普遍严重,尤其是城乡建设占用了大量基本农田。③永久基本农田存在空间错配现象,未做到“应划尽划”。据此,提出构建农户补偿机制、县级保护任务量与存量建设指标相挂钩、协同基本农田—生态—城镇空间布局,实施圈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机制等系列措施,以提升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