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丽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106-1109,1136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市沿海滩涂开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盐城沿海滩涂又是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因此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探讨滩涂的合理利用模式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影响,盐城已形成以农业为主、自然保护区为特色、港口和临港产业逐渐兴起的滩涂利用模式。通过对盐城滩涂现有利用模式的分析,选取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因子,通过综合评价,对各种滩涂利用模式进行优劣势和可行性分析,探讨区域适宜的滩涂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滨州沿海区域有大面积的盐碱地,由于土壤条件不适合农业生产,长期闲置,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为改变当地经济落后面貌,改善生态环境,本文对建设芦苇湿地生态工业园模式进行了有益地探讨。综合分析了区域概况,提出了芦苇湿地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模式,探讨了芦苇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特点,初步测算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土地优化研究是探讨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区域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以盐城海岸带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对其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城海岸带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中,无论是经济导向还是生态效益导向,都只注重土地利用的经济发展或生态环境保护,不利于土地的科学利用,在综合效益下的土地优化方案是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土地利用模式。在此模式下,盐城海岸带及各县市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研究区域的沿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也可得到较大提高,海岸带的人口数量和空间分布较合理,沿海城镇、产业与港口联动的综合效益较高,认为该方案可作为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最佳方案。文章从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盐城海岸带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盐城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城海滨湿地资源丰富,已成为重要的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从湿地的变化和现状着手,阐述了保护盐城湿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保护中倡导自养型经济战略——生态旅游。分析了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从而提出规划意见,以实现盐城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湿地是湿地系统中非常重要而又较特殊的组成部分。广西沿海红树林湿地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然而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及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湿地范围正不断缩小,生态功能和效益日益衰退,因此科学地开发和保护红树林湿地动植物资源显得尤其紧迫。立足于广西沿海红树林湿地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兼顾保护和利用并重等湿地保护措施,争取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昕 《绿叶》2018,(Z1)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是在国际生态环境保护中推行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该管理理念或原则与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原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文简要阐述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介绍了其发展进程,重点结合盐城沿海湿地保护项目,对综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特点和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问题分析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1998—2015年数据,对江苏省沿海连云港、南通和盐城三城市的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整体面板数据模型还是分地区时间序列模型,港口发展对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影响程度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总体而论,成熟度和货物吞吐量更强的连云港相对于盐城和南通两个城市的影响程度更高,这可能与当地的产业结构有关。在三个城市中,南通的工业最发达,连云港最低,而运输业方面恰好相反,说明连云港的港口业务强度相对更大。在此强度下,对当地的就业和经济贡献较高,而南通和盐城由于其他产业对经济贡献度高,使港口经济效应相对变弱。  相似文献   

8.
白云湖湿地生态功能区规划及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白云湖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特点,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进行湿地功能区域划分,并对各个区域进行了现状分析,从而得出最优目标,以期达到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世界珍禽丹顶鹤在中国境内有1000多只,占总量5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扎龙湿地和江苏省盐城沿海盐城湿地是她们美好的家园。世界珍禽丹顶鹤被中国人称之为仙鹤,在人们心目中它同凤凰一样同属吉祥鸟,所不同的是凤凰是虚无的,谁也没见过,而丹顶鹤从古到今是同人类亲和地生存在一起的。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因素,使丹顶鹤越来越少。据世界鸟类专家科学调研测算,目前全世界尚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其中极为珍贵的丹顶鹤只有2000多只,中国拥有1000多只,而这1000多只丹顶鹤几乎全部生活在齐齐哈尔的扎龙…  相似文献   

10.
艾比湖地区是中国沙尘暴的起源地之一,而且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具有指征作用。利用中巴资源卫星影像,结合Modis数据,采用遥感数据分类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植被指数模型,建立解译标志,采用无监和有监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了艾比湖湿地保护区LUCC的现状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发挥龙湖湿地的资源优势和旅游潜力,实现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通过实地抽样调查、数据归类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龙湖湿地的资源优势和面临的规划设计不科学、开发利用方式单一、生态入侵形势严峻等环境问题。建议从调控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与周边陆域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入手,运用强化湿地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群众保护意识等手段,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公园在新疆的旅游及经济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库车的景观分析了解到研究区域的独特风光,以库车龙池湿地公园为例,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并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做支撑,在Erdas Image8.6下进行航空影像处理,首先获得大量具有三维信息的同名点,进一步得到研究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从而对研究区域进行道路选址、游憩地、水景设计等分析。最终可以利用DEM数据直观方便地进行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航空摄影测量和实地测量控制点获取高精度三维点并且获得立体像对。通过对湿地公园的道路选线分析得出最有利于游客出行方便、节约成本并且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区域生态环境经济价值评估的意义,对区域生态环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述评,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区域生态环境经济价值研究的主要进展,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和研究的主要趋势.认为区域生态环境经济价值研究对于实现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完善价值评估理论与技术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时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这种矛盾在自然保护区中的体现尤为明显.世界11%的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样面临着以上问题.作为 "世界重要湿地"的成员单位、国家级林业科普基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新疆的生态脆弱区,该区域是否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论证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得出该区域目前尚处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期准备阶段,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其发展必须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5.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我国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较突出。而环境治理直接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环境治理模式则是决定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多中心模式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构建该区域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措施,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曲阜市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现状、湿地类型和面积、湿地植被、湿地动物、湿地水生生物等基本情况的详细调查,客观地做出了曲阜市的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提出了做好宣传唤起公众参与保护的意识,兼顾保护和利用并重,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等湿地保护建议,以保持湿地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典型湖泊湿地艾比湖为主要研究区,并与东部洪泽湖、中部鄱阳湖和西部青海湖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由于气候、资源特点不同,各个湖泊湿地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力度不同,使湖泊湿地的环境效益不同,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由此提出了湖泊湿地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回顾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石油开发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研究区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石油开发等经济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最大值合成法(MVC)对研究区1989—201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油开发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以及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对研究区制定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连云港市香河生态园1700亩水产养殖塘尾水,秉持"节水、节能、高产、优质、生态、美丽"理念,构建31.7万m2(475亩)湿地—塘生态净化系统;采用"自然沉淀+复合表面流人工湿地+塘湿地"工艺,削减水体污染物、改善水质,实现尾水回用和无害化排放,保障区域水生态环境和水源地水质安全。项目的实施响应了区域居民的消费升级新需求,探索了区域生态循环经济新模式,对我国其它地区水产养殖尾水的生态化处理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过度利用、气候干旱化等。特别是湿地的生态保护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沿海部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受损,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环境遭受污染。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负面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威胁。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提供许多类型的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这决定了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