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于2019年8月21—22日在广西组织举办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培训班。来自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负责同志、行业协会和有关机构代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能与综合利用司2022年5月27日举办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线上培训会,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部分骨干企业等参加。就贯彻落实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作为,切实将法律赋予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职责落地抓好,特别是推动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任务。生态环境部固体司有关同志解读一般工业固废环境管理相关政策和管理要求,行业专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详细解读《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专家介绍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体系和下一步打算。与会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围绕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体系、协同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研究讨论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思路,2014年11月27—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甘肃省金昌市组织召开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会。有关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所在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有关协会、企业代表及专家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探索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2015年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唐山市召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启动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6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负责同志,重点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代表150余人参加了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高云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会同装备工业司,在北京市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座谈会,研究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北京市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及行业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李力巡视员主持。会上,各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参会人员介绍了本  相似文献   

6.
<正>为宣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于2015年9月17—18日在大连举办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协会代表共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邀请了财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有关专家、学者以及行业代表,讲授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循环经济、国内外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态势与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典型企业案例等内容。本次培训还组织学员赴当地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工信厅节函[2016]2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我部将开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征集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2016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中央企业,相关单位: 为深入推进工业节能和综合利用工作,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和2011年全国工业系统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部研究提出了《2012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和本单位实际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9.
工信厅节函[2012]9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资源再生利用水平及产业化进程,我部于2011年发布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得到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广泛响应。经研究,决定继续组织《再生资源综  相似文献   

10.
日前,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准入条件座谈会,宣贯《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交流废旧轮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情况。有关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及媒体等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商务主管部门;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现将《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正>发改办环资[2019]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拟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根据《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废纸加工行业规范条件》《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0年本)》《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  相似文献   

14.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对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再生资源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先后发布了轮胎翻新、废轮胎综合利用、废钢铁加工、再生铅和铜铝、再生化学纤维(涤纶)、废塑料综合利用、废矿物油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以及符合  相似文献   

15.
<正>发改办环资[2019]10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聚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相似文献   

16.
<正>工信部节[2015]229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和生态协同发展,探索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按照《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现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于2010年1月14—15日在重庆召开,各省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代表参加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副部长到会并讲话。苗圩副部长全面分析了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下一步做好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提出了明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7月2日,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三五"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思路座谈会。尾矿联盟、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等多家协会和科研机构专家以及部分行业内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发言。会议在分析总结"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态势基础上,重点围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十三五"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思路进行了座谈交流。节能与综合利用司高云虎司长在讲话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学会: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快推进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拟遴选发布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现就目录征集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准入条件座谈会在京召开日前,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准入条件座谈会,宣贯《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交流废旧轮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情况。有关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及媒体等参加会议。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就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准入条件》编制的必要性、编制过程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