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我国滨海11个省(市)1995--2011年17年间入境旅游资料为基础,从旅游流流量、旅游流客源地空间结构和旅游流目的地空间结构方面研究入境旅游流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滨海省(市)入境旅游流流量一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滨海省(市)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数处于31—34.5之间,总体趋势减小;入境游客密度指数说明滨海地区入境旅游流目的地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态势,整体上是从中心向两翼递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偏移—份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偏移—份额分析方法,以安徽省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客源市场的变化及其类型。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增长表明相对于基准旅游目的地区域,安徽省入境旅游业绩不佳;结构分量显示基准目的地对韩国、澳大利亚等10个客源地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竞争分量反映安徽省在基准目的地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尤其是韩国和香港特区等8个客源市场;依据竞争分量和区位分量,将境外客源地划分为4种类型,并制定了相应的市场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3.
采用偏移一份额分析方法,以安徽省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客源市场的变化及其类型。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增长表明相对于基准旅游目的地区域,安徽省入境旅游业绩不佳;结构分量显示基准目的地对韩国、澳大利亚等10个客源地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竞争分量反映安徽省在基准目的地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尤其是韩国和香港特区等8个客源市场;依据竞争分量和区位分量,将境外客源地划分为4种类型,并制定了相应的市场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影响评估与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成已为旅游业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西藏2005—2010年月入境旅游人次统计数据,评估了2008年拉萨"3.14"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的影响。根据突发事件发展经历爆发期、持续期、扩展期和消退期四个阶段,构建突发事件响应机制,为西藏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遵循SES与AC理论,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从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两者耦合协调度三维度构建城市旅游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与回归模型,对中国277个地级城市2002—2019年旅游系统韧性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城市旅游系统韧性不断改善,但年度均值偏低(低于0.15),空间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少数高值区呈点状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及成渝地区,多数低值区零散分布于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2)社会与生态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在城市旅游系统韧性改善中起支撑作用,生态韧性起制约作用。(3)城市旅游系统韧性存在转移惰性和路径锁定特征,级别跃迁较困难且跃迁易受邻域溢出作用影响。(4)城市旅游系统韧性时空演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因子间交互作用影响力最强,生态因素影响力最弱。  相似文献   

6.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的热点.作为我国城市旅游发展较早的地区,广东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较高,但各个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旅游规模与组织能力是影响广东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把广东省21个地级市按照旅游竞争力的大小分为综合型、客源地型、目的地型和待开发型4大类型,提出了广东省要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加强旅游行业管理.  相似文献   

7.
入境旅游至少涉及客源地与目的地两个国家,其季节性波动的影响因素相对国内旅游表现得更加多元和复杂。这些影响因素从时空两个维度上并不等同,两者既有共同部分,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即使是两者共同的影响因素,时空维度的影响方式、传导机制、影响力大小也不尽相同,不做辨别将两者同时纳入模型,显然并不合适。此外,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以及金融危机等"事件"对上海市入境旅游季节性的影响也是高度显著的。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上海市入境旅游各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识别,构建并测度上海市入境旅游在不同月份的反季开发潜力指数,以期为上海市入境旅游的反季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取3大类25个指标,构建了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研究,并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将我国滨海城市划分为7个等级,总结出上海、广州、天津既是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又具有服务接待、中转功能,以公路、铁路、航空为通道构成近似"弓箭型",在空间上形成沿海地区"三核"极化特征。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提出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组织:培育旅游综合竞争力,拓展高档次竞争平台;提升旅游服务竞争力,稳定客源市场竞争力;挖掘城市和产品特色,升华旅游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生态—经济—社会(EES)系统协调发展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和协调发展模型揭示了我国地级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了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EES巨系统具有子系统内协调与系统间互馈特征。②EES系统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逐步扩大;空间上,山东半岛、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协调度整体高于中西部内陆边疆地区。③EES系统协调度区域分异特征显著,呈南方大于北方、东部中部西部分异特征;等级集聚分异特征明显,呈"等级化"特征,协调度高低与城市行政等级格局保持一致,呈"集聚化"特征,协调度高值和低值区均成群或成片分布。④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战略政策与政治环境、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统筹发展是驱动EES系统协调发展的三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选取西安和成都两个西部典型旅游城市为样本,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度函数,建立入境旅游流与星级饭店的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研究两城市入境旅游流与星级饭店的耦合状况,对其进行定量对比分析,探寻入境旅游需求与饭店供给的内在关系、耦合协调时序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可以较好地评价两者的耦合协调状况;西安、成都的入境旅游流与星级饭店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两城市的入境旅游流与星级饭店系统协调度都经历了从失调到协调的演变过程,成都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低于西安;大事件对于入境旅游和饭店业的发展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旅游流规模在目的地演化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武夷山1979—2014年的旅游流进行纵向研究,发现当前武夷山旅游目的地系统的演替经历了前增速期、增速期、后增速期三个阶段,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系统特征。以2000年、2009年两个时间结点而论,该系统输出能值高于投入能值,是一个能值输出型的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目的地系统不断出现涨落现象。为了避免系统演替步入衰亡期,必须完善系统非线性运行机制,以期源源不断地获得负熵流,促使系统向新的有序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入境旅游目的地由于资源、市场等禀赋不同,造成了时空地域格局的差异。借助区位商、市场占有两个指标构建研究模型,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2015年6个典型年份的历史数据,对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地域格局分布差异进行分析。根据研究模型将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划分为核心区、强势区、潜力增长区、转型区4类区域,入境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两极分化较严重,有13个省区呈现动态发展变化,主要有正向演化、负向演化、不规则抛物线型演化和波动演化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正环境绩效评估是近年来施行的一种有效环境管理工具,被国内外广泛运用。本文简要分析了环境绩效评估的方法与应用,探讨了环境绩效指标构建的模型以及具体评估方法,并以山东聊城为案例,探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利用DPSIR概念框架模式构建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揭示和明晰聊城环境问题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各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其联动状况,从而评估聊城2017年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一个城市的入境旅游发展状况能反映这座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或集散地的国际知名度及其国际化程度,同时也是这座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基于旅游管理部门人员、旅游专业学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三类群体的深度访谈资料进行了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入境旅游的发展策略,旨在为其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部分旅游区游客过于集中,旅游质量下降,限制了旅游潜力的发挥和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探讨了旅游预警系统的运行机理和系统的构建,提出了旅游预警系统的五大子系统——旅游警情动态监测子系统、旅游警源分析子系统、旅游警兆识别子系统、旅游警度预报子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子系统等,旨在对旅游行业和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17.0计算得出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得分和位次,分析各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根据旅游业发展现状,把山西省11个地级城市分为综合型、客源地型、目的地型和待开发型,提出山西省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根据各市旅游业发展的具体现状,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宣传,重塑山西省城市旅游新形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加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旅游发展、城市经济、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综合评价体系,测算了沈阳市2009—2018年旅游发展—城市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使用障碍度模型分析诊断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9—2018年沈阳市三大子系统评价值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2009—2018年沈阳市三大子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从濒临失调逐步转化为良好协调;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国际旅游收入、第三产业比重、人均供水量是影响沈阳市旅游发展—城市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边境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与集散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境线在相邻两国间的特殊作用使传统的旅游系统理论难以解释边境地区的旅游现象和问题。在概述旅游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对边境线、国门、边境旅游目的地、边境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构建边境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对边境线在相邻两国间的旅游区域产生的区隔、阻滞作用,以及对旅游流产生的聚集和扩散机理进行解释:从旅游流的聚集扩散机理出发,将边境旅游集散模式划分为单边聚集、单边扩散、双边聚集和多边跨境扩散四种模式,选取中越、中老、中缅等边境旅游口岸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边境旅游开发、边境旅游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用SSM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变异系数,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为样本数据,从客源市场结构和旅游竞争力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1996—2007年大连、青岛我国北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滨海城市入境旅游的区域发展差异。结果表明,从客源市场和相对差异都可发现两个城市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经历了"减小—增大"的演变过程,原因在于青岛便利的交通、独特的文化和区位优势,使青岛由落后效仿者变为领先者,充分发挥了厚积薄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气候舒适度的我国旅游季节性分析与潜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节性是旅游地与旅游产业的显著特征之一,而气候环境是形成旅游季节性的直接性原因。基于2002—2013年我国城市入境旅游与气候环境相关数据,运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构建了旅游气候综合舒适度评价模型,将我国大陆31个省会城市旅游气候划分为春秋舒适型、夏季舒适型、冬季舒适型和常年舒适型四类。运用旅游淡旺季判定指数和季节性强度指数,分析了22个热点旅游城市的入境旅游季节性特征,并将其分为春秋集中型、夏冬集中型、夏季集中型和冬季集中型四类,在判定部分城市入境旅游季节性潜力的基础上,从理念转变、产品开发、多元调控等视角提出我国旅游季节性潜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